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文化英雄联盟 > 第329章 奉天大帅府:王至诚任书法家庭教师

1928年9月5日的秋夜,月光如水,洒在奉天大帅府的庭院中,显得格外宁静。但在这个宁静的夜晚,王至诚的心中却波澜起伏。

王至诚刚刚收到张学良的邀请函,作为张学良儿女们的私塾先生,这一份信任让他激动不已。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难以抑制的紧张。

他心中明白,这不仅是个人荣誉的象征,更是一次重大的责任。他激动于能够留在张学良身边,未来可以去东北大学,参与国学院的筹建,完成爷爷王怀兰的心愿,还可以举办《兰亭序》暨王羲之书法研究会。他这样做不仅是学术上的追求,更关乎张学良在东北的易帜大计。

然而,张学良对此并未完全信任他,身边还有杨宇霆、常荫槐、洪九等一众反对者,这让他倍感压力。再加上戴笠派人的秘密潜伏,甚至日本特高课的间谍,王至诚深知,未来的道路充满了荆棘。

尽管如此,王至诚并没有感到孤独。他的朋友阎宝航正在英国的爱丁堡大学读书,是张学良的挚友与高级幕僚;而王以哲则是19师第一旅的旅长,黎天才则是张学良倚重的心腹谋士。更关键的是,这些人都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王至诚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了一丝慰藉。

今晚,他的私塾课堂位于张作霖府中,这里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与神秘感的地方。

当年,张作霖寄予了对张学良的全部希望,甚至在妻子去世后,将张学良和他的姐弟三人带回奉天生活。为了让儿子得到良好的教育,张作霖先是请来自己的恩师杨景镇,但可惜杨景镇的教育方式并未能和张学良的调皮性格契合,最终选择了更为适合的白佩言。

白佩言的教育理念深受张作霖的青睐,他不仅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更关注孩子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张学良在他的指导下,被送入了东北陆军讲武堂,这才得以挖掘出他潜藏的思想和军事才能。

尽管张作霖对郭松龄极为器重,但反奉运动让张学良失去了这位最感激的老师,令他痛心不已。

王怀兰,王至诚的爷爷,也是张学良的书画教师,他指导张学良临摹了王羲之的《兰亭序》。

张学良人生中唯一的女老师——表嫂,更是教会了他不可磨灭的第一次,却令他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张学良深知父母教育的重要性,主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而在家庭教育中,他重视对孩子们的熏陶与引导。

此时,王至诚推开私塾堂的门,轻声敲了三下,随即走了进去。他微笑着走到讲台前,将教具一一摆放整齐,目光扫过坐在下方的四个姐弟,心中感慨万千。

张闾瑛、张闾询、张闾玗和张闾琪,这四个年约十岁的孩子,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恍若皎洁月光下的清泉。

“先生好!”张闾瑛作为姐姐,举手示意,礼仪周到。

“张闾瑛同学,请讲。”王至诚温和地回应,脸上挂着亲切的微笑。

“家父说请来的书法先生,就是写字先生。”张闾瑛声音清脆,透着天真与聪慧。

“写字是书法的基础,而书法则是写字的艺术。”王至诚慢慢解释,“每一个文化人都应当能够写字,但不见得都会书法。希望你们在学习中慢慢体会。”

张闾瑛指着宣纸上用甲骨文写下的“人”字,疑惑地问:“这怎么看都是幅画,像是画的人。”

“笑什么?”王至诚微微一笑,半是调侃,“张闾瑛同学观察入微,思考是学习书法的重要方法之一。书与画是姊妹艺术,书法源于绘画。”

张闾瑛又问:“我前些年见过王怀兰老爷爷写的‘人’,就写一个人的符号。而妈妈写的人和先生写的一样,就是一撇一捺。”

王至诚及时夸赞:“张闾瑛善于观察,善于学习。中国书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到行书的漫长演变历程。”

王至诚接着讲:“宣纸上的‘人’字,正是甲骨文的‘人’字,象形字,体现了‘劳动创造了人’的理念。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是因为人能够直立行走,制造工具,逐步演化而来。”王至诚用着生动的语言,逐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再来看不同字体书写的‘人’字。”王至诚一边讲解,一边在纸上现场示范,字迹端正清晰,“最初的图形化经过线条化,逐渐演变为‘一撇一捺’。在金文与大篆中,‘人’的形态完备,而小篆则简化了部分特征,象形意义逐渐减弱,书法在演进中不断发展。”

孩子们的兴趣被勾起,王至诚鼓励他们:“现在你们可以试着写一个‘人’字,把你们所看到、听到、想到的人,用上面所学的字形写给我。”

课堂上,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研墨、蘸墨,挥毫而动,短短时间内,各自的纸上都出现了不同姿态的“人”字。

王至诚逐一巡视,微笑着点评:“张闾瑛同学写的是甲骨文,张闾询写的是金文,张闾玗写的是大篆,张闾琪和张绍纪则写的是小篆。”

王至诚对每一个孩子的书法评价、点拨之后,收集起每个同学的书法,回到讲台前,一边展示,一边讲解:“甲骨、金文、大篆统称为古篆,而秦朝的丞相李斯则统一了文字,这便是现在的通用小篆。”

“在书法艺术中,墨的浓淡与笔的轻重、快慢,都有着各自的讲究。”王至诚最后总结说,孩子们写的字虽有相似之处,却也各有千秋。

王至诚讲到这里,发现张闾琪和张绍纪注意力在玻璃窗上的一张晃动的人脸。王至诚安慰大家:“安心在教室,我到外面看一下。”

王至诚佯装走到门后弯腰找东西的样子,忽然拉开门,跑出门外,却不见一个人影,只有月季花摇曳着枝条,扫视着玻璃窗。

王至诚回到教室安排大家自由练习。他坐在办公桌前,心中掀起了波澜。他知道,张学良的易帜大计绝非易事,而自己作为书法先生,不仅要传授知识,更是要在这个复杂的局势中,潜藏着更深层次的使命。

随着夜色的加深,王至诚的思绪也愈发沉重。他明白,在这座大帅府中,书法课的背后,隐藏着许多未解的秘密,而他,正是这场变革中的一份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