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游戏 > 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铺中介 > 第403章 。周末排课

我:“林教授,非常感谢您抽出时间。如今学生学业压力大,课程安排对学习效果影响重大。我设计了一份周末语文、数学、英语课程的优化排课方案,想请您帮忙看看。我设想每个科目连续上两个小时,您觉得这样的时长安排合理吗?”

林教授:“这是个很实际的问题。从认知科学角度看,两个小时的连续学习对学生专注力是个挑战。大脑高度集中精力的时间有限,一般来说,45 - 50分钟后注意力就会有所下降。但如果课程设计合理,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维持学生兴趣,两个小时也并非不可行。你为什么会考虑每个科目上两个小时呢?”

我:“我觉得这样能让学生对一个科目进行沉浸式学习,深入掌握知识,避免频繁切换科目带来的思维中断。而且周末时间相对充裕,想充分利用。”

林教授:“你的想法有一定道理。沉浸式学习有助于知识的系统构建,尤其对于逻辑性强的学科,像数学,连续的学习时间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复杂的问题 。不过,这需要巧妙地设计课程节奏。比如,在两个小时里,前50分钟进行新知识讲授,中间安排15分钟休息和简单活动,激活大脑,后面再通过练习、讨论等方式巩固知识。语文和英语这样的语言类学科,也可以在两个小时内划分不同的学习模块,比如阅读、写作、听说训练等,避免学生疲劳。说说你对课程时段的安排吧。”

我:“我推荐的课程时段是上午9:30 - 11:30和下午16:30 - 18:30。上午避开了早晨刚起床时的混沌状态,9:30时前额叶皮层活跃度高,适合学数学。下午16:30 - 18:30海马体记忆编码效率提升,适合语言类知识巩固,安排语文和英语。您觉得这个时段选择科学吗? ”

林教授:“这个安排很不错,充分考虑了人体生物钟和大脑的活动规律。上午皮质醇水平高峰,逻辑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确实事半功倍。而傍晚时分,大脑对语言信息的吸收能力增强,学习语文和英语有利于记忆。不过,要注意课间休息的利用。长时间学习后,适当的休息能有效恢复精力。你对课间休息有什么设计吗? ”

我:“上午课间安排15分钟体能活动,像跳绳100次,提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下午课间10分钟冥想音乐时间,用a波增强记忆巩固。”

林教授:“非常好,这样的课间活动设计很科学。体能活动能促进血液循环,为大脑带来更多氧气和营养物质;冥想音乐则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压力,帮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下一节课。再谈谈学科时段分配吧,每个科目两个小时,具体怎么安排教学内容呢? ”

我:“9:30 - 11:30安排数学,前一个小时讲授新知识点,中间15分钟休息,后45分钟进行例题讲解和练习。16:30 - 18:30先学语文,前一小时进行文言文精讲,休息10分钟后,进行阅读理解训练。之后学习英语,前一小时进行词汇和语法讲解,休息10分钟后,进行情景对话和写作练习。您觉得这样的安排合理吗? ”

林教授:“整体框架很合理。数学新知识点讲授放在前面,趁学生精力充沛时接受新知识,后续练习巩固也符合学习规律。语文文言文精讲和阅读理解训练的顺序也不错,文言文较难,放在前面集中精力学习 。英语词汇语法讲解和情景对话写作练习的搭配也能让学生从知识输入过渡到输出。不过,对于英语的情景对话练习,可以多利用休息时间,让学生在课间就可以进行简单的对话预热,正式上课时能更快进入状态。另外,你提到的课程方案里有备选方案和特殊需求调整,能详细说说吗? ”

我:“备选方案有上午 下午段,优势是全天课程集中完成,劣势是14:00 - 15:30是生理低潮期,效率可能降低,比较适合需要午睡的低龄儿童。特殊需求调整方面,比如Adhd学生,将数学课拆分为25分钟模块 5分钟感统训练;艺术特长生,16:30段替换为‘语文 美术跨学科创作’。 ”

林教授:“考虑得很周全。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调整课程安排,这是因材施教的体现。Adhd学生注意力易分散,采用短时间学习模块结合感统训练,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专注度。艺术特长生的跨学科创作也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将语文素养和艺术特长相结合。在执行这个排课方案时,你有什么想法? ”

我:“我认为要动态监测,每2周使用《学习效能评估表》调整时段分配,包含专注度自评、课堂互动频次、作业正确率等。同时做好环境管理,上午教室温度保持22 - 24c,下午开启空气循环扇,控制二氧化碳浓度在<1000ppm。 ”

林教授:“动态监测非常关键,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及时调整课程安排,才能让方案发挥最大效用。环境管理也不容忽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质量能显着提升学习效率。你还提到了效能提升工具包,能展开讲讲吗? ”

我:“包括课前15分钟进行3d注意力训练,用Neurotracker提升课堂信息处理速度;下午教室使用5000K色温灯光,抑制褪黑素分泌维持清醒度;课间补充omega - 3坚果,促进神经突触连接。 ”

林教授:“这些工具很有创新性。注意力训练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灯光调节和营养干预也从生理层面为学习提供支持。不过,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确保这些工具真正发挥作用。总的来说,你的这份排课方案很用心,充分结合了认知科学和学习效率规律。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相信能为学生的学习带来积极的影响 。”

我:“太感谢您了,林教授。您的指导让我对这份方案更有信心,也让我看到了需要完善的地方。我会按照您的建议,在实践中不断优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