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田野的变迁 > 第6章 江湖闯荡 熔炉磨炼(四)

田野的变迁 第6章 江湖闯荡 熔炉磨炼(四)

作者:心飘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10 20:45:52 来源:小说旗

柳琦鎏回家见到父亲没说实话,只是说十几天没上班,按照厂规被开除了。父亲要去找厂长,柳琦鎏拦住父亲说不必了。

其实,柳琦鎏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在县医院照顾表弟的时候,他遇见了书店老板,老板告诉他,县图书馆刚刚成立,正在办理图书阅览证,一天一毛钱,一年三十六元。他在医院无聊,就去办了一个阅览证,也叫借书证。在那里他和图书管理人员聊天,就说他们村距离县城太远,不方便借阅图书,最好能就近办一个分馆。图书管理员听了柳琦鎏的话后,眼睛一亮。“这倒是个不错的想法,不过这得向上级汇报申请才行。”

柳琦鎏赶忙说道:“我知道这不容易,但我们村儿读书的人不少,如果有个分馆肯定大受欢迎,而且场地之类的我可以帮忙找。”管理员点了点头,表示会尽快将此事传达上去。

这次离开机械厂,柳琦鎏开始四处奔走,找到了村里一间闲置的大房子,打扫干净后准备用作分馆的场地。柳琦鎏又去找到县图书馆馆长。

图书馆馆长听到这个消息,就又去请示领导,上级经过考虑同意先试运营分馆。柳琦鎏高兴极了,跟着管理员一起将一批图书书架运到了村子里,图书需要柳琦鎏自己筹集。而图书恰恰是柳琦鎏不缺少的。柳琦鎏喜欢读书,平时没少买书,各种类型的书籍都有,比如金庸等人的武侠小说,养花种草的书籍,书法,野史图书等等都有。

柳琦鎏写了一篇广播稿

《致爱好读书人的一封信》

亲爱的书友们:

您好!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开始了快节奏的生活,但我相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对书籍的热爱始终如一。就像您一样,对知识的渴求和对阅读的执着,知识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从事的任何职业都离不开知识的指导,我们对书籍的热爱,更多的是体现在那些泛黄的纸页和淡淡的墨香中。

亲爱的书友,我想对您说,无论您现在身处何方,无论您是在清晨的公园里,还是在夜晚的台灯下,您手中的那本书,都是您最忠实的伴侣。它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不会因科技的进步而被淘汰。书籍,是永恒的。

我们更应该珍惜那些能够静下心来阅读的时刻。因为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精神的寄托。当我们翻开书页,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我们可以在其中自由翱翔,感受不同的文化,体验不同的人生。

所以,亲爱的书友,无论您是喜欢古典文学,还是现代小说;无论您是钟情于哲学思考,还是沉迷于科学探索,都请继续坚持您的阅读之旅。因为在这个旅途中,您会发现,书籍给予我们的,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即便我们身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我们同样需要科学知识指导生产。为了打开知识的大门,方便广大的读书爱好者有书读,读好书,为了活跃广大的读书爱好者的文化生活,本人特地与县图书馆联合,开办了图书下乡村活动。每天一毛钱,畅游浩瀚书海。

另外,本图书馆还推出了用旧书看新书的活动。你可以用你的旧书到图书馆换取一本新书阅读,只要交上等额的押金,可以看十本新书。看足十本新书后,押金退回,旧书归图书馆所有。

最后,愿您在书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和智慧。愿您的生活,因为阅读而更加丰富多彩。

此致

敬礼!

您的朋友

[柳琦鎏]

[1989年12月25日]

利用村里的广播器广播,还张贴了海报进行宣传。

很快就有一批读书爱好者走进了图书馆。随着读书爱好者们的涌入,原本安静的图书馆变得热闹起来。柳琦鎏忙得不可开交,登记借阅、引导找书。

这时,人群中有个年轻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穿着朴素但眼神炽热,怀里紧紧抱着几本破旧却精心包好外皮的旧书。原来他是邻村的,家中贫困但热爱读书。听到这里能用旧书换新书的消息,便赶了过来。

当他用旧书换到心仪已久的新书时,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周围人看到这一幕,不禁鼓起掌来。这种场景感染了更多人,大家纷纷交流起自己喜爱的书籍,从《平凡的世界》中的奋斗精神聊到《百年孤独》里家族命运的沉思。一时间,整个图书馆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仿佛变成了一个知识的盛宴殿堂。而柳琦鎏站在角落,欣慰地看着这一切,心中默默想着,这就是推广阅读的意义所在吧。

图书馆的建立扩大了柳琦鎏的交际面,也成了信息聚集地。

一天,柳琦鎏得知县食用菌推广技术站招募培训食用菌种植人员。柳琦鎏便赶过去了解详情。柳琦鎏从技术员那里了解到,县推广站提供技术,菌种,种植人员提供场地,付出劳动。生产的成品菌,由推广站回收,也可以自主销售。需要投资一千多元。柳琦鎏和父亲商议,父亲不同意。柳琦鎏无奈把这个项目转手给了那个用旧书换新书的年轻人,据说后来那个年轻人种植食用菌成了万元户。

柳琦鎏还从书刊广告栏看到SN县一家技术站推广日用品生产技术转让,他觉得是个不错的项目,就和四五个小伙伴商量了一下,然后三个人前去考察。

那是柳琦鎏第一次出远门,几百里的路程。他们坐上长途公交车沿着国道一路向东。1990年的初春,路上曾看到一大片的梨花白的,粉的,远远望去,真是千树万树梨花开。

到达SN县后,已经是旁晚,三个人找了个旅馆住下,那是个大通铺。上午来的时候一路上,阳光明媚,到了这里,突然挂起了大风,晚上下起了漫天大雪,旅馆掌柜的在屋里生起了炉火,倒也不冷。

第二天缩在被窝里,等到十点多钟,艳阳高照,白茫茫的雪开始融化,树上。屋檐上滴滴答答落下雪水。虽然太阳高挂,冷风吹得人浑身寒颤。三个人起床洗漱,吃了点饭,就去了那个技术站。

到了那里,他们发现所谓的技术站不过是几间破旧的屋子。里面的设备看起来陈旧不堪,工作人员也是寥寥无几。柳琦鎏心里顿时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

负责接待的人向他们讲解日用品生产技术,说得天花乱坠,但却漏洞百出。柳琦鎏提出要看实际操作演示,那人支支吾吾半天。

这时,同行的一个小伙伴悄悄拉了拉柳琦鎏的衣角,小声说:“我感觉这像是骗局,咱们走吧。”柳琦鎏不甘心就这样白跑一趟,但仔细观察四周种种迹象,最终还是决定离开。

离开那个技术站,他们在车站等车的时候,顺嘴向旁人了解那个技术站的情况,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说他清楚那个技术站的情况,说那个技术站刚刚建立,主要业务就是推广技术,他们的技术都是从全国各地搜集来的资料,换句话说,就是倒卖信息技术资料的。

倒卖信息技术资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兴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信息技术资料的“泛滥”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

? 技术发展与社会适应:在八十年代,信息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人们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和适应需要一个过程。正如搜索结果中提到的,新媒体的发明和普及使用往往都有一个初期泛滥阶段,这是一个调试、调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可能会经历信息过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逐渐找到平衡,学会如何更有效地筛选和处理信息。

? 信息爆炸与阅读习惯变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信息量的激增,这种“泛滥”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传统的深度阅读被快餐式阅读和碎片化阅读所取代,这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创发和思考质量。信息的海量使得人们在选择有用信息时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深度思考和创新。

? 经济与产业转型: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转型,特别是在美国,八十年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美国打开了新的市场,促进了产业的升级和转型。这种“泛滥”在某种程度上是积极的,因为它推动了经济增长和产业创新。

? 文化影响:信息技术的诱惑深深地融入了八十年代的文化,它迅速表达了一种兴起的新自由主义,信息革命的概念为“从社会主义中吞并社会变革的语言”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式。这种文化层面的“泛滥”反映了信息技术对社会价值观和政治经济结构的影响。

? 信息社会与自治运动:信息技术的传播不是线性和普遍的科学进步,而是资本和劳动力之间斗争循环中的一个时刻。这种“泛滥”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理性的体现,它与工人阶级的斗争和重组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上世纪八十年代信息技术资料的“泛滥”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既有积极的一面,如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也有消极的一面,如影响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思考质量。同时,它也是社会、文化和经济结构变化的一个反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