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不是替身吗?她怎么捧权臣称帝了 > 第112章 旧梦新伤

不是替身吗?她怎么捧权臣称帝了 第112章 旧梦新伤

作者:季雨歌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1 02:03:15 来源:小说旗

更漏敲过七下时,书房的烛火被穿堂风卷得晃了晃,在苏映瑶的眼角投下一片模糊的影。

她正低头翻着新送来的密报,墨迹未干的纸页间还浸着墨香,忽听得门轴“吱呀”一声轻响。

玄色大氅带起的雪气先漫进来,裹着冷冽的松香。

苏映瑶抬眼,便见墨羽寒立在门口,发梢沾着细雪,连眉峰都凝着层薄霜。

他却似未觉寒冷,目光先落在她案头那方焦玉上——那是前世她在景阳宫被焚前,拼了命从火里抢出的苏家祖传之物,此刻正安静躺在檀木匣中,表面的裂纹里还凝着几星焦黑。

“今日辛苦了。”他的声音比窗外的雪更轻,却带着烫人的温度。

玄色大氅滑落在地,他屈指覆上她搁在案边的手。

她的指尖本是凉的,被他掌心的热度一烘,倒像是融了层薄冰。

苏映瑶的呼吸顿了顿。

这个动作太陌生,又太熟悉。

前世她在景阳宫独守空房时,多少次望着烛火幻想过这样的温度?

可那时守在她身边的,只有漏风的窗棂和半夜里爬过砖缝的虫蚁。

“婉仪。”墨羽寒低低唤了声,拇指轻轻摩挲她的指节。

这声称呼像根细针,“叮”地扎进她的记忆里——前世三十年,从她入宫封贤妃到含恨而终,萧煜从未这样唤过她。

他总说“贤妃懂礼”,连名讳都鲜少提及。

苏映瑶的指尖微微发颤。

她望着墨羽寒眼底翻涌的暗色,那里面有她从未见过的虔诚,像信徒望着圣像,像寒夜旅人终于寻到了火种。

“你知道我为何一直等你么?”他的声音更低,几乎要融进烛火里,“因为你是我此生唯一愿娶之人。”

有什么东西在苏映瑶心里裂开了。

前世那些被冷落的夜晚,被皇后推下荷花池时的窒息,在冷宫里啃着发霉的炊饼数日子的绝望,忽然都成了远处的影子。

她望着墨羽寒喉结滚动的弧度,望着他因紧张而微微攥紧的指节,忽然发现自己竟不想抽回手。

窗外的雪又密了些,打在窗纸上簌簌作响。

墨羽寒的掌心有常年握剑磨出的薄茧,蹭得她手背发痒。

她听见自己的心跳声,比前世在景阳宫听见萧煜銮驾路过时,快了何止一倍。

第二日卯时三刻,御花园的梅树还凝着霜。

萧煜捏着茶盏站在廊下,茶水温了又凉,凉了又温。

他最近总爱往御花园跑——从前苏映瑶最喜这里的绿萼梅,说那花瓣白得干净,像未被染过的宣纸。

“陛下。”韩贵人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几分怯意。

她着月白锦裙,鬓边斜插支珍珠步摇,在晨雾里泛着淡淡的光。

萧煜转身时,茶盏“当啷”一声磕在石桌上,惊得廊下的雀儿扑棱棱飞远了。

“映瑶...近日可好?”他问得生硬,指尖无意识地抠着石桌的棱角。

前世他总觉得苏映瑶的存在是根刺,扎在他和先皇旧部之间;可自她重生后,这根刺竟变成了心口的疼,每想起她如今在摄政王府的模样,就疼得他握不住朱笔。

韩贵人的指尖绞着帕子,眼尾的泪痣跟着颤了颤。

她原是皇后身边的贴身侍女,后来被萧煜收进后宫,说是“解闷”,实则不过是颗棋子。

可这两日她去慈宁宫请安,听见老太后对着佛龛叹气,说“摄政王的刀,到底要架在谁脖子上”——她忽然就懂了,这宫里的风向,早不是从前了。

“娘娘如今...对摄政王情意已深。”她垂着眸,声音轻得像落在梅瓣上的雪,“陛下若想挽回,恐非易事。”

萧煜的手指骤然收紧,石桌棱角在掌心压出红痕。

他望着韩贵人发顶的珍珠,忽然想起苏映瑶从前总说“珍珠太凉,戴多了伤气血”。

那时他只当是妇人的矫情,如今想来,她素日戴的,不过是支翡翠簪子,还是苏家没败落时母亲留下的。

“替朕送封信去摄政王府。”他转身往养心殿走,玄色龙袍扫过满地霜花,“就说...朕知错矣,愿以余生赎罪。”

傍晚时分,苏映瑶正站在廊下看残阳。

晚霞把琉璃瓦染成血色,像极了前世景阳宫那场烧了七日的火。

她捏着信笺的手微微发紧,萧煜的字迹她太熟了——笔锋刚硬如刀,可最后那几个“赎罪”二字,倒像是被水浸过,晕开一片模糊。

“摄政王妃,何太傅求见。”门房的声音从院外传来。

苏映瑶将信笺收进袖中,转身时正见何太傅柱着拐杖跨进门槛,白须被风掀起几缕,倒比从前更显佝偻了。

“老臣斗胆,劝王妃莫要因一时恩怨误了国运。”何太傅直入主题,浑浊的眼底带着恳切,“摄政王与陛下势同水火,若再添这桩情怨...怕是要动摇国本。”

苏映瑶望着他斑白的鬓角,忽然想起前世他跪在景阳宫前替她求药的模样。

那时萧煜说“贤妃无福消受圣恩”,他便在雪地里跪了整夜,膝盖下的青砖都浸出血来。

可如今,他劝她的,仍是“以大局为重”。

“太傅,有些债,必须还清,才能谈未来。”她轻声道,指尖无意识地抚过袖中那封信,“前世我替苏家受的冷,替陛下挡的刀,替皇后背的黑锅...总得有人还。”

何太傅张了张嘴,终究没再说话。

他望着苏映瑶眼中的坚定,忽然想起三十年前,苏老夫人抱着襁褓中的她去寺里祈福,老方丈说这孩子“命里带火,能烧尽前尘,亦能照彻新生”。

或许,这火,终究是要烧起来的。

韩贵人是在戌时三刻离开摄政王府的。

她裹着青布斗篷,脚步比来时更急,可刚走到角门,就被赵将军带着几个暗卫拦住了。

“韩小主,得罪了。”赵将军的声音像块冰,手按在剑柄上,“王府有令,外客离府需搜身。”

韩贵人的身子晃了晃。

她望着赵将军腰间的虎符,忽然就笑了——果然,摄政王连这点儿动静都不肯放过。

信笺从她袖中被搜出时,她低头盯着自己的鞋尖,轻声道:“终究...不是她的时代了。”

深夜的风卷着梅香掠过绣坊。

赵将军刚把信笺呈给墨羽寒,便闻见一缕焦糊味。

他推开窗,只见西南角的绣坊方向腾起一团红光,火舌舔着屋檐,在夜色里烧出半片天的红。

“救火!”他提剑冲出门去,铠甲相撞的声响惊醒了满院的更夫。

可谁也没注意到,绣坊后巷的阴影里,有个穿灰衣的身影一闪而过,袖中还攥着半截浸了油的棉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