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文化英雄联盟 > 第496章 谭延闿国葬:南京晨曦与历史回响

这一天清早,阴云密布,南造云子和黄浚经过一夜的折腾方才醒来。黄浚缓缓走向正在穿衣的南造云子,透露着秘密:“谭延闿的国葬就在南京,张学良等重要人物必将参加。”

南造云子闻此消息,心中不禁一震:谭延闿,一个曾在民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人物,其国葬定会成为一场不容错过的盛事。

南京市玄武区的南京总统府,作为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今天承载着历史的重量。谭延闿国葬的筹备就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地方进行着。

谭延闿,1880年生于浙江杭州,字组庵,号无畏,切斋,湖南茶陵人。他是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的民国政治家和书法家。作为国民政府的重要成员,谭延闿在政治、文化领域都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在王至诚发电报、寄信函之前,张学良已经先后接到了谭延闿家属的函电和蒋司令的邀请,匆忙赶往南京。王至诚发出电报后,猛然想到《兰亭序》的另一半,那一段隐秘的、与历史交织的往事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1927年清明前夕,王至诚踏上了归国的邮轮,在离东京前夕,川岛美子以王至诚的书法学生身份向他送行。那时的川岛美子,名和子,尚未参与间谍活动,无意中向王至诚透露:孙文与李大钊有一个“关于中国文化保护和建设”的伟大计划。这个伟大计划正保存在一位着名书法家的手中。

后来一个神秘的小木屋主人,在牺牲之前将半幅《兰亭序》托付给王至诚,而这个《兰亭序》中就隐藏着该计划以及实施计划的名单,内容与传闻中的孙、李计划基本吻合,但另一半却始终未能找到。

王至诚推测,谭延闿或许知道另一半的去处。这个推论并非空穴来风,谭延闿是民国四大家之一,曾收藏或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他追随孙中山,任中央政治委员、建**北伐总司令,甚至担任过大本营的秘书长,这些都使他与孙文和李大钊有着密切的联系。可惜,孙李二人早已不在人世,留下的仅是历史的回响。

王至诚奔赴南京,天色已晚,只得暂时安顿下来。巧合的是,他的隔壁竟然是张学良。下榻后,张学良见到王至诚,忍不住问:“至诚兄,你来干什么?”起初张学良并未收到王至诚的电报。

王至诚简单明了地说:“我来参加谭延闿的追悼会和告别仪式,听闻谭老生前收藏了王羲之的《兰亭序》,哪怕是破损不全的半幅也好。”他没有提及保留在手的半幅《兰亭序》的来历,只是抛出一个问题:“谭延闿拒绝娶宋美龄,拒绝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实乃助蒋司令一臂之力。”

“到处都是戴笠和毛人凤的人。”张学良眉头一皱,警惕性上升。

“我又不是共字号。”王至诚回应,语气中透着坚定。

“但你是左翼文化同盟的人。”张学良言辞犀利。

王至诚不以为然,坦言道:“我不过是个普通的书画爱好者和收藏者,希望汉卿能帮个忙,参加谭老的追悼会。”

“这件事我来代劳。”张学良说着,流露出对王至诚安危的担忧,决定将他留在身边。

第二天,张学良未顾及早饭,匆忙赶往荣光大殿后面的西暖阁。走入大堂,四周装饰简朴而庄重,正中横梁上悬挂着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仿佛让张学良瞬间回到了1912年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典礼。

王至诚和张学良无心欣赏这些历史遗迹,继续前行来到西花厅。

西花厅面南朝北,曾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办公室,18年后已成为蒋司令的总统府。王至诚被拒之门外。

张学良在女服务员的引领下,来到蒋司令的临时办公室,桌面上放着一张发给他的电报,来自“东北大学”。电报中的内容让他心中一紧:“卿开慧眼,救人一命。”电报的下面是一张报纸,报道了国字号即将处决共党夫人杨开慧的消息和一份寻人启事。

电报、报纸与启事交织在一起,张学良明白这是王至诚等人的请求,静静等待蒋司令的到来。门帘轻轻晃动,蒋司令整齐利落地走了出来,张学良上前迎接,礼貌寒暄。

蒋司令对谭延闿的去世表示惋惜,称政治界失去了一位着名政治家,书法界则陨落了一位颜书大家。“谭延闿在世时是一位活动家,逝世之前为释放杨开慧,组织章士钊等联名上书。”

听到此,张学良暗自思忖,谭延闿与宋美龄的关系,回忆起孙中山曾托付的重任。若不是谭延闿拒绝和引荐,蒋司令何以能事业与爱情双丰收。张学良轻轻点拨:“如果不是杨开慧,而是宋……谭延闿也不会在九泉之下留有遗憾。”

蒋司令思索片刻,缓缓道:“谭延闿是杨开慧的老乡,汉卿是副司令。一个邓演达搅得我头晕,现在又一个共党。中正也不想因为一个女人与朱毛结怨太深。”

张学良深知此话的分量,要开脱责任,又在逼他自己拿主意。“何健连毛先生的祖坟都挖了,不会放过开慧。”张学良直言不讳。

蒋司令心中明了,既然张学良敢于在东北易帜,也敢于在**之中进行权力游戏,因此道出心底:“我就是扰乱毛先生的心智,你担心何健,最好去长沙把她带到南京来。”

张学良强作欢颜地告别,步出会客厅,疾步来到西花厅东南门,进入国民政府文官处办公楼,该处也是总统府的报刊书信收发处。张学良希望能找到一份总统办公室的报纸,收发员似乎认得他,羡慕地说:“您的朋友真多,来这里几天,有王先生的加急挂号信,还有梁先生、冯先生的电报。”

梁思成、冯庸和王至诚都在关心他,然而却被谁扣留了?张学良明白追问无益,心中满腔怒火,告别了总统府,未能参加谭延闿的国葬,带着不甘与遗憾离去。

谭延闿突患脑溢血去世,谁来担任行政院院长?蒋司令想到自己,但又不好明言,意识到当年谭延闿将国府主席过渡给自己,出任行政院长或许尚需一番过渡。

巧合的是,此时蒋士云的到来,让王至诚的事情抛到了九霄云外。历史的车轮在转动中,会将每一个人物的命运都交织在一起,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