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文化英雄联盟 > 第481章 暗潮涌动:东大变革与情感抉择

文化英雄联盟 第481章 暗潮涌动:东大变革与情感抉择

作者:万里虹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14:11 来源:小说旗

1930年夏秋交替,金色的落叶在东北大学校园中纷纷飘坠,和散步于东北大学校园的学子们交相辉映,渲染出一幅斑斓的背景。

作为一校之长的张学良尽管中原大战非常复杂而艰巨,他的心思始终挂念着东北大学,他时常通过电话询问学校的情况,尤其关心林徽因的教学、生活和身体状况。

这一日,张学良把电话再次拨到校长办公室,代理校长宁承恩去催林徽因前来接电话。此时的林徽因却心绪不宁,面对这样频繁的关心,她认为自己在东北大学实在是太麻烦了,心中暗自决定,应该告知张校长自己离开的打算。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林徽因反复吟咏着这句诗句,心中却似乎已经下定决心。

电话那头,张校长的关切声音响起:“感冒了吗?天气骤变,嫂嫂要多注意身体。”林徽因心中一动,虽知张学良对她的关怀是出于真心,但她还是决定以“肺病复发”的借口,提出希望返回北京的请求。

“医生说北方的气候不利于养病,我想要回北京,还望张校长批准。”林徽因语气冷淡,心中暗涌着复杂的情绪。

张学良似乎早已洞悉她的心思,安慰道:“青年党的余家菊目前在北平中国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授课,但他的态度很不明朗。北大校长蔡元培仍在中法大学任职,新任校长蒋梦麟年底方可到任,暂时还不招聘教授。你不妨再耐心等一段时间。”

林徽因的态度愈加冷漠:“我去北平只是为了休养,不想再麻烦张校长了。”

电话的另一端,张校长明白,林徽因的离开与他过多的关心有关。毕竟,追求一个已婚女子并不是一件值得张扬的事情,而林徽因的家世背景同样让他倍感压力。于是,在这种复杂的情感中,张校长最终选择挂断了电话。

林徽因回到办公室,第一时间将电话的事情告诉了王至诚。她眉头微皱,显然对张学良的反应感到不安。“张校长好像听出了我离开的借口,没有回答,电话就挂了。”

王至诚考虑了片刻,建议道:“不如去哈工大任职,那里铁路建筑早已闻名中外。”

“我去并不合适。”林徽因摇了摇头,内心的挣扎让她无法果断做出选择。

王至诚望着她微微隆起的腹部,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嫂嫂的身体现在不易去高校任职,何不考虑找个地方生孩子?去北京不如去上海。”

“上海吗?我认识的姐妹大多活跃于书画和文学界,还有一些在国共方面的情报人员,我担心我这一去会给她们增添麻烦。”林徽因的声音中流露出一丝不安。

王至诚从口袋里取出一封信:“这是作家金剑啸刚寄给我的信函。他在朋友的资助下考入了上海新华艺术大学,经过严格的训练,素描、油画、水彩画等都能熟练掌握。”

林徽因迟疑片刻,还是说道:“恐怕这所大学没有我建筑学的平台。”

王至诚耐心解释:“这所大学的前身是新华艺术学院,1926年由上海美专教授筹建,急需各系的专业人才和校董会,诸如黄宾虹、徐悲鸿等都是校董会的成员。”

林徽因轻抚着肚子,心中犹豫不决:“生产尚早,闲下来又太无聊。帮我打听一下。”

王至诚一脸期待:“金剑啸来信说,潘伯英曾提到我,希望我能到新华任教。我希望你能前往,那里比我更合适。”

林徽因不大乐意:“你不去倒也罢了,我怎么替你去?”

“嫂嫂现在身子不易到高校任职,但你可以去‘左联’旗下的《萌芽月刊》《拓荒者》、或者‘社联’旗下的《研究》、《新思潮》等杂志任编辑;也可以去‘美联’旗下的上海一八艺术社、白鹅画会做兼职辅导教授。”王至诚语气坚定,继续劝说,“金剑啸参加了党领导的‘美联’、‘戏联’等革命文艺宣传活动,时间上更自由一些。你愿意干什么?我可以帮你牵线搭桥。”

1930年的上海,文化阵地暗流涌动。“左联”、“社联”、“美联”、“剧联”相继成立,国共两党的文化围剿与反围剿斗争愈演愈烈。鲁迅、瞿秋白、钱杏邨等左翼作家与徐志摩、梁实秋等资产阶级代言人之间的笔战正如火如荼。

针对上海文艺界的时局,林徽因摇头叹息,她说:“艺术剧社被查封,南国社也遭到封闭。有的退出,有的被分化瓦解。至于‘新华’,也不是法外之地。金剑啸在读书期间,积极参与**领导的学生运动,甚至搞了个匿名墙报‘三角壁报’,结果被学校发觉,遭到斥责,但他毫不退让。”

王至诚忽然想起,青年党骨干陈启天在1930年出任青年党审查委员会委员长后,与青年党“铁三角”之一的左舜生,在上海创办了《铲共半月刊》,组织“**救民会”,刊登恶劣的报道,恶意抹黑共党的武装斗争。

“但尽管上海比北京复杂、严酷,你并非组织中的人,特务们也不敢对你怎样。”王至诚提醒,“再说,东北和平津的生活条件与上海根本无法相比。”

林徽因从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张报纸,缓缓展开,递给王至诚:“看看吧。”

王至诚接过报纸,坐下认真阅读。报纸上清楚地写着:“1930年7月26日上午11时左右,上海城隍庙西街口,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这时,一个头戴黑色礼帽,身穿黑色风衣的男子,从一辆黄包车里下来,神情紧张,快速走到一棵大树下的石凳子前,坐了下来。”

王至诚继续阅读,不禁屏住呼吸。新闻这样报道:一个男人神色鬼祟,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人。不久后,三个包裹严实的人骑着自行车飞速赶到,几乎在同一时刻,他们从怀中掏出手枪,朝着树下的那个人连发三枪……

这则新闻如同一记重锤,击打在王至诚的心头。他抬头看向林徽因,眼中闪过一丝焦虑与不安。“嫂嫂,我们必须对周围的环境提高警惕。”

林徽因的神情愈加凝重,双手紧握着报纸,心中隐隐感到一场风暴正在逼近。但她也知道,自己必须做出选择,不再逃避。她决心与王至诚一起,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与变革,迎接属于她们的命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