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小导演的升级路 > 第126章 论坛

小导演的升级路 第126章 论坛

作者:呼噜声比闹钟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10 20:48:25 来源:小说旗

六月初,宁皓带着剧组从大西北归来,老友重逢自然又小小的相聚了一下,随后集体奔赴沪上。

又是一年金爵时,这些年的发展下来,上海电影节和中国电影一起成熟了不少,电影人都意识到了曝光率的重要性。于是发布会类型也是愈发丰富,最开始一般只有首映发布会,后来多了开机和杀青,现在又多三类......宣布首映档期发布会,确认开机日期发布会,预计杀青时间发布会。

宁皓就有一场杀青发布会,陈燔原本只有一场试映,但被宁皓一阵忽悠,也搞了个《暴裂无声》的杀青发布会。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得和宁皓去参加电影节开幕论坛。这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参加对话一边是导演,一边是院线和发行老板们。宁皓是导演代表之一,而陈燔原本只是普普通通一观众,后来被某人点名也变成了代表。

论坛的主持人是张国利,取过麦克风后就开始自我吐槽:“我其实是一个很不务正业的人,包括今天来主持这个电影论坛,但为什么愿意介入这件事呢,因为这五位年轻导演是我非常尊重的人,他们都很执着,他们怀着自己对电影的执着和爱一直在坚持。也正因如此,他们每个人在电影市场上都有他们自己的业绩和创作倾向。我觉得这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是特别需要这样的年轻导演,而且未来的市场肯定是他们的。今天的主题论坛关于中国制造,我们首先有请陆钏、魏得圣、宁皓、陈燔和王晓帅这五位导演上台!”

台下噼里啪啦开始鼓掌,几个导演按着排好的顺序依次上台。

台上的国利叔开始挨个介绍导演生平,随后抛出了今天的第一个话题,关于电影市场和电影内容,对应的发言人是陆钏。

“中国电影市场没有什么问题!”陆钏上来就给出了坚定的答案,眼下的陆钏正意气风发,《南京南京》上映刚不到两个月,票房已经来到了1.6亿,目前排在今年内地票房榜单的第一位,“或者说有一些问题,但是正在健康地往前发展。我差不多四五年没有直接接触市场了,《南京!南京》拍了四五年么......”

接下来陆钏的话题就围绕着《南京!南京》展开,从宣发到上映,聊院线和观众,言语间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充满了乐观。这电影在纸媒上收获的基本都是赞扬,差评集中在互联网;这些年,随着网络舆论的地位愈发高涨,这片子的口碑就一直往下落。

陆钏的下一部电影应该是《王的盛宴》,一部资方亏到姥姥家的作品;于是他彻底倒向票房,搞了个《九层妖塔出来》……

第二个发言人是魏得圣,一位来自宝岛的电影人。他的主题是文艺电影的票房魅力,这人说得话总结起来就是一个道理,类型电影得选准目标观众。这观点谈不上新鲜,但在大陆确实还很少有人重视。

台上台下的人都听得频频点头。

宁导排在第三位,张国利上来就调侃了一番:“宁浩你的话题好像是,中低成本影院如何平衡质量与市场。这谁给你出的话题,他这意思就是说你的市场是不错,你的质量不好。我对这个有意见!”

“这话有点儿毛病!”宁皓晃着大脑袋,然后又笑了笑。

张国利点头表示认同:“我同意,这话有毛病。”

台上台下都跟着在笑。

说笑两句,宁皓开始说起了自己的观点:“质量市场当然是有必然联系的,虽然有时候也会有质量不太好的(拿到了不错的票房),这不是长久致畸,观众上了一次当,两次当,但是不会连上很多次,不能永远忽悠他们......”

宁皓后面发言的重点放在了国内外对比,总体来说就是国外的整体技术水平比我们高,市场开放后,中国电影人必须得有点急迫感,努力学习发展,好和人家对抗之类的。他的电影全是小人物的视角,但格局却不小,他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有明确目标的。

等宁皓说完,张国利继续往下主持:“接下来要发言的人物,是本场最年轻的导演......对了,也是最帅的!王晓帅,你这名字要不还是送给人家陈燔吧?”

王晓帅斜着眼,也不搭话,气氛稍许有些尴尬。

陈燔干嘛接茬:“别别别,我还是平fan一点好。”

“呵呵,你可一点都不平凡呐!你可是最年轻的水晶球奖获得者......不多说了,再说有人就得吃醋了!”张国利夸着陈燔,眼睛却瞥向陆钏,后者也去过卡罗维发利,但只是参加了展映单元,并没有参评。

“你夸人就夸人,损我干什么?”陆钏做出着急的样子,嗯,七分假三分真,他那部电影叫《寻枪》,对他来说,回忆的确不都是美好的.....

打趣几句后,张国利把话语权交给了陈燔,后者开启了今天的演讲:“我拿到这个话题,说得是创新和市场的关系。我年纪小嘛,大伙儿都喜欢把创新和年轻人绑在一起,这个其实这里本身就有个小误区。我这人其实挺守旧的,宁导可以为我作证。我和他们去唱K,他们唱《青花瓷》,我点得《涛声依旧》!”

宁皓在一旁捧哏:“他甚至会唱《喀秋莎》,我上一次在见有人点这歌的时候,KtV还叫卡拉oK!”

台下一阵哄笑,少数人已经反应过来,人其实已经开始点题了,像创新就不能用单一的目光把某些事物绑定到一起,比如年轻和创新......

“唱新歌我跑调嘛!”陈燔回了宁皓一句,接着继续自己的演讲,“我小时候看电影,最初接触的是中央台放得老电影和镇子广场上拉的露天大幕,《地道战》、《地雷战》什么的,那时候小,但看这些片子却很好理解,鬼子是坏人,八路是好人,好人为了对付坏人就用了好多办法。你看,故事并不复杂,一个小孩子都能看懂,而且还觉得好看。可以想象,这些电影刚刚问世的时候,对观众来说,也是‘新鲜’的东西。差不多同时期,录像厅开始泛滥,里面都是些港片,这个对我来说就都不都是美好的回忆了.....我甚至被《倩女幽魂》里的大蜈蚣吓哭过! ”

台下又有人笑,张国利帮着解释了一句:“《倩女幽魂》有三部,我没记错的话,大蜈蚣是第二部的作品里的反派,90年上映,95年前都是录像厅的热门作品......陈燔,你那会儿上小学没?”

“没上,还在幼儿园。”

“那可以理解。”

“对,但国利老师,当时你已经是‘大人’了吧?感觉这片子新鲜不?”

“新鲜啊,那会儿谁见过这种特效啊!”张国利举着话筒点着头。

“所以,这类片子也算是创新!其实不光是奇幻片,**十年代的港片也处处都是创新,比如龙叔的功夫喜剧、徐老怪天马行空的江湖故事、星爷的无厘头;他们其实不是这类风格的创始人,但却是集大成者,集大成者,这也是一定意义上的创新。”陈燔侃侃而谈,继续给出自己的定义,“其实同时期我们内地也有新鲜的东西不断地涌现,比如国利老师演过的《顽主》,现在回头去看,依然颇有意味,后来冯导的《甲方乙方》也正是在这基础上才获得巨大的成功。90后,好莱坞开始进入内地,我听前辈们说起这事,说当时我们的电影界中可谓是一片的风声鹤唳。《真实的谎言》、《泰坦尼克号》,这让我们第一次听说大片这个概念。

“对了,《泰坦尼克号》我都没看完,只记得父母找了张不知道是正版还是盗版的dVd,请了几个朋友在家里看的,他们刚把片子塞机器里,就把我从客厅赶了出去,我就躲在客厅门外隔三差五的偷听几句台词。只记得‘捷克斯洛伐克’这词儿一出,大人们瞬间就开始拍大腿,也不知道他们激动个什么劲儿!”

陈燔忽然停住了话头,冲着台下猛眨眼,四周又涌起一些心领神会的笑声。

“再往后来,就得提一句陆钏导演了。我上初中的时候,学校组织大家去看《寻枪》,看完之后的我想法就是,哇,主旋律,居然也可以这么拍?不是说我们只会拍打仗吗?”

陆钏:这破事儿还过不去了是吧!

“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忙于学业,没怎么关注电影。中学生嘛,那会儿减负的口号喊得很响,但小县城里该怎么样还怎么样。偶尔也就在六套上看看老片子,我记得国利老师也当过电影导演,有个《好孩子》的片子,灵感来源和《土拨鼠之日》一样,都是讲得时间循环。这个概念在科幻迷眼里算不上有新意,但放到电影行业那就让人耳目一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我看来,把其他文艺领域里有亮点、但不出圈的东西放到电影里,这也是一种创新。

“上大学后‘意外’的遇见宁皓导演,参与了《疯狂的石头》,这是我第一次亲身体验一部电影的筹备、拍摄、发行的全过程。当时我以为正常的拍部电影就这样,播出后才知道,这电影其实一点都不正常......”

一旁的宁皓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陆钏则开始奋力的鼓掌,他是真喜欢这片子。

“创新,正是创新的叙事手法和运镜技巧,《疯狂的石头》给大家展示了小成本电影是怎么在票房和口碑上做到双丰收。大家看,创新有的时候似乎并不难,他可以是题材的发掘,可以是技法的更新,还可以是单纯的花更多钱,只为构建出一个全新的世界。方才,几位导演都提及了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而我想说的是,随着市场的发展,电影,拥有着愈加无限的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