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文化英雄联盟 > 第469章 左联成立:历史伟大的时刻

文化英雄联盟 第469章 左联成立:历史伟大的时刻

作者:万里虹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14:11 来源:小说旗

1930年3月2日的上海,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升起一轮红日,仿佛祝福即将举行的盛事。在这光辉洒落的日子里,中国左翼文化联盟——“左联”,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举行成立大会。

会议现场,座无虚席,参与会议的有潘汉年、钱杏邨、王一榴、鲁迅、阳翰笙、冯乃超等40余位文化精英,令人倍感瞩目。王至诚虽然并非左联作家,但在茅盾的推荐下,作为特约代表参与了此次会议。

王至诚能站在最后一排,远远地旁听,为能够亲历这一历史时刻,心中感到无比激动。

王至诚抬眼望去,寻找着那位他心心念念的鲁迅先生。他对鲁迅的作品如《呐喊》和《彷徨》如数家珍。虽然从未见过鲁迅本人,他的形象却早已在王至诚的脑海中形成,魁梧的身材,分头的发型,西装笔挺,眼镜后透出精明而深邃的目光——这是王至诚对鲁迅的想象。

就在王至诚专注地思索时,突然,几位作家随着潘汉年匆匆走出会议室,打破了他的沉思。“出什么事了?”他向身边的一位与会者询问。

“周先生来了!”那位与会者激动地说道。

“哪个周先生?”王至诚因激动而连称呼都忘记了。

“他进来了!”与会者的声音中透着兴奋,王至诚的心也随之跳动。

透过打开的窗户,王至诚看到了一个身材瘦削的身影,鲁迅一边抓起帽子往头上一扣,一边急匆匆地走着,似乎对周围的喧哗并不在意。随着鲁迅的到来,屋内如潮水般响起热烈的掌声,王至诚的心中波涛汹涌。

王至诚终于见到了张扬而矛盾的鲁迅:身着灰青长衫,脚踏旧皮鞋,浑身散发出一种不羁而真实的气息。他的外貌虽然不修边幅,却释放出一种强烈的个人魅力,连身边的伴侣许广平也无可奈何。

人群纷纷后退,给鲁迅让出一条通道,他稳步走上主席台,坐在潘汉年的身边,手里夹着一根烟卷,似乎总在思索着什么。就这样,鲁迅以他特有的沉稳与睿智,成为整个大会的焦点。

会议开始,创造社的冯乃超首先对左联的筹备经过进行了汇报,接下来郑伯奇对左联的纲领进行了说明。王至诚对此并不太感兴趣,他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鲁迅身上,期待着那一刻的到来。

“现在,鲁迅先生将作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报告。”随着主持人的宣布,全场皆起,掌声如雷,王至诚屏住呼吸,期待着鲁迅的声音。

当鲁迅站起身的瞬间,尽管站在后排的王至诚无法清晰地看到他的面容,却能感受到那份来自鲁迅身上的力量。他带着明朗的微笑,仿佛将所有的焦虑与压抑都抛在了脑后。

鲁迅轻咳了几声,似乎在平复自己的情绪,然后抽了一口烟,声音铿锵有力地响起:“有许多事情,有人在先已经讲得很详细了……我以为在现在,‘左翼’作家是很容易成为‘右翼’作家的……”

王至诚的心中一震,鲁迅的言辞犀利,准确地戳中了许多人的痛点。他继续听着鲁迅阐述“右翼”作家的根源:

“第一,倘若不和实际的社会斗争接触,单关在玻璃窗内做文章,研究问题,那是无论怎样的激烈……然而一碰到实际,便即刻要撞碎了。关在房子里,最容易高谈彻底的主义,然而也最容易‘右倾’……例如中国的新月派诸文学家,以及所说的墨索里尼所宠爱的邓南遮便是。”

这段话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刺入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他说得如此透彻,清楚地分析了那些脱离现实的文学家们如何在自我麻醉中迷失方向。王至诚目不转睛,深深被鲁迅的洞察力所震撼。

“第二,倘不明白革命的实际情形,也容易变成‘右翼’。革命是痛苦,其中也必然混有污秽和血,决不是如诗人所想像的那般有趣,那般完美……例如属于‘南社’的人们,开初大抵是很革命的,但他们抱着一种幻想,以为只要将满洲人赶出去,便一切都恢复了‘汉官威仪’。”鲁迅的声音在大厅中回荡,令每一个听众都不能自已。

王至诚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一种现实的悲哀,鲁迅用他特有的幽默与深刻,揭示了那些理想化的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他的每一个字句都在提醒着人们,革命的道路并非坦途,而是布满荆棘与挑战的征途。

“……事实上,劳动者大众,只要不是梁实秋所说‘有出息’者,也决不会特别看重知识阶级者的,如我所译的《溃灭》中的美谛克(知识阶级出身),反而常被矿工等所嘲笑……”鲁迅的声音依然铿锵有力,直抵人心。

王至诚在心中默默记下鲁迅的每一句话,心中的敬佩与崇拜愈加深厚。他意识到,鲁迅不仅是一个文学家,更是一个社会的批判者,他用文字为弱势发声,用思想引领着时代。

“现在,我说一说我们今后应注意的几点。”鲁迅继续演讲,语气中透出坚定的决心。

“第一,对于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决、持久不断,而且注重实力……譬如白话文运动,当初旧社会是死力抵抗的,但不久便容许白话文的存在,给它一点可怜的地位,在报纸的角头等地方可以看见用白话写的文章了……”他的话字字珠玑,发人深省。

“第二,我以为战线应该扩大……”鲁迅的声音继续传来,王至诚的心中不断回响着他的话。

“第三,我们应当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鲁迅提到的重要一点,让王至诚感到振奋。在文学的战线上,不仅要有坚韧的意志,更要不断培养新生力量,以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

最后,鲁迅以他一贯的清晰而有力的语言总结道:“如果目的都在工农大众,那当然战线也就统一了。”他的声音像一阵强烈的风暴,席卷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

王至诚在这一刻深感震撼,这不仅是一次文艺上的集结,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他心中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文学不仅是个人的修养,更是社会的责任。他知道,作为一名年轻的文化工作者,自己的使命是参与到这场伟大的文化斗争中,为推动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鲁迅的演讲结束,屋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王至诚暗自决定,今后必将以鲁迅为榜样,用笔尖书写这个时代的真实与希望。此时的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与坚定的信念,预示着他在文化道路上的新起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