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文化英雄联盟 > 第416章 夜深人静:王至诚的思索与抗争

文化英雄联盟 第416章 夜深人静:王至诚的思索与抗争

作者:万里虹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10 20:45:18 来源:小说旗

夜色渐深,窗外的夜风轻轻拂过,带来一丝寒意。靖尧看着沉浸在书桌前的王至诚,知道他常常为了思考未来的选择而忘我地投入到字里行间。她轻轻走到他身后,心中不忍,悄悄为他披上那件厚重的大褂。

“大褂”柔软而温暖,王至诚感受到靖尧的关怀,心中一阵暖流。他转过身,轻声道:“谢谢你,靖尧。”

靖尧微微一笑,满心欣慰,随后悄悄回到床上,翻阅着上级的最新通知,心中默念着对未来的种种设想。

王至诚坐在书桌前,思考着爷爷寄来的信函,信中的内容让他感受到浓厚的期盼与重托。他提笔给爷爷写信:

敬爱的爷爷:

获悉您春节愉快,愚孙也就高兴。

关于去上海文学社团或杂志社任美术编辑的事,我已决定放弃。这并不是因为我畏惧他们的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文化的破坏,而是我认为文化救国的范围不能仅限于文学或书画,而应该涉及更广泛的文化教育。

爷爷信中提及在济南成立国立山东大学,此乃幸事!虽日军从济南撤走后,山东省政府从泰安迁回济南,我认为山大校址选在青岛更为妥当。

私立青岛大学自1924年8月正式创立以来,高恩洪任校长,校董事会聘请众多学界名流为名誉董事。选用德国人在青岛建造的俾斯麦兵营作校址,学校发展迅速,成为青岛乃至山东的名校之一。

自1928年北伐军进抵山东后,学校因经费逐渐断绝而停办。幸好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国府完成“形式统一”,北伐结束,济南四省通衢。因此,选择山大新址可设在青岛,以少受战乱之苦。

省立山东大学和私立青岛大学创办国立青岛大学之日,将在山东大学历史上占有重要篇章。拭目以待……

王至诚叠好了信笺,总觉得应该向爷爷解释,于是提笔在背面写道:“恕孙不能前往青岛大学从教,孙在东北大学正筹备书画展,并邀请潘玉良等大家加盟,祖父若不能前来,寄一幅《兰亭序》参展最好。”

字迹在昏暗的灯光下逐渐成型,王至诚写完信,静静合上信纸,感受着夜的宁静与深邃,对未来的期盼愈加清晰。

靖尧从床上抬起头,看到王至诚认真写信的神情,心中默默为他祈祷。她清楚,这不仅仅是一封信,更是一个关于理想与责任的决策。这个寒冷的夜晚,伴随着爱与信念,未来的路逐渐明朗。

靖尧望着王至诚收拾完信件,整理枕头时,轻声说道:“至诚,到被窝里吧。李苦禅也来信了。”

王至诚回到靖尧身边,从她手里接过李苦禅的来信。李苦禅在信中提到:“经胡适介绍,顾颉刚、王钟麒为商务印书馆编写的初中本国史教科书——《本国史》,仅1929年发行量高达25万册,实乃中国教育一大幸事。然而,南京国府十七次国务会议决定,《本国史》由教育部查禁,通令全国不准采用。”

《本国史》一版再版,颇受教育界及学术界的欢迎,却突遭禁令。以考试院院长戴季陶为代表的政府高官以影响中国人民团结为由,打击当时在学术界如日中天的顾颉刚,可能成为教育界、学术界的冤案。

王至诚读到一半,愤怒不已,忍不住说道:“这是戴季陶制造的祸,我不能容忍他们制造文字狱!”

戴季陶负责**的南京国府代表,认定《本国史》是一种惑世诬民的邪说,足以动摇国本。他在会议上慷慨激昂,声称:“中国之所以能团结为一个整体,是因为人民共信自己出于一个祖先。三皇五帝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象征,精神文化上尤其是黄帝的存在,大家都相信的共同祖先。”

“如今顾颉刚竟然否定三皇五帝的存在,等于把全国人民的整体性解散了,不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这还了得!”

戴季陶还针对胡适、陈寅恪、傅斯年等知名人士的讨论,扬言:“民族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学者们随意讨论是许可的,至于书店出版这样的教科书,大量发行,就是犯罪,应该严办。”

于是,在教育界及学术界独树一帜的《本国史》,就此被禁。

王至诚在李苦禅的来信前,已从北京《新晨报》看到关于《国府严禁反动教材发行》的报道。《本国史》被禁,连顾颉刚本人也受到南京国府的弹劾。他不解地想,为什么如今接到李苦禅的鼓励,便提笔写了一段评论:

“闻之《本国史》及编着者顾颉刚的不幸,至诚非常气愤。”

“戴季陶的观点涉及到学术与教科书之间的界线的问题。历史教科书承担着培养学生民族意识的重要功能。顾颉刚将个人的学术观点写进教科书,至于他的这种观点是否有利于民族意识、民族共同体价值观,需要提出意见或建议修改完善,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潜在的危害,甚至夸大成犯罪,以此一棍子打死!”

“历史学家陈寅恪提到,坊间的教科书以夏曾佑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为最好,也没有说顾颉编写《本国史》是犯罪。胡适先生当初推荐顾颉刚写《本国史》,也是校订者的大人物,他对戴季陶的言行曾狠狠讽刺,如今又为何戴季陶就能将顾颉刚说成是犯罪呢?”

“顾颉刚虽有些冤屈,但也不要以为戴季陶言行会设置文字狱。至少中国的文教、艺术,尚未发展到如国共两党政治分歧,需靠屠杀来镇压的地步。”

“玩笑而已,学术归学术,请不要用学术的观点来写教科书,尤其是与学校的历史教育相混淆。也不要以政治的观点,把文人都视为与国府不听话的政治犯……”

“所以,至诚兄让我帮你审阅的《中国书法.国画》,还未能安全送往出版社,请另择机会。愿谅解。”

王至诚一边读信,一边问道:“中央特科文化科的筹备情况如何?”

靖尧略加思索:“中央特科有备案的特工,执行着包括情报搜集的特殊任务,而你承担的文化间谍,身份非常多变。为了隐秘,特科并没有文化科这个组织,但我们承担的恰是文化科的神圣使命。”

王至诚放下李苦禅的来信,问道:“我具体能做什么?”

靖尧递过几页信笺给王至诚:“当前亟需建立一个属于人民的左翼书画同盟,文学同盟,中医同盟,甚至文化总同盟,开展与国府右翼派御用文人的斗争,确保华夏文明的弘扬与发展……现在关键是想办法得到张汉卿的支持。这是我给李苦禅的回信,你看看。”

王至诚看罢靖尧的回信,装进一个牛皮信封,连同给爷爷的回信,通过邮局分别寄到爷爷和《新晨报》编辑部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