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吕魁,刻不容缓。
但是由于洞内不确定因素太多,进洞的人除了胆大心细之外,还必须精通武艺。
因此,这次救援,张信决定自己亲自出手。
只是吕魁犯过的错误不能再犯,那就是一定不能一个人单枪匹马地进入险地了,一定要给自己配备两个助手。
他朝人群里瞄了一眼,手下的弟兄们都知道他心里的想法,是在挑进洞的人选,都挺直了胸脯,希望自己能被注意到。
看着手下弟兄一个个期待的目光,张信很感动。
这些人都武艺高强,每个人都具备进洞救人的资格。
如果挑选人,随便抓一个都行。
不过,他还是希望从自己熟悉的人入手。
他在人群中看到了两张最为熟悉的面孔,黑龙和马武。
这两人,马武是自己长期合作的搭档,在一起破了不少大案要案,是自己的左右手。
黑龙刚入伙不久,但武功绝对一流,是执行特殊任务的不二人选。
他一个眼神,两个人很快明白了其意,依次来到了洞口,简短的几句话之后,便和张信一起,钻进了洞。
张信手持火把,走在最前面。
刚进入洞,洞显得很低矮,几乎要趴在地上,匍匐着,才能够前行。
在洞口附近,还出现了一堆碎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那堆碎石快把半个洞都埋没了,三个人只能从上面爬进去。
当时救人心切,他们也没想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堆碎石块。
它们颗粒均匀,像是从哪儿凿下来的。看了一下左右石壁,又没有被凿挖的痕迹,不知这些碎石来自哪里。
不过现在任务重,实在没心思考虑这些事情了。
三人翻过了这片碎石堆,弓着腰向前走了不远,洞逐渐宽敞了起来,至少不用弓着腰走路了。
忽然,他们听到前面有轻微的呻吟声,几个人忙加快了脚步。
见前方地面上,出现了一个坑,呻吟声正是从坑里面传出来的。
张信知道,吕魁掉入了这个坑内。
这个坑很不简单,它不是天然形成的,是人工挖掘的,属于陷阱一类的东西。
它一般设在险要处,人必经之地,有伪装,一般不会被注意。
但当你走到它上面时,危险就会马上降临。当你意识到危险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害人的机器已启动,你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就已经中招了。
张信走到坑前,用火把往里一照,果然见吕魁趴在地上。
地上有一层碎落的木板,木板下面有一排尖刀。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已失去了锋芒,变得锈迹斑斑,已对人没有多大的伤害了。
看来这是一个陷坑,翻板是用木板做的,人一旦踏上,便会自动翻转,把人掉入坑内。
幸亏木板已经腐朽,散了架,掉入坑底,盖住了利刃,否则,即便是生了诱,刀器扎在人身上,也会有极大的杀伤力。
吕魁头部有血冒出来,看来是在往下掉落的过程中,头碰到石壁上,造成了伤害,并导致了暂时的昏迷。
张信把火把交给了马武,自己手扣住坑沿,然后跳下坑去,轻轻地把吕魁托举了起来。
除了头部受伤严重之外,吕魁的胸口也有血冒出来,是地上锐器扎伤的,好在扎的不深,并没有生命危险。
黑龙双手接过,和马武一起,两个人忙向洞外走去。
张信捡起地上的火把,继续向前走。不久,前面出现了一个岔洞,他便钻了进去。
这个岔洞很不平常,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到处是人类生活过的残迹。
有木柴,简易的锅灶,还有碗,勺子等用品。
考虑到这个洞从朱棣时期便封闭了,因此这些物品肯定都来自二百多年前。
很可能是朱棣修这个洞时,征调了一部分民工,这个洞是当时民工临时休息的场所,是存放生活用品的地方。
那些木柴,看似仍保持着木柴的形状,其实用手轻轻一碰,都成了粉末。
旁边还有一个大水缸,不过里面什么也没有了,早已干涸见底。
从碗的数量看,当时生活在这儿的,也有二三十人。
洞子向里很深,张信想看看里面还都有些啥,便在火把的照耀下,继续向前走。
忽然,他发现在前边石壁上,有一具骷髅。
那具骷髅很特别,不是散落在地上,而且保存完整地倚靠在石壁上。
这是一个不幸的人,不知什么原因,死在了这里。
他可能是病了,就倚靠在石壁上,想休息一下,谁知之后就再也没有醒来。
至于他的身份,他有可能是个石匠,在人们撤离的关键时刻,死去了。人们没找到他,便封了洞。
这儿也就成为了他永久的坟墓。
这个人就这样长眠在了这里,时间一长,皮肉便都风化了。由于这儿没有动物,连风都是静止的,所以骨架便始终以这个状态保持着,直到现在。
在这个骨架下,还有一个账本似的东西,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文字。
原来这是一个绝笔,是这个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写给后人的。
他希望进入这个洞的后人,发现了他的遗骨后,并看看他写的文字,发发慈悲,把他们的死,告诉他们的亲人。
希望在他们死后十年或二十年的时间里,有人发现他们。谁知弹指一挥间,当打开这个洞口时,已经过了二百多年。
这份绝笔记录着他的家乡贯藉:明山后口。
姓名:张百顺。
那一刻,张信的头嗡地一声,仿佛炸裂了一般,心情因为太激动,差点栽倒地上。
他说的这个地方他太熟悉了,因为这就是他和姚彬的家乡啊。
而这个叫张百顺的人,正是他和姚彬两姓人共同的祖先。
至于两姓人为何一个共同祖先,我们在前边已经说过,大家想必记忆犹新,在这儿就不做赘述了。
张姚两家人,为了找到他,已经进行了两个世纪的寻找,都没有结果,想不到他在这个洞里。
如果不是百顺老人写下了这个给后人的遗书,张信又怎能知道这具白肯,是自己的先人呢?
看来,这一切都是天意。
在这份遗稿里,百顺老人还述说了他们来这儿的经过,以及死在这儿的原因。
读后不禁叫人潸然泪下,直呼他们太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