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文化英雄联盟 > 第418章 上海列车上:春雾中的抗争

文化英雄联盟 第418章 上海列车上:春雾中的抗争

作者:万里虹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10 20:45:18 来源:小说旗

1929年3月初,春雾弥漫,晨风习习,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笼罩在一层神秘的面纱之中。

一列蒸汽火车如同一只巨兽,轰鸣着沿着铁轨向前冲去,车窗外的景象在王至诚眼前飞速掠过,朦胧的景象如同梦境般虚幻。

然而,这种平静的梦境被一阵突如其来的触碰打断。王至诚的衣兜被人轻轻碰了一下,王至诚下意识地伸手去抓,却捉到一张书写潦草的海报,海报的纸张粗糙,边缘却因频繁的翻阅而略显磨损,仿佛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所操控。

他低头一看,隐约间那张海报上的字迹在昏暗的车厢内闪烁着不祥的光芒:“废止中医案。”这几个字如同沉重的铁锤,猛然敲击在他的心头。

王至诚的胃部一阵绞痛,脑海中涌起对余云岫的回忆——一个曾与他有过交集的人,如今却在推动这场波及千年的医学文化浩劫,令他倍感绝望。

火车继续飞驰,车厢内的气氛逐渐凝重。王至诚的心跳加速,耳边的轰鸣声仿佛变得遥远而模糊。

他环顾四周,目光扫过其他乘客,尽管他们各自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但他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笼罩着这趟列车,仿佛整个社会都在这条铁轨上摇摆不定。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余云岫的身影——这个曾与他有过交集的人,如今却在推动着一场波及千年的医学文化的浩劫。

余云岫,1879年生,名岩,号百之,浙江镇海澥浦人,曾在日本大阪医科大学求学,回国后任公立上海医院医务长。这样的背景,竟成了他如今推动废止中医的工具。

两年前,王至诚初到上海,正为了华教会大学争取教育主权,旧疾复发之际,他曾求助于余云岫,结果在他的治疗下,病情如愿好转。今日,余云岫却以这样的姿态提出废除中医,背离了他曾立下的誓言,王至诚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愤懑。

火车的轰鸣声中,王至诚前座的几位中医名家和教育家正在热烈交谈。丁甘仁的弟子程门雪面色微沉,满脸愤懑地说道:“废止中医,蒋这次又错人了!”他的声音高亢而激昂,似乎在为即将到来的国家危机而感到焦虑。

丁甘仁,字泽周,1866年2月8日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通江乡孟河镇,创办上海中医中医专门学校,开中医学术界伤寒、温病统一论之先河,被誉为中国中医教育先驱。

程门雪,名振辉,号九如、壶公。江西婺源人。民国知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善用复方多法治疗热病和疑难杂症,用药以简洁、轻巧、灵动见长。毕生致力于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

“中医到底得罪了谁?”陈存仁不无疑惑地问道,语气中透着无奈与不安。章次公则冷静分析:“或许是戴老板的安排,蒋汪之间围绕中医,已然是一场文化之战。我们需谨言慎行。”

陈存仁,出生于上海老城厢一衰落绸缎商人家。八岁丧父。师从姚公鹤、 章太炎。1929年3月陈存仁被中医界推选为五个代表之一,赴南京国府抗议“废止中医案”。

王至诚瞥了一眼翁瑞午,坐在他旁边的这位中医大师似乎并未在意众人的讨论,仍在低头沉思。他淡淡一笑,语气中却带着讽刺:“秃子头上的虱子,摆在那里。”这句话一出,车厢内的气氛顿时紧绷,所有人都意识到,卫生部的决策正是蒋司令深思熟虑的阴谋。

王至诚心中升起一股寒意,他明白,时任卫生部长的薛笃弼并无医学背景,他的上任不过是蒋司令拉拢阎锡山的政治交易。如此一来,整个中医界岂不成了权力游戏的牺牲品?

“卫生部如此大的会议,我们中医界的谁参加了?”翁瑞午突然打破沉默,愤愤不平,道出了事情的真相:“当时的中央卫生会委员们,几乎个个都有西医背景,而这样的外行人讨论中医的废止,目的昭然若揭!”

“刘瑞恒,那个哈佛毕业的副部长,主持会议时竟连个中医都没能请来,居然就这么轻易通过了废止中医的议案!”王至诚一时间怒火中烧,愤怒的声音在车厢中回荡,似乎连车窗外的春雾也因此而变得更加沉重。

恽铁樵则将责任指向余云岫:“没有汪精卫的支持,余云岫根本没有胆量提此案!这完全是汪与蒋合谋的结果!”他的双手紧握,仿佛正握着即将爆发的怒火。

恽铁樵,1878年生,中医学家。早年从事《小说月报》主编,正当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时候,丧子之痛不时向他袭来。从此弃文业医。与国学大师章太炎及其弟子在上海创办“中国通函教授学社”,也即后人所熟知的“铁樵函授中医学校”。

“共方毛先生的态度比蒋汪明朗得多。”王至诚寻求一丝希望,话语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早在井冈山斗争时,他就明确提出要成立中医科,重视草药,给予中医应有的尊重。”

“可如今的形势,已然不容乐观。”翁瑞午警觉地提醒,“国府和蒋司令绝不会轻易放过中医。他们对文化的重视,绝非我们所能想象。”

正如翁瑞午所言,尽管《新闻报》对卫生会议的报道引发了中医界的广泛关注,但具体的提案内容却被刻意压制。接下来的几天,关于“废止中医案”的讨论如同燎原的烈火,点燃了人们心中的愤怒。

翁瑞午问王至诚:“即使你不在教育发展,也应该是文学、书画艺术上有所成就,而不应挤在中医的道路上。我们和你不同,终生拴在中医上了。”

王至诚感慨地说道:“因为这场关于中医的斗争,绝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政策争论,而是一场关乎华夏中医文化存亡的生死较量。我作为一名记者,有这个责任担当!”

王至诚望着窗外,春雾弥漫,似乎笼罩着一个个尚未揭开的真相。上海的街头巷尾,关于“废止中医案”的讨论如同风暴般席卷而来,众多中医界人士纷纷回国以应对即将到来的风暴。

王至诚心中清楚,面对即将来临的挑战,他想起张学良让他来上海,是约见潘玉良,并邀请她加盟东北大学。而上海的**特科是让他协助鲁迅等文艺界人士,尽快筹办左翼文学联盟,记者联盟和美术联盟……然而,当看到汪精卫支持下的废止中医案,为了扞卫传统医学的尊严,身不由己地加入到抗议“废止中医案”的洪流之中。

这场斗争才刚刚开始,而我,也必将在这历史的巨浪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