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文化英雄联盟 > 第430章 时代的笔触:王至诚再次选择

文化英雄联盟 第430章 时代的笔触:王至诚再次选择

作者:万里虹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10 20:45:18 来源:小说旗

1929年7月,王至诚从东北大学下班,太阳已经开始西沉。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像往常一样坐在桌子前,伏案准备书写《兰亭序》。这是他每日的仪式,字里行间,也许可以找到属于他自己的那份宁静。

当他用手抚平宣纸时,却感觉到下面硬硬的东西。好奇之下,他掀起宣纸,发现了几份材料:国字号“三大”会议的会议材料、两个函电和一封来自父亲的家信。王至诚心中一紧,知道自己即将面临一场思想的风暴。

他首先翻阅了国字号“三大”的会议材料,迅速掌握了其精神实质。1929年对于国字号而言,是极为不平常的一年。国字号“三大”于3月15日至27日在南京召开,出席代表们的构成让人意外,是百余名之前未曾到会的代表。会议气氛紧张,尤其是在汪系、桂系的代表缺席的背景下,冯玉祥、于右任、林森等军政要人的态度也让人捉摸不透。

此时,王至诚的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感受到,会议决议中强调的理论和政纲的最高解释权归中央所有,所有的意见必须经过中央的审批,甚至在必要时可以限制人民的集会与言论自由。

王至诚清楚地意识到:文化界和新闻界将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文化围剿。这不禁让他想起自己在文化教育和艺术工作中的努力,心中愈发沉重。

王至诚踱步于屋内,思考着这些变化对自己未来的影响。就在他沉浸在思绪中时,目光落在了那封家信上。父亲从北京故宫寄来的信纸上,字迹工整,似乎能透出父亲的关怀和期待。

“至诚,见字如面!”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王至诚艺术追求的鼓励。信中还提到,父亲对于他查阅书画材料的支持,尽管考虑到故宫近期的管理严格,最终决定让他稍待时日,再做打算。

王至诚心中一暖,但随即又被外界的风波所困扰。就在这时,另一份函电引起了他的注意,吴稚晖提及山东大学与私立青岛大学的合并,鼓励他去青岛施展才华。蔡元培的函电则提到即将在东大举办的书画展,邀请他与汉卿协商相关事宜。

王至诚的内心掀起了波澜。他一直希望能在艺术上有所突破,但此时的社会动荡与政治局势却让他的选择愈发艰难。

他以为休息一会儿便好,然而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心中犹豫不决,最终决定还是等靖尧回家再做打算。靖尧是他多年的好友,见多识广,或许能为他提供更清晰的方向。

与此同时,南京的局势也在悄然变化。张学良在国府的“革命外交”氛围中,采取了果敢的措施,强行收回了苏联掌握的中东铁路部分管理权。

在这个背景下,蒋司令为张学良的举动召集了军政会议,邀请他前往北京。这一切都在王至诚的视野之外,却对他未来的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学良赴京的会议上,蒋司令的器重与关心立刻显露无遗。而张学良的目光却不自觉地落在了陪同蒋司令出席的宋美龄身上。

四年前的情感纠葛,此刻如同一根紧绷的弦,随时可能断裂。张学良努力掩饰心中的复杂,却又情不自禁地感受到那一份久违的悸动。

两位在历史潮流中游走的人物,正因各自的选择而改变着未来。王至诚的艺术追求与张学良的政治决断,两者在同一历史舞台上交错,形成了命运的交响曲。

就在王至诚陷入思考时,门外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靖尧回来了。王至诚瞬间感到一阵轻松,朋友的到来如同一缕阳光,驱散了他心中的阴霾。

王至诚和靖尧相视而笑,似乎不需要多言,彼此的心思已经在若有若无之间传递。

“你怎么看最近的局势?”王至诚问道,目光中隐含着一丝焦虑。

靖尧叹了口气,眉头微皱:“这个时代的浪潮太大,很多人都在试图寻找自己的位置。你呢?准备如何面对?”

王至诚将手中的函电摊开,缓缓说道:“我想去青岛,或许那是我艺术的另一个起点。”

靖尧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去吧,追逐你的梦想,时代总会记住那些勇敢追求的人。”

与此同时,陈寅恪的故事在北京的故宫也在上演。7月24日下午,陈寅恪和同事赵万里身为故宫博物院的专门委员,前往查阅有关史料。他们佩戴着故宫博物院的徽章,自信满满地走到入口,然却被门卫拒之门外。

“我们是故宫博物院的专门委员!”陈寅恪一再声明,然而门卫却以假冒为由,态度蛮横,甚至用力推搡,令陈寅恪的徽章当场被撕裂。两人的努力显得无比苍白,门卫依然不依不饶,形色狞恶。

此时,故宫博物院的职员王光亭和兰亭夫妇恰巧经过,认出陈寅恪,试图为他解围,但门卫的强硬态度依然没有改变。愤怒的陈寅恪最终撕毁了自己的徽章,心中满是无奈与愤懑。

“这个请二位转交给故宫博物院秘书长。”陈寅恪冷冷地说道。事后,陈寅恪写了两封信:一封给故宫博物院,一封给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尽管他再次前往故宫博物院,却再也没有遭遇过门卫的刁难盘查。

这一切,无疑证明了那个时代,进入故宫查阅资料的艰难与不易。也证明,父亲王光亭拒绝王至诚来故宫的决定,十分得正确。

王至诚的艺术之路也正如陈寅恪所经历的一般,满是挑战与坎坷。而这一切,正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在个人与时代的博弈中,王至诚的选择不仅关乎自己的艺术之路,更映射出社会的变迁与历史的转折。

“去吧,追逐你的梦想,时代总会记住那些勇敢追求的人。”靖尧的声音再次响起,王至诚终于鼓起勇气,决定不再犹豫。

他知道,未来的路或许充满荆棘,但只要心中有梦,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