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文化英雄联盟 > 第467章 谍战左联:中华艺术大学的演讲

文化英雄联盟 第467章 谍战左联:中华艺术大学的演讲

作者:万里虹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14:11 来源:小说旗

正当王至诚等人感到无奈之际,王一榴教授走了过来。王至诚主动上前,握住他的手,笑道:“欢迎你,梦兰同学。”

王一榴惊讶地问道:“我们初次见面,您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王至诚笑道:“王一榴,1899年生,嘉兴人,字梦兰,1927年我回国时,曾去过你的母校,在学校的花名册上看到了你的档案和照片。”

“我记得了,”王一榴苦笑着说,“1923年我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国学科毕业后,长期从事中学、大学英语及美术教育工作,这些年也算发展不错。”

“没错,现在您已经是左联的骨干了。”王至诚赞许地点头。敬佩王一榴的人品和才艺,从远道而来。

王一榴身边的钱杏邨补充道:“在书画方面,我只能算外行。但梦兰就不一样了,和至诚兄可以媲美。你们聊着,我的事务太多,得去忙会议事务了。”说罢,他匆匆离去。

王至诚望着钱杏邨匆匆离去的背影,感慨道:“钱兄如此繁忙,今日的会议非同一般啊?”

“是的,”王一榴一边陪着王至诚在校园中散步,一边解释道,“中央宣传部的干事潘汉年多次与创造社、太阳社的同志商议成立‘左联’,主要是为了与国字号争取宣传阵地。”

王至诚点了点头,思考片刻说道:“‘四·一二’事件给共字号、革命群众以及进步团体带来的打击仍历历在目。共字号的任务是反围剿,而我们文化界和艺术界,则需反对他们的‘文化围剿’。”

王一榴非常赞同:“国字号的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围剿,和对国统区进行疯狂的文化‘围剿’,就没有停止过。当前的紧要任务迫切要求作家们团结一致,共同与国字号的反动派斗争。”

王至诚说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总结这些年郭沫若的‘创造社’,钱杏邨的‘太阳社’,周先生的‘语丝社’,以及茅盾的文学研究会之间的矛盾教训。只有各社团、各流派的作家们结成同盟,将矛头一致转向对‘新月派’梁实秋等为首的‘资产阶级代言人’的文化围剿,同时还要抵制外来者的文化侵略。”

王一榴看着王至诚,眼中闪烁着赞许的光芒:“你说得对。只有加强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才能帮助革命作家们成立联合的团体,让他们更好地接受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高思想理论水平。”

“对,现在苏联的‘拉普’,日本的‘纳普’以及‘革命文学国际局’的成立,都为中国革命作家的联盟提供了支持。”王至诚总结道。

王一榴有些后悔地说:“当初就应该把王兄吸纳进‘左联’。”

“没有必要指责。”王至诚微微一笑,坦诚地说道,“不瞒一榴兄,我曾接到瞿秋白、潘汉年以及郭沫若的来信,他们在信中均提到,面对敌人的文化围剿,急需成立文化教育艺术界的大同盟。”

王一榴说道:“1930年春,潘汉年被撤销中国共字号驻莫斯科代表职务,携妻子回国。国共两党之间的宣传阵地争夺战即将展开,而周先生无疑是这场‘笔战’的旗帜人物。”

王至诚若有所思:“周先生自1927年从北平迁至上海以来,在这个时期的文字,不仅是他的武器,更是时代的呼声。”

王一榴点头附和:“是的,周先生在这场文化斗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的存在,代表着我们的信念与勇气。”

“那么,文委对此有什么指示?”王至诚问道。

王一榴顿了顿,神情严肃:“白色恐怖日益残酷,早在去年11月,李立三找到‘文委’的吴黎平,明确表示要把周先生推向前台。指示文化工作者要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王至诚感慨道:“这样看来,文委希望周先生能成为‘左联’的领袖,周先生的人生起伏真是让人感慨,或许这场变化只在于‘大人物’的一念之间。”

“王兄,我觉得左联这次会议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王一榴突然说“我们的作品必须反映时代的呼声,传达人民的愿望。”然后问道,“王兄,你愿意加入我们吗?”

“当然。能够为左联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感到无比荣幸。”王至诚毫不犹豫地回答。

“那你为左联会议做一些材料和宣传的准备工作。并在关键的时机开一次演讲。”王一榴拍了拍王至诚的肩膀,给予他极高的信任和最大鼓舞。

接下来的日子,王至诚留在中华艺术大学,他每天的生活愈加充实。在无数个夜晚,王至诚伏案疾书,笔尖在纸上飞舞,记录下那些深埋在心底的热切与渴望。他的作品开始融合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呼声,成为一个人和社会的桥梁。

终于,有一天王至诚站在台上,面向在座的同仁,眼中燃烧着激情地演讲:“我们要用我们的笔,去抵御那些黑暗……”他的话语如同火焰,点燃了每个人心中的斗志。

台下的掌声如雷,回荡在整个会议室。王至诚声情并茂地继续演讲:“……让我们一起努力,用作品唤醒沉睡的灵魂!”

这次座谈会之后,王至诚针对中国文学前阶段的状况,以及国字号右翼派对革命文化的“文化围剿”,写了多篇评论和报道,在上海和平津,乃至日本发表,引起不小的轰动。

随着时间推移,王至诚逐渐意识到,文化力量不仅在于文字的优美,更在于传达真相与正义的决心。他的作品不仅是对生活的感悟,也是对未来的展望,都是他为这个时代发出的呐喊。

此时,王至诚也找到了自己在文学中的位置。他不仅是一名创作者,更是一名时代的记录者和见证者。虽然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他的心中却无比坚定——在这场文化的斗争中,他必将竭尽所能,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王至诚深知中华艺术大学将成为无数青年梦想的摇篮,而他与同伴们的努力,将为这个时代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声影如星辰般璀璨,照亮后人的前行之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