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文化英雄联盟 > 第369章 月色朦胧:再会潘玉良

文化英雄联盟 第369章 月色朦胧:再会潘玉良

作者:万里虹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10 20:45:18 来源:小说旗

王至诚跟着田园走下楼,进了大学的家属院的梁思诚家。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去。”

一曲《卜算子》古调由琵琶声相伴在耳旁婉转回荡,仿佛将他带入了一段悠远而动人的时光。王至诚心中暗自疑惑,为什么在大学这样的地方竟有人弹唱出如此哀婉的情调,弹唱者究竟是谁?

屋内,正坐着一位三十开外的少妇,手中轻巧地拨弄着琵琶。她的脸庞如同鸭蛋般匀称,五官分明,高高的鼻梁,水汪汪的眼睛如同秋水,眉毛如柳叶般修长,天生丽质。见王至诚和田园进来,她缓缓停下琵琶,朝王至诚微微一笑,两颊露出一对甜美的小酒窝。

林徽因见王至诚和田园进来,忙站起来热情地先介绍,“这位就是传说中的画家、雕塑家和音乐家潘玉良女士。这位先生,出身于琅琊王氏,是王羲之的世孙——王至诚。”

“王先生,请坐!我从徐悲鸿和李苦禅那里听说过您。”潘玉良深深一鞠躬,身段苗条,气质优雅。

王至诚绕过李苦禅的话题,问道:“您不是去车站了吗?”

潘玉良看了看林徽因、田园,露出一丝微笑:“为了上海的一位重要朋友,我暗自回到上海。这位朋友托我捎过来一封信给王至诚。我也正好来看看徽因妹妹。”

“等会儿姐妹再聊,我们先走走。”林徽因说着,轻轻碰了碰身边的田园,和田园先后站起来离开了。

屋子里只剩下王至诚和潘玉良。王至诚显得有些拘谨,似乎不知道该坐在哪里。他拿出潘玉良捎来的信,打开一看,信中提到好友王学文的近况:1928年秋,王学文从台湾回到上海,先后在多个大学教授政治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参与发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并希望王至诚回上海工作。

王至诚心中微微动摇,眼见王学文在《思想月刊》《新思潮》《读者》《社会科学讲座》等刊物上发表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内心的挣扎愈加明显。

潘玉良说道:“本来我打算明年回国的,但是因为要在上海美专任职和举办个人画展,很多事情需要提前安排好。”

王至诚提议:“王燕谋是临沂东墠人,他就在上海美专跟刘海粟学习书画,我可以让他帮你准备。”

“那当然太好了!”潘玉良显得很高兴。

“是刘海粟兄让你回来。”王至诚见潘玉良微笑地点头,继续说道:“应该给你安排一个西画系主任,在上海举办的也是中国第一个女西画家画展。”

潘玉良点头回应:“在我们书画界,能在‘海老’(刘海粟)身边学习、工作并非易事。”

王至诚明白,刘海粟不仅是潘玉良的老师,还是她的知己和校长。曾经,潘玉良为了应考上海美专,尽管考试成绩第一,仍因出身问题被拒录。洪野,潘玉良的邻居,也是她的书画启蒙教师之一,亲自找到了教务处,质问为何不录取潘玉良这样的才女,最终成功说服校长支持她入学。

王至诚说:“我现在在东北大学很好,请转告刘校长(刘海粟)。”

此时,潘玉良从包里取出一封牛皮信递给王至诚:“这是鲁迅先生托我给你的信和杂志。”

王至诚迫不及待地打开信,信中写道:“至诚兄赠《兰亭序》我已临数遍,兄之兰亭不可捉摸,如书圣之兰亭不可重复矣!广平兄劳至诚兄送寄的文稿《铲共大观》,已发表在《语丝》第4卷第18期……”

“我离开上海,常为鲁迅先生的人身安全担忧。”王至诚若有所思地说道。

“谁说不是啊?”潘玉良也开始谈论鲁迅的安全情况。

她接着讲述了一个事件:一天,弄里忽然传来砰砰的枪声,有个“肉票”被关在弄里,被警察发现,绑匪急于逃窜,结果在二十三号的窗户上留下了枪击的痕迹。

“鲁迅就住在景云里二弄的二十三号,算是暂时安全了一些。”潘玉良继续说道,“不过,邻近的大兴坊总是喧嚣嘈杂,吵架声、京戏声,尤其是夜深人静时,麻将声、狂笑声,常常使鲁迅感到苦不堪言。”

王至诚不由问道:“鲁迅的笔如利剑,怎能不触动那些人?”

潘玉良点头:“鲁迅的笔锋犀利,常常得罪人。”

接下来,潘玉良又聊起鲁迅与邻居的种种摩擦,鲁迅一家在住处的种种不便,听得王至诚心中忍俊不禁。

“鲁迅的笔和文章触及到他们的灵魂,才导致这些事情的发生。”王至诚微笑着说。

“至诚兄,您忙。”潘玉良见林徽因已经离开,便站起身来,准备告辞。

月色朦胧的夜晚,那弹唱声又起。王至诚心中却泛起一丝波纹,难道她就是那个传说中弹琵琶、唱曲的文静雅致的姑娘?他扪心自问,心底里油然而生一缕惋惜与怜爱之情。

潘玉良沉浸在琵琶声中,似乎陷入了自己的思绪。

林徽因开始讲述潘玉良的故事:“那一天,一个叫张玉良的女孩被逼回了怡春院,经历了一顿打骂,漫漫长夜中她在哭泣,心中满是绝望和无助。”

那一天,张玉良奉命陪潘赞化出游。她并没有多少学问,讲不出芜湖名胜的悠久故事,面对潘赞化的温文尔雅,她显得有些木呆。然而,潘赞化没有因为她曾是烟花女子而轻视她,反而耐心地为她讲述芜湖的风景名胜、文化传承和历史典故。

待夜幕降临时,潘赞化吩咐车夫把张玉良送回去。此时的张玉良已不顾自身的低微和世人的冷眼与歧视,泪水盈盈地跪在他的面前,她希望通过他改变自己的命运。

潘赞化经过深思熟虑,最终把张玉良带回了自己的家,将自己的卧室腾给了她住,却让仆人在书房内铺了一个床铺,他自己则睡在那儿。张玉良感动于他的正直和怜悯之心,感动他不顾忌自己的名誉收下她,令她心中渐渐燃起了希望的火焰,激发了她对艺术的热情和追求。

在学习的过程中,潘赞化帮助张玉良与王济远、朱屺瞻等人学习绘画。没想到,她的邻居洪野,竟是一位了不起的书画家。张玉良有幸拜他为师,每天上午上课,下午练习,经过她如饥似渴的学习,洪先生对她的绘画技能感到惊奇。推荐她参加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招考。

那一天,考场上人山人海,她泰然自若,挥动画笔,毫不犹豫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心中不安,“咚咚”的敲门声响起,洪野先生走了进来,轻松地告诉她:“玉良,你今天考得不错,监考老师称赞你那线素描,看来你被录取是不成问题了。”

一周后,当张玉良再次来到那所校园,心中充满了期待,然而,榜上却没有她的名字,她感到无比失落,几乎要哭出来。

洪先生见状,立刻跑到教务处与校长刘海粟交涉,刘海粟被洪野的话打动,立刻在榜文上添加了“张玉良”三个字,并盖上了教务处的公章。

“当张玉良得知自己被录取的那一刻,情感的冲动令她泪流满面。难忘的一九一八年呵,潘玉良踏进了中国高等艺术学府的大门——上海美专。”林徽因说着,将手帕递给潘玉良,眼中闪烁着同情与敬佩。

王至诚静静地听着,心中对潘玉良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体会到了这个女孩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艰辛历程,感慨于她在困境中追寻梦想的坚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