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 > 第587章 押运粮草

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 第587章 押运粮草

作者:张如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0 23:53:05 来源:小说旗

这一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

众人闻言都震惊不已,愣在当场。

尤其是老秃,他曾经在周子明帐下做过亲兵。

曾经多少次以少胜多的战事都是在周子明的运筹帷幄下取得的。

冷静、睿智,就是他对周子明的最深印象。

在他心目中,基本只要这位想做,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因此,对于周子明的人品能力他也一向都是十分崇敬和钦佩。

是让他暗暗敬仰膜拜的存在。

此时突然听到前线被偷袭成功,他简直有些不敢相信。

粮草告急对于行军打仗来说有多危险,他再清楚不过了。

其他人也同样清楚,惧都脸色凝重。

“张大人,您作为管辖附近八县的知州,此次粮草问题责无旁贷,这事儿可得尽快拿个主意,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属下还得尽快前往扬州,就先告辞了!”

驿骑说完情况后,也没空看众人反应如何,立刻便又翻身上马,去往扬州了。

十几万兵马的粮草不是个小数目,靠淮河和扬州一线的城池支援也只能暂解燃眉之急。

最终还得看朝廷那边的态度。

所以他此行的最终目的地并不是扬州,而是临安。

事情紧急,容不得半点拖延!

看着驿骑策马飞驰的背影渐渐远去,张平安震惊过后很快作出决断。

当即吩咐刘三郎道:“大姐夫,你拿上我的令牌,带着吃饱一起骑快马跟上驿骑一道往扬州沿线的县城通知筹粮的事情,责令他们务必立刻抽出各县三分之一的存粮出来,尽量用马车和骡车装运,整装好后即刻出发,到淮安汇合,违者立斩不赦!”

刘三郎此时也反应过来,脸色严肃地点头应下后,便立刻起身往马厩去了。

老秃有些担心底下县城那些人不听指挥,凝重道:“还是我去吧,我怕三郎压不住那些人,他们死不足惜,误事就麻烦了!”

“不用,我大姐夫可以”,张平安摆摆手,沉声道:“他虽平时看着憨厚了些,但做事很有分寸,只要是我吩咐下去的事情就一定会办好,对于你,我另有安排,有更重要的事需要你来做!”

“需要我做什么?”老秃神情郑重。

“你从军多年,是沙场老兵,对战经验丰富,我想抽调你作为这次往前线押运粮草的队长之一,不然我不放心”,张平安认真道。

“如果我们这批支援前线的粮草再出问题,那正阳关和淮阳关就危险了,粮草不足则军心不稳,容易炸营,所以绝对不能出半点差池。”

老秃起身道:“我明白,就算你不说,我也要毛遂自荐的,不亲自押送我实在不放心,咱们用这么多将士的鲜血和性命换来的局面,不能就这样败了!”

“你的意思我懂”,张平安很理解老秃现在的心情,他也同样心急火燎。

但事情得冷静的解决!

“我刚才心算过,从淮安到息县足有一千一百里,就算通过人力和畜力相结合的方式押运粮草,每车负重六百斤,每人负米四斗,以夹布囊盛之,人不息肩,米不着地,最快也只能日行百里,将粮草送到前线最快也得十日左右,速度还是慢了。

所以我打算粮草送到淮安后,直接装船,沿着淮河往西走水路,那些漕船都是我在慈县的时候亲自盯着做出来的,船速最快可达三百里,加上这几日都是吹的西北风,顺风而行,速度恐怕还能再快上几分,这样只需四日就能到!”

“他们坚持四日应当问题不大”,老秃回道,“那扬州那边呢?”

“扬州那边现在是罗将军主事,他从军多年,知晓轻重,我不担心,官场最忌讳的就是越俎代庖了”,张平安摇头道。

“泽县的事务我准备暂时交给邹平代为处理,你觉得如何?”

老秃一脸惊讶:“你要跟着一起去?”

“不错,我准备明日一早跟你一道去淮安,这批粮草我不亲自交到周大人手里我也不放心啊,唇亡齿寒,要是前线溃败,我们都不会有好下场!”张平安郑重道。

“现在淮安到扬州一线还是安稳的,有邹平、阮三和大姐夫几人留下,也不需要我太担心。”

“可你从没上过战场?刀剑无眼的!”老秃道。

说心里话,他是不想张平安去前线的。

万一在前线送了命,英年早逝,实在太可惜了!

“你不用劝我了,我意已决”,张平安道,说完又笑了笑:“放心吧,小时候有大师给我算过命,我不会有事的。”

老秃嘴唇动了动,到底没再说什么。

最后只拍了拍张平安的肩膀,赞了一句:“汝真乃大丈夫也!”

两人说完话,便分头行动。

征集民夫,抽调兵丁,粮草装运,政事交接,都需要时间。

得知需要押送粮草去淮安这个消息,营里的兵丁们还好,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这不算什么大事。

但是对于百姓们来说,就无异于沸水进油锅了。

被抽中的民夫大多都很悲观。

张平安和老秃两人忙碌了一夜没睡。

第二日天才刚蒙蒙亮,两人便带上队伍出发了。

身后骑着马的小兵和推着车的百姓们在寒风中寂静无声。

只能听到车轱辘的凌凌声。

邹平站在城楼上望着众人远去的背影,心情沉重,心中暗暗祈祷,只希望一切顺利!

再起烽火的话,这片土地可就真没救了!

张平安和老秃走在最前面,同样心情沉重。

解决了粮草问题,他们昨天压在心中的疑问便冒了出来。

“平安,你说这是怎么回事?火器一直只有我们大夏的火器坊能造,怎么突然那些鞑靼人也有了?”老秃突然凑近了低声问道。

“火器一直并不只有大夏才有,吕宋那边的罗刹人早就已经在使用火器了,甚至比我们更早发明火炮”,张平安静静道。

老秃低骂道:“少给我扯犊子,你知道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就算吕宋那边的罗刹人使用了火炮,那些鞑靼人又是怎么得到的?跟他们有什么关系?我看啊,还是出了内鬼!”

“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现在还不是和朝廷翻脸的时候,有些事,并不一定需要真相,你懂吗?”

“真他娘憋屈!”老秃骂了一句,不再多言了。

他不是不懂,也知道张平安说的都是现实。

莫说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有内鬼,就是证明了估计也是推个替死鬼出来了事。

周大人现在还需要朝廷做后援,朝廷也不敢明着得罪周大人。

懂是一回事儿,真遇到又是另一回事儿。

两边都在和稀泥,这叫个什么事儿啊!

老秃心里骂娘!

张平安看老秃一脸愤愤不平,想了想才低声提醒道:“这事儿别再提了,等见到周大人再说,我怀疑此事另有隐情。”

“嗯?怎么说?”老秃惊讶。

张平安摇摇头:“我也说不好,只是有这种感觉罢了,十几万兵马的粮草不是小数目,这场仗败的太莫名其妙了!”

老秃听后沉着脸若有所思。

泽县离淮安不算远,只有八十里路。

将士们和百姓们带的干粮水囊都是现成的,也不用生火做饭。

张平安和老秃带着人一刻不停,才将将赶在傍晚时分到达淮安城。

淮安知府黄成溪,早已等的心急如焚,从昨日收到消息到今天为止,他就没合过眼。

听到张平安带人到了,顿时激动不已,亲自迎了出来。

远远看到张平安等人,便一溜烟提着官袍下摆奔了过来。

黑色长须在风中摆来摆去。

看着一点儿也没有做官之人的稳重样子。

到了近前后,拉着张平安和老秃的手就不放,激动的热泪盈眶道:“张大人,游大人,你们可算来了,出了这等大事可怎么得了啊,咱们快快进衙门,一同商议商议吧!”

张平安名义上是从五品同知,算是知府的副手,黄大人正是他的顶头上司。

但因为不用在淮安赴任,没有一同办公,他和这位知府大人也只有当初坐船来的时候有一份短暂交集而已。

平时偶尔有书信往来。

联系并不算很紧密。

只感觉这位黄大人人才不错,也没什么架子。

从过去一年多的官府邸报上看淮安近一年多的变化,就知道这位不是庸庸碌碌之人。

当下寒暄两句后,便不动声色地抽出自己的手,随着黄大人一道去了知府衙门。

老秃见此也赶忙抽出手,这位黄知府是个汗手,就这一会儿功夫,自己手上就被弄的汗津津的。

也不好意思直接拿出帕子擦手,好像嫌弃别人似的。

只能不动声色的学张平安一样,背着手在衣裳上擦了擦算了。

大家都是知道轻重的人,一一落座后便直入正题。

黄知府用帕子擦了擦眼角,首先说了自己这边的情况:“昨日本官收到前线周大人派人送来的八百里加急的急报后,根据淮安的各个粮仓存粮情况,只先紧急拨了一百五十万斤粮食出来,在子夜时分已经装船出发了,暂可解前线的燃眉之急,余下的怎么个章程,就等各位来了商议了!”

张平安听了松一口气,算了算回道:“黄大人英明,咱俩想到一块儿去了,走漕运最快,一百五十万斤粮食将将够吃四天了,这样一来就给这次运粮争取了不少时间,不用太过焦心了,不瞒大人,我昨日真是急了一夜没合眼。”

“谁又不是呢!”黄知府一拍大腿高声应道。

接着又叹了一口气:“哎,没办法,事情轻重缓急我还是分得清的,其实淮安粮食也不富裕,这不都是为了咱们北地的将士们和百姓们嘛!”

“黄大人大义,我老秃就佩服你们这样的文官!”老秃赞了一句。

“不过本官也有一疑问,息县到淮安一线有十五座城池,按照去年各地秋收的情况,这淮河一线的十五座城就足够拿出粮食应对粮草问题了,怎么还要我们从淮安到扬州一线调拨呢!”黄大人抛出心中的疑惑。

这都是他好不容易存下来的粮食啊,他是真心疼。

昨日是事情迫在眉睫,他没办法多想,又怕情况紧急,只能先调拨一部分出去。

今日冷静下来后,便有些舍不得了!

想着还是和张平安等人商议一番再作决定,这才盼星星盼月亮的盼着众人过来。

这块烫手山芋真是不知怎么办好!

老秃行军多年,闻言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淮河一线肯定也有调粮,那里离前线更近,更方便!但是说实话,根据我对周大人的了解,数目肯定不会大,各位大人熟读史书,应当也知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正是因为淮河一线的城池离前线太近,若大规模调粮,好不容易聚起来的民心就散了,容易让百姓人心惶惶,到时候局面更复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咱们后方调粮虽然麻烦了些,却是最稳妥的!”

黄大人听后眼神闪了闪,捋着胡须没出声,算是认同了这个说法。

张平安则放下茶杯,帮着敲边鼓,认真道:“游大人说的极是!”

老秃受到鼓励,于是继续道:“各位大人,我是个粗人,没读多少书,也不知这些典故说的对不对,反正意思是这么个意思。

一百五十万斤粮食看着多,吃四天勉强能行,不过这也是省着吃的吃法,我和张大人这次从泽县来带了七十万斤粮食,已是泽县上下能挤出来的最大数目了。

朝廷的办事速度你们也知晓,不管怎么说,我们也得至少帮忙凑足一月有余的口粮才行,否则后面前线还是会陷入粮草补给的危机中。”

黄知府点点头:“你的意思我懂,问题是要帮着解决,可眼下正要春播,城中百姓的口粮和种子总得留出来吧?!”

张平安沉吟了一会儿,真诚道:“黄大人,咱们明人不说暗话,淮安是府城,人口是咱们淮河和运河一线城池中仅次于扬州的大城,沃土绵延百里,去年秋收情况咱们也都知道,存粮肯定是不少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