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田野的变迁 > 第8章 白手起家 逆境立业(二十)

田野的变迁 第8章 白手起家 逆境立业(二十)

作者:心飘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10 20:45:52 来源:小说旗

柳琦鎏和他的同事们站在学校门口,手中拿着简单的行李,脸上洋溢着既期待又有些许紧张的笑容。这次,他们即将踏上一段难忘的旅程——前往华北平原上的明珠,白洋淀。

“大家都准备好了吗?”柳琦鎏问道,他环视了一圈,看到每位老师的眼中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可是带了不少零食呢!”一位女老师笑着回应,引起了大家的一阵轻笑。在那个年代,一次集体出游不仅是一次放松的机会,更是一种难得的社交活动。

当大客车缓缓驶入白洋淀景区,车窗两侧掠过的是一片片翠绿的芦苇荡,还有远处波光粼粼的湖面。对于这些平日里忙碌于三尺讲台的教师们来说,这样的景色无疑是新鲜而迷人的。

“快看那边!”金阳老师指着窗外喊道,“那些鸟儿是不是野鸭子?”另一位年轻老师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认真地记录下来。“这可比课本上看到的生动多了。”她笑着说。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老师们走进了当地渔民当中,体验了最地道的乡村生活。听当地人讲述,每天清晨,伴随着第一缕阳光醒来,耳边是船桨划过水面的声音;夜晚,则是在一片宁静中入睡,听着虫鸣蛙叫。

“你们知道吗?这里的渔民每天都要早早出海捕鱼。”一位老师感慨地说,“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却总是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是啊,”柳琦鎏附和道,“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有的老师们更是迫不及待地登上了租来的小船,开始了他们的水上探险之旅。雾气缭绕在湖面上,仿佛给整个白洋淀蒙上了一层薄纱。小船轻轻划开平静的湖面,留下一道长长的水痕,偶尔惊起几只栖息在岸边的水鸟,它们扑扇着翅膀飞向远方。

“这里真是太美了!”一位女老师轻声感叹,她的声音似乎怕打破了这份宁静。船夫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渔民,他一边熟练地划着桨,一边向老师们介绍着这片水域的历史和传说。白洋淀在抗日时期可是水上游击队杀敌的战场。

随着小船慢慢前行,两岸的风景如画般展开。芦苇丛中偶尔露出几朵粉色的荷花,宛如少女羞涩的脸庞;远处的渔村烟囱升起了袅袅炊烟,为这幅水墨画添了几分人间烟火气。老师们有的拿起相机捕捉眼前的美景,有的则静静地享受着这一刻的安宁。

“听,那是谁在唱歌?”金阳老师突然停下手中的笔,侧耳倾听。原来是一位正在劳作的老妇人在哼唱着古老的民谣,那悠扬的歌声穿过水面,传到了每个人的耳中。那一刻,时间仿佛停滞了,每个人都沉浸在这份质朴而又动人的旋律之中。

时间转瞬即逝,当返程的日子终于到来时,每个人都显得有些依依不舍。临别前的那个晚上,他们在湖边举行了篝火晚会,围坐在一起分享旅途中的点滴故事。

“这段时间真的太美好了,”一位女老师轻声说道,“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再来这里。”

“一定会有的。”柳琦鎏坚定地说,“只要我们心中有梦想,未来就有无限可能。”

随着篝火渐渐熄灭,夜空中繁星点点。趁着夜色他们坐上大客车连夜返程。

途中由于大客车在高速路上出了故障,老师们被滞留在路旁,不久后一辆从北京返回石家庄的大客车路过这里,把柳琦鎏他们顺路带到了市里。那时候,人们的助人为乐的精神占据着主导地位,没有功利之心,那是多么可贵的精神财富啊!

这个夏天,对于柳琦鎏和他的同事们而言,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一次深刻体验,更是心灵上的一次洗礼。他们带着满满的回忆和新的力量,重新踏上了归途,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学期以及未知的挑战。

新学期的脚步日益临近,校园里弥漫着一股既兴奋又紧张的氛围。郑校长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眉头微皱,手中拿着一份教师名单,目光停留在了柳琦鎏这个名字上。他思索片刻后,决定亲自征求一下柳琦鎏对于是否继续担任班主任一职的意见。

当柳琦鎏接到郑校长的邀请时,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波澜。他深知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但同时也清楚自己面临着来自家庭的巨大压力。走进校长办公室,柳琦鎏轻轻坐下,与郑校长对视一眼后,缓缓开口说道:“校长,关于是否继续担任班主任,我经过深思熟虑,还是希望能够有所调整。”接着,他详细地向郑校长讲述了过去四年担任班主任的经历。那些忙碌的日子、处理学生问题的繁琐事务以及对家庭照顾的疏忽,都让他感到身心俱疲。

郑校长认真倾听着柳琦鎏的每一句话,不时点头表示理解。最终,在充分考虑了柳琦鎏的情况后,同意了他不再担任班主任的请求,并安排他承担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共八个班的政治课教学工作——思想品德课。虽然相较于班主任工作而言,教学任务看似轻松一些,但实际上也并非易事。要面对如此众多的学生,精心备课、生动授课以及批改作业等一系列工作同样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柳琦鎏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决心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到新的教学岗位中去。

为了更好的进入新的角色,完成新的教学任务,柳琦鎏全面了解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

他看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任务,如同一阵春风,吹醒了中国教育领域的各个角落。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我们的教学目标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个人发展。

柳琦鎏决定将这种理念融入到每一堂课中,让孩子们感受到德育的魅力。随着教育思路的转变,柳琦鎏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他开始尝试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来讲解爱国主义精神、**道德品质,并引导他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记得有一次,在讲述革命先辈的故事时,他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崇敬与感动的光芒;还有一次,在组织模拟法庭活动时,学生们认真地扮演着法官、律师等角色,体验法治社会的重要性。这些瞬间让柳琦鎏感到无比欣慰,仿佛看到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正在孩子们的心田中悄然种下。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柳琦鎏从举办主题讨论会到开展小组讨论,每一次活动都是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他惊喜地发现学生们变得越来越自信开朗,他们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对生活充满了感恩之心。

这仅仅是初一的思想品德课,教育学生们知道五讲四美三热爱,爱国主义情怀,**道德品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促使学生们心理健康发展,拥有法制观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