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文化英雄联盟 > 第487章 文化交响曲:梁林夫妇的执着与追寻

等到梁思成走到王至诚身边,王至诚心中一动,想让梁思成去劝说林徽因,做最后的挽留。然而,两人的对话却让他的想法烟消云散。梁思成关心地问道:“徽因,你这一走,究竟有何打算?是要去上海吗?”

林徽因微微一笑,目光中透出坚定:“是的,我今年夏天准备参加‘天马会’第八次美术展。不久前,曾熙教授为张大千和张善孖合作的《十二金钗》做了题款,这让我对艺术的未来充满期待。”

“那倒不必了,徽因。”梁思成的语气瞬间变得沉重,“张大千的恩师曾熙于农历7月4日去世了!”

曾熙在书画界的分量不言而喻,他与李瑞清并称“南曾北李”,他的离世对林徽因与梁思成无疑是一大震荡,仿佛一颗重磅炸弹击中了他们的艺术追求。

“对了,你知道丁玲吗?”梁思成试图转移话题。

林徽因的眼中闪过一丝光彩:“我收到了丁玲寄来的《韦护》。这本书陪伴着我和未出生的孩子,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她继续介绍道:“《韦护》描绘了革命者韦护与小资产阶级女性丽嘉之间的恋爱与冲突,展现了丁玲创作转变期的思想痕迹。”

“凭借她在上海的地位和你们的联系,你完全可以去上海啊!”梁思成兴奋地说道,仿佛看到了未来的美好。

然而,林徽因却摇头,语气坚定:“即使我不去上海,我也不想留在东北大学。如果我继续留在这里,和张汉卿的关系会变得很尴尬。”

“我更希望能去养病,明年北平中国营造学社即将成立,这对建筑系的学生来说是个绝佳的机会。”

王至诚非常了解林徽因,林徽因早就有去各地考察古建筑的打算。了解和记录我们的文化遗产,不仅仅是钻石,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林徽因说道:“比如河北的赵州大石桥、武义的延福寺,以及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都是值得我去探索的地方,必须要让更多人知道它们的价值。”

王至诚对林徽因的才华深感佩服。她的坚韧与真诚,是在一生的病痛中磨砺出来的。她未来所要伴随梁思成走访的穷乡僻壤,恰恰体现了她内心深处对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梁思成告诉林徽因:“不久后,我也将离开东北大学,开启我们的考察之旅。我们将共同破解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

在林徽因离开东北大学的那天,送行的人络绎不绝。除了王至诚等东大领导、教师,还有建筑系的学生们,大家纷纷前来为她送行。这个场面不仅是对林徽因的敬意,更是对她在学术与艺术领域贡献的认可与尊重。

当林徽因坐上返回北平的列车时,王至诚则与梁思成一同乘坐军车回去。一路上,他们的谈话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文化的思考。王至诚在心中默默希望,能有一天离开东北大学,走遍天涯,破解《兰亭序》的谜团。他渴望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文化的真谛,同时也希望能继续为书画艺术的传播而努力。

送走了林徽因,王至诚忽然想起没有告诉张校长,确实有些不妥。王至诚劝梁思成回去告诉一下张汉卿。“就我们和张汉卿的个人交情,不告而别可能伤了汉卿。”

梁思成也有些愧疚,有王至诚伴着,走进张校长的办公室汇报工作。

当张学良得知林徽因已经离开,愤怒的情绪立刻涌上心头,甚至掏出手枪指向梁思成,怒道:“你就是心胸狭窄,我汉卿从来不会主动出击,更何况林教授是嫂嫂!”

然而,作为高端知识分子的梁思成岂会被这种威胁所动摇?他冷静地面对着张学良,心中早已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理智之路。张学良的这一枪,反而为梁思成的离开埋下了伏笔。

王至诚观察局势的微妙变化,心中清楚如果再提书画征集的事,张学良一定会因林徽因离开而心烦意乱。

张学良怒气未消,面露不快:“你们都走好了!”

王至诚试图缓和气氛:“还记得我向您推荐的潘文郁吗?”

“他现在怎样?”张学良略微冷静下来,眼神流露出一丝关注。

王至诚简单介绍潘文郁的近况:“1930年7月,**中央决定将党、团、工会合并,成立中央总行动委员会,潘文郁成为最年轻的委员,并将参加今年秋季共字号在上海召开的六届三中全会扩大会议。”

张学良好奇地问:“那你如何找到这个人?”

王至诚回答:“他有一个朋友,黎天才,原名李经天,曾参与京汉铁路大罢工。李大钊主持**北方党务时,黎天才曾任**北京地委书记。他接任北京市委书记后,若汉卿能得到这两位支持,定能在未来风云中驰骋天下。”

“你这是在暗示我吗?”张学良突然大怒,右脚踏在椅子上,枪口对准王至诚。

王至诚毫不示弱:“要想把东北大学办成清华、北大一样的大学,身边没有一个共字号的支持,恐怕是不够的!”

“你是不是共字号?”张学良逼问。

“连张汉卿都这么仇视共字号,如果我真的是,也早就被你毙了!”王至诚用坚定的口气回应。

张学良的脸色稍微缓和,他终于将手中的枪收回,语气变得缓和:“请以后不要再提这三个字,别怪我保护不了你!”

王至诚自感无趣,离开了张校长的办公室,心中对未来的道路充满思索。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个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在这个动荡时代中交织。每一个知识分子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林徽因、梁思成与王至诚的故事,正是那段历史中最动人的篇章。他们对文化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必定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这个故事,不仅是关于个人命运的交织,更是对中华文化和历史的深刻反思。知识分子以他们的勇气与智慧,面对着无数的挑战与机遇。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爱情,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后人不断追寻的精神灯塔。他们的故事,正如同那璀璨的星空,在黑暗中为我们指引方向,激励着我们去不断探索与追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