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游戏 > 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铺中介 > 第4章 月9日上。最想伤害的人在身边

相互滋养的亲密关系,它本应是心灵的避风港,是爱与被爱的温柔栖息地。可现实却常常给我们沉重一击,亲密关系中隐藏的伤害行为,以一种难以察觉却又极具破坏力的姿态,侵蚀着我们的生活。这让我不禁深入思考,究竟是什么让亲密关系中的伤害行为屡屡发生,它背后又有着怎样复杂的心理与社会根源?

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深入剖析,亲密关系中的伤害行为有着独特的发生机制。全球家暴案件中43%涉及心理虐待(who,2023) ,“为你好”话术在情感操控中的高频出现(频率达81%,见Johnson,2021),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被伤害的个体。施害者常常运用“工具化爱”的行为模式,把原本纯粹的情感关系变成控制对方的工具。就像我曾经认识的一对夫妻,丈夫总是强调自己在外辛苦工作是为了家庭,是对妻子和孩子的付出,从而要求妻子必须绝对服从他的一切安排。他将日常的关怀构建为“恩情积累”,通过这种“情感账簿”建立起虚假的债务关系,让妻子在心理上产生亏欠感,这便是社会交换理论的异化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施害者利用认知失调理论,逆向对受害者进行认知改造。比如,丈夫会在妻子对他的控制稍有不满时,指责妻子不理解他的辛苦,是不知感恩的表现,让妻子陷入自我怀疑,产生认知失调,逐渐失去自我判断的能力。

语言暴力在亲密关系的伤害中也有着独特的拓扑结构。在语义层,施害者会重构价值标准,如“除了我没人会容忍你”,让受害者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只能依赖施害者。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就经常被丈夫这样贬低,时间久了,她真的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变得极度不自信。在语用层,施害者会切断外部联结,“你朋友都在看笑话”,以此孤立受害者,使受害者更加依赖施害者。而在语法层,“你再...我就...”这样的表述建立起条件反射,让受害者时刻处于恐惧和不安之中。

情感勒索也有着复杂的神经机制。fmRI研究显示,长期情感虐待导致前额叶皮层变薄(teicher et al.,2022) 。多巴胺惩罚系统在间歇性强化的应用,使得受害者在这种情感勒索的环境中,逐渐失去自我调节和反抗的能力。我曾听闻一个故事,一位母亲对女儿进行情感勒索,当女儿按照她的要求行事时,她会给予短暂的夸赞,当女儿稍有违背,便会严厉指责。女儿在这种间歇性强化的情感勒索下,精神状态变得极差,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

从社会技术系统的角度看,传统话语的算法化再现以及制度性沉默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亲密关系中的伤害行为。“宁拆十座庙”等谚语的数字化传播强化,让人们在面对亲密关系中的问题时,更倾向于隐忍。大数据推送构建的信息茧房效应,使得受害者难以接触到正确处理亲密关系的信息。制度性沉默方面,取证困难性设计的7个维度以及第三方调解的博弈论困境,都让受害者在寻求帮助时困难重重。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我对10名受害者进行了访谈。其中一位男性受害者表示,他的妻子总是以爱他为借口,限制他的社交活动,查看他的手机,一旦他反抗,妻子就会大哭大闹,指责他不爱自己。还有一位女性受害者说,她的丈夫在争吵时,总是会翻旧账,把自己曾经的小错误无限放大,让她觉得自己罪无可恕。从跨文化比较数据来看,不同文化背景下,亲密关系中的伤害行为表现形式和程度有所不同。在一些强调集体主义的文化中,由于家庭和社会关系的紧密联系,受害者可能更难以摆脱伤害,因为他们不仅要考虑自身感受,还要顾及家庭和社会的看法。而在个人主义文化中,虽然受害者可能更容易获得外界支持,但伤害行为可能更加隐蔽,不易被察觉。

关于神经生物学机制,除了前额叶皮层变薄,研究还发现,长期处于情感虐待环境中的人,其大脑中的杏仁核会过度活跃,导致情绪调节失常,更容易陷入恐惧和焦虑之中。在量化研究部分,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更多关于亲密关系中伤害行为的数据,比如设计一份包含多种伤害行为表现的问卷,让受访者根据自身经历进行打分,以此来更准确地评估伤害行为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亲密关系中的伤害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个体之间的矛盾冲突,更是心理、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谴责,而应该深入研究其背后的机制,从多个层面入手,为预防和解决亲密关系中的伤害行为提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无论是个人在选择和经营亲密关系时的自我反思,还是社会在文化传播、制度建设方面的改进,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让亲密关系真正成为爱与温暖的港湾,而不是伤害的源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