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游戏 > 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铺中介 > 二百二十九章。交个外国朋友

我怀揣着拓展社交圈、结识外籍人士的渴望,慕名拜访了一位在跨文化社交领域颇有建树的大师。

大师的工作室位于一栋充满艺术气息的老洋房里,周围绿树成荫,环境静谧。走进工作室,墙上挂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照片和艺术作品,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跨文化交流的故事。

我礼貌地向大师打招呼后,便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话匣子:“大师,我一直很想结识一些外籍人士,在上海这样的城市,却不知道从何入手。您能给我一些建议吗?”

大师微笑着示意我坐下,然后缓缓说道:“在上海接触外籍人士并建立社交关系,确实有一些门道。首先,我们可以从线上的社交平台说起。如今有很多主流的国际社交软件,是结识外籍人士的好途径。比如tinder,它是全球最大的约会类App,在上海的外籍用户活跃度相当高。你在使用时,建议用英文撰写简介,并且配上一张上海地标作为背景图,这样能增加吸引力。如果条件允许,开通黄金会员,利用‘全球护照’功能可以优先匹配到外国人。”

我一边认真倾听,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接着问道:“除了tinder,还有其他比较好用的社交软件吗?”

大师点点头,继续说道:“bumble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一个女性主导的社交平台,在上面女性需要先发起对话。它有两种模式,bFF模式适合纯粹的交友,date模式则用于约会。而且每周四还有‘Speed dating’限时活动,很有趣也很适合拓展人脉。”

我思索了一下,又追问:“那如果我不想局限于约会或交友,更想融入外籍人士的社区,有没有合适的平台呢?”

大师眼神一亮,说道:“那InterNations就很适合你。它是全球最大的外籍人士社区,不过需要验证国际身份。在上海,每个月都会举办20多场线下活动,像品酒会、文化沙龙之类的。虽然它的会员费大约是每年60美元,但活动质量都比较高,能让你结识到很多有共同兴趣的外籍人士。”

我微微皱眉,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大师,这些社交软件感觉都比较偏社交和娱乐,有没有那种基于兴趣爱好来结交朋友的平台呢?”

大师轻轻敲了敲桌子,说道:“当然有,meetup就是一个兴趣社交的神器。你可以在上面搜索‘Shanghai Expats’相关的群组,有很多有意思的活动。比如周三在人民广场的英语角,还有周日的骑行俱乐部,这些活动都能让你和外籍人士因为共同的兴趣而走到一起。”

我眼睛一亮,又想到了一个问题:“那除了这些,还有没有一些既能交流又能体验不同文化的平台呢?”

大师笑着说:“couchsurfing就不止是一个沙发客平台,它的活动板块经常会有language exchange聚会。每周五晚在外滩酒吧定期举办的‘Global drinks’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你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与外籍人士交流,同时还能品尝美酒,感受不同文化的碰撞。”

我继续追问:“大师,除了这些专门的社交平台,有没有一些应用是可以促进文化交流的呢?”

大师推了推眼镜,说道:“hellotalk就很不错,它是语言交换的神器。你在上面设置‘想学英语’,就会匹配到大量的母语者。而且还可以筛选同城用户,发起咖啡邀约,在交流语言的同时,也能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另外,Reddit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平台,加入r\/shanghai板块,你可以关注每周的Expat聚会公告。不过要注意遵守社区规则,避免硬性搭讪,这样才能给人留下好印象。”

我感慨道:“原来有这么多平台和途径,真是大开眼界。那除了线上,线下有没有一些比较容易遇到外籍人士的地方呢?”

大师兴致勃勃地说道:“当然有。咖啡厅就是一个很好的地方,比如静安寺的baker&Spice,还有永康路咖啡带,那里经常能看到外籍人士的身影。他们喜欢在那里享受咖啡时光,你可以找个机会和他们搭话。健身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像pure Fitness的外滩店,以及F45 training,很多外籍健身爱好者会去那里锻炼。在健身的过程中,很容易找到共同话题。超市的话,cityShop的浦东店和ApItA金虹桥店,也是外籍人士常去采购的地方。还有书店,朵云书院旗舰店的外文书区,以及上生新所茑屋书店,那里的文化氛围很浓,也能遇到不少热爱阅读的外籍人士。”

我点点头,接着问道:“大师,在和外籍人士交流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呢?”

大师认真地说:“首先要避开一些刻板印象的话题,比如不要不停地追问‘where are you from’,这样会让人觉得很无趣。要善用文化差异来创造话题,比如邀请他们体验生煎包的制作,就比单纯请喝酒更有记忆点,也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另外,要注意时差效应,欧美人士更倾向于提前3天约见面,这样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安排自己的日程。还有就是安全问题,外籍人士普遍比较重视**,避免在首次见面时就要求去对方的住处,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我不禁感叹:“听您这么一说,要建立良好的跨文化社交关系还真不容易。那怎样才能和他们建立深度连接呢?”

大师思索了一下,说道:“最新的调研显示(2023上海外籍社群报告),约68%的外籍人士是通过线下活动建立核心社交圈的。所以我建议你把App作为破冰工具,重点参与一些持续性的社群活动,比如Jing'an Social Football League。在这些活动中,大家有更多的时间相处和交流,更容易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跨文化交友,贵在真诚自然,不要过于刻意,展现出真实的自己,这样才能吸引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感激地说:“大师,您的这些建议对我来说太宝贵了。但我还是有点担心,万一在交流过程中出现文化误解怎么办?”

大师耐心地解释道:“文化误解在跨文化交流中是很常见的,关键是要及时沟通和化解。当你发现可能出现误解时,不要慌张,要诚恳地表达自己的本意。比如,如果你不小心说错了话,让对方感到不舒服,要及时道歉并解释。同时,也要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习惯,不要强行将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对方。通过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大多数的文化误解都可以得到妥善解决。”

我又问道:“大师,在和外籍人士建立社交关系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文化礼仪是我需要特别注意的呢?”

大师笑了笑,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礼仪确实有很多差异。一般来说,要注意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不要过于亲密地接触,除非对方有明显的表示。在交流时,要保持眼神交流,但也不要一直盯着对方看,这会让对方感到不自在。另外,在参加聚会或活动时,最好准时到达,这是对他人的尊重。如果不能按时到达,一定要提前通知对方。还有就是在礼物方面,不同国家对礼物的喜好和禁忌也不同,比如在一些西方国家,送花时要注意花的颜色和数量,不要送不吉利的数字或颜色。”

我认真地记录着这些要点,然后问道:“大师,我听说有些外籍人士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那我应该如何更好地向他们介绍中国文化呢?”

大师兴致勃勃地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切入点。你可以从中国的美食、传统节日、历史文化等方面入手。比如介绍中国的八大菜系,带他们品尝不同地方的特色美食;在传统节日时,邀请他们一起参与庆祝活动,像春节的贴春联、包饺子,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等。还可以给他们讲讲中国的历史故事,比如长城、故宫的历史背景,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文化活动,如书法、绘画、剪纸等,让他们亲身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

我兴奋地说:“这些方法听起来太棒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尝试了。但我还有一个问题,如何在和外籍人士的交往中保持自己的文化自信呢?”

大师语重心长地说:“保持文化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你要相信中国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不要因为和外籍人士交往就盲目地否定自己的文化。在交流中,要自豪地展示中国文化的优点,同时也要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和了解其他文化。当遇到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时,不要急于反驳,而是要理性地分析和交流。通过平等的文化交流,让对方感受到你对自己文化的热爱和尊重,这样也能赢得他们的尊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色渐晚,我与大师的对话也接近尾声。我起身向大师深深鞠躬,感激地说:“大师,今天和您的交流让我收获满满,我对在上海结识外籍人士充满了信心。我会牢记您的教诲,努力去实践的。”

大师微笑着拍拍我的肩膀,说:“希望你能在跨文化社交中找到乐趣和收获,结交到真正的朋友。记住,真诚、尊重和开放是打开跨文化交流大门的钥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