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文化英雄联盟 > 第309章 太清宫谍战:王至诚和葛月潭论道

王至诚送走了张存实和张克侠,回到葛月潭身边坐下,目光投向墙壁上悬挂的《精气神》,低声读道:“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葛月潭微微一笑,问道:“何谓精气神,具体指什么?”

王至诚沉默不语,静心倾听。

葛月潭解释:“‘精’包括精、血、津、液;‘气’有宗气、荣气、卫气;‘神’则是神、魂、魄、意、志。精和气是人体的物质基础,气和神则是人体的功能体现。气为精之御,精为神之宅,神则是精气的运用。”

王至诚恍然大悟:“不管是医病,还是看相,都要先观‘精气神’,对吗?”

葛月潭赞同地点头:“中医所遵循的‘望、闻、问、切’中的‘望’,正是这个道理。”

王至诚继续追问:“那‘切’又是指什么呢?如何把握?”

葛月潭握住王至诚的手,一边切脉,一边解释:“切诊包括切脉与切肤。《黄帝内经》言切脉最详,主要有‘三部九候法’、‘人迎寸口脉法’、‘调息法’、‘胃气脉’等,按而循之、按而弹之等。因为脉象与尺肤有必然的联系,故诊病时亦可互相配合。”

王至诚惊奇地问:“当时葛道长切了我的脉象,怎么就知道我的腮被砸伤,紧张所致呢?”

葛月潭微微一笑:“《黄帝内经》所载脉象众多,但常以六脉为纲加以概括:浮、沉、迟、数、虚、实、滑、涩、长、短……”

葛月潭又道:“通过与患者的切脉、揣摩、感悟,日久方知其妙。诊断出病症和病因后,下一步便是治疗。《黄帝内经》讲究防微杜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标本先后、治病求本、因势利导、协调阴阳、正治反治、适事为度等多个治疗法则。”

王至诚听完,感慨道:“看来《黄帝内经》不只是一部医书,更是医世、医人、医国、医社会的宝典。”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葛月潭说着,走进书房,拿出两本书,走向王至诚。

“谢谢!”王至诚激动地接过《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满心欢喜,难以言表。

葛月潭说道:“《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但流传于世的摹本再逼真,不能代表真迹的最高水平。在中医界,《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同样如此。”

王至诚恍然大悟:“您是说,我们不能把《黄帝内经》当成《兰亭序》一样的宝典,而产生尊古贱今的思想。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吗?”

葛月潭连连点头,随后又从书房拿出一个小盒子递给王至诚。

王至诚小心翼翼地打开,顿时一道金光闪耀,原来是一支特殊的毛笔。他突然想起初来太清宫时,葛月潭用这支笔为自己医治歪嘴的情景,问道:“葛道长,医治我腮病时,用的就是这支笔吗?”

葛月潭笑道:“这里的写字不是书法,而是道符下的针灸。”

王至诚对此感到无比神奇,同时也很难理解,于是说:“道教医学中涉及符咒,咒语画符不过是使用巫祝‘降神’祈福、驱邪,似乎只是迷信而已。”

“这种结论有些偏颇。”葛月潭耐心地解释,“符纸的制作用到很多名贵药材,甚至虎骨和珍珠等。用药制作的符纸还需要结合汤药服下,汤药也是一些中药材所制。”

王至诚点头,却仍表示怀疑:“再说用的笔墨,笔里往往藏着微小的针灸,墨多是朱砂,似乎故弄玄虚。”

“看似巫医的治疗手段,其实是一种‘催眠’或心理暗示的精神疗法。”葛月潭继续道,“所谓的驱赶邪祟,实际上是促使病人心中的不安、郁闷被激发出来,被医治的病人因此感觉轻松了许多。”

王至诚好奇地问:“我来这里,怎么不见炼丹炉呢?”

葛月潭微微一笑:“据传书圣王羲之也吃过炼丹,所谓丹药不过是石散而已。”

王至诚调侃道:“笔里藏针,张作霖用过,现在葛道长用其治愈了我的病。”

葛月潭从怀中摸出一本古籍,说:“《针灸甲乙经》是西晋皇甫谧编着的,乃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着,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可谓中医界的《兰亭序》。”说完,将书递给王至诚。

王至诚接过书,再看看手里的书和笔,感慨道:“道长将您所爱的东西赠与我,我实在不敢当。”

葛月潭轻捻胡须,淡然说道:“袁树珊信命,但不算命。贫道不信命,也不算命,但求知命,掌握自己的命运。”

王至诚认真地说:“先生的道符……我们能否在救人的同时,不再添加一些神秘的东西去欺骗别人呢?”

葛月潭笑了笑:“有时,善意的欺骗可能会医好他的病!”

王至诚摇头道:“所以,我还是不学的好。我只想请道长传授书法。”

葛月潭略带欣慰地说:“自施主踏进奉天,我就知道您是书圣后裔,王怀兰之孙;我亲眼目睹您写过的一幅幅《兰亭序》及其他墨迹。”

王至诚双手施礼,诚恳恳求:“在上海、北京,早已听闻您书画造诣之深,今天亲见墙壁悬挂着您的一些真迹,我至诚三生有幸,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

葛月潭微微一笑道:“太极有阴阳,书法有南北。自汉晋以来,有南北两派,清末民初也有南北二宗,如北宗的李瑞清、吴玉如、于右任、高乐三、齐白石、郑诵先等;南宗的曾熙、沈尹默、王遽常、邓散木、张大千等。”

王至诚急切地问:“不知‘二王’属于哪一派?”

葛月潭答道:“阮元的南帖北碑论将‘二王’归为南帖,实则并不科学。实际上‘二王’的书法应涵盖五部五派。”

“何以五部?”王至诚好奇地追问。

葛月潭解释道:“自然方位有‘白虎、青龙、玄武、朱雀和黄龙’,对应着‘东西南北中’五部,亦对应着‘金木水火土’五行,以及‘篆、隶、楷、行、草’五体。不管练什么字体,学哪家风格,都要天、地、人、书、自然高度和谐,希望你能慢慢体会。”

王至诚渴望地望着葛月潭,满心期待:“书法有吴昌硕的‘吴派’、康有为的‘康派’、李瑞清的‘李派’、郑孝胥的‘郑派’、于右任的‘于派’。但我更喜欢白蕉的‘王派’。至于书法和道家的关系,希望能拜您为师。”

葛月潭微微一笑:“以白蕉的‘王派’游历书法五派之外,之所以难以达到王羲之的高度,是因为王羲之书法是以道为魂,而白蕉等王派书法多以书为魂。”

“我明白了。”王至诚说着往门外走去。

葛月潭出门相送,一直送出太清宫,王至诚恳求:“不管是道,还是书,人行天下,心系百姓。共字号提倡成立的文化英雄联盟,期盼葛道长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葛月潭点了点头,吩咐:“张汉卿将去大悲寺,你可去那儿相见。请转告汉卿,三年后小日本如果胆敢侵我东北,我愿联合佛、道界拼搏御敌。”

两人之间的交流愈发深入,似乎在书法与道理的交汇间,找到了更深的契合点,仿佛不仅是师徒关系,更是心灵的相知与共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