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文化英雄联盟 > 第268章 寻找兰亭:袁克文品评张伯驹

文化英雄联盟 第268章 寻找兰亭:袁克文品评张伯驹

作者:万里虹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10 20:45:18 来源:小说旗

王至诚跑了好长一段路,直到离开了奉天驿站。他的脑海中忽然浮现出靖尧临别时留在他掌心的“新民”二字,仿佛那是一道希望的光芒。

尽管他在寻找的过程中打听了无数人,却始终未能获知“新民”的去向,心情愈发地沉重。

王至诚伸手摸向裤兜,想找到一枚硬币。然而,令他沮丧的是,他祖父赠予的袁大头在火车上被扒手偷走了。他暗想,或许可以用爷爷留下的《兰亭序》换些钱来应急。

打开画卷的一瞬间,他傻眼了——展现在他眼前的竟是一幅《萧翼赚兰亭图》。图中,辩才和尚与萧翼为中心,周围有一老一少正忙着煮茶。这幅画可能是在火车上被人调了包。

就在他迷茫之际,藤原朴田走了过来,微微一笑:“这样的画在北平、奉天等地都见过。”

王至诚心中一紧,急忙问道:“您说这是假的?”

藤原朴田解释:“奉天的盛京故宫有北宋摹本。北宋摹本与南宋摹本大体相似,但有些细微的不同。”

王至诚愈发好奇:“您怎么如此了解这些?”

藤原朴田说:“一切等住下再说。”

尽管王至诚对藤原朴田的话心存疑虑,但他迫切需要住处,于是依照藤原的建议把《萧翼赚兰亭图》寄存在柜台抵押,成功住下。

藤原朴田在床榻上躺下,问:“至诚兄,您对张大帅遇难有什么看法?”

王至诚果断地说道:“虽然张作霖绞杀了李大钊,但共字号并没有暗杀张作霖。”

“国共两党合作北伐,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张作霖的军队。”藤原朴田说道。

“蒋汪先后政变,一期北伐中途夭折,令张作霖得以苟延残喘。”

王至诚说道,“蒋司令、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四派联合组成的南京国府北伐军,二期北伐,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及孙传芳、吴佩孚残部。他们急于统一全国,想把张作霖置于死地的时候,张作霖已经离开了北京……”

藤原朴田坐直,目光坚定:“暗杀张作霖的既不是共字号,也非国字号。”

“是日本人。”王至诚坚定地说道。

“不错!”藤原朴田下了床,语气认真,“张作霖拒绝签署密约,对日本的‘大陆政策’严重阻碍;而且限制日本人租用土地,试图打破日本对东北经济的独占。”

王至诚若有所思:“所以,藤原兄的意思是,张作霖虽然依赖日本崛起,却始终试图保持自主性,最终因触碰了日本核心利益而遭此杀身之祸。但日本内阁主张怀柔政策,尤其田中义一与张作霖的特殊关系,不至于杀害他。”

“日本对华政策存在严重分歧。”藤原朴田继续道,“内阁倾向于怀柔控制,而关东军则主张直接武力干预。而张作霖的强硬态度正加速了关东军的‘独走’决策。”

王至诚招呼藤原朴田在茶几对面坐下,微笑着说:“在日本,像藤原君这样的反战同盟军不多了,我希望能推心置腹地聊一聊。”

藤原朴田认真说道:“刺杀张作霖的计划并未经日本内阁批准,而是属于日军内部的独断行动。”

“具体是谁?”王至诚好奇地问。

藤原朴田思虑片刻,放下茶杯说:“关东军激进派,比如河本大作。”

王至诚心中愈加紧张,给藤原朴田沏了茶。藤原朴田接过茶杯,继续说道:“刺杀张作霖,制造东北权力真空,削弱了东北军的凝聚力。日本军国主义者计划借东北混乱,从‘间接控制’向‘直接武力征服’转变。”

王至诚苦思:“近来我三番五次地看到川岛美子和南造云子出现。”

藤原朴田摇头:“不可能。根据我掌握的日本内部消息,二人还在上海、南京。你看到的可能是她们的替身。”他顿了顿,温柔地说,“至诚君,先睡吧。”

王至诚躺下,关了电灯。一夜辗转反侧,他思考着必须尽快解除张学良,促其迅速接管东北权力,破坏日本即将出兵东北的阴谋。思绪翻涌,拂晓前他终于沉沉入睡。

醒来时,藤原朴田早已离去,只留下纸条:“日特已进大帅府。住宿费已付清,画我已带走。”

王至诚决定靠自己的书法挣些钱来偿还费用,便走出了火车站,四处寻找可以书写的地方。走着走着,他看到前方张伯驹伏案写字,走过去,赞叹:“先生字迹如春蚕吐丝,飘逸而灵动”

张伯驹微微一愣,露出谦和的笑容,继续专注于书法。

“张先生,我可以借个光吗?”王至诚鼓起勇气问,希望通过努力打出一片天地。

张伯驹热情地让出桌子,王至诚迅速准备好笔墨纸砚。

短短两分钟,王至诚便写下一幅自传:“琅琊王氏,右军后裔,读书百卷,行程万里,兰亭千遍,阅人无计,以书会友,天下知己……”

张伯驹看见观众纷纷走向王至诚,说道:“一味模仿王羲之的风格,失去了自身时代书法的面貌。这种勾线填墨的赝品,在魏碑盛世里也难以获得知音啊!”

袁克文摇着扇子来到张伯驹的桌子前,对张伯驹的书法说道:“魏碑就是烂桃,何况这书法就像一根烂草绳,卖膏药的好汉别在高人面前表演花拳绣腿了!”

袁克文先后看过王至诚和张伯驹的书法,不甘示弱地拿起张伯驹的毛笔,挥毫泼墨,笔画流淌之间,竟然引得围观者连连称赞。

袁克文的字迹清俊超逸,毫无匠气,这使得他的作品在围观者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争相要求他写字。

看到自己的字无人问津,张伯驹感到一阵挫败。袁克文收了钱后,将一袋扔给了张伯驹,另一袋则扔给了王至诚:“把寄存的字赎回来,以备明年春大展身手!”

“这是什么意思?”王至诚愕然。

袁克文微微一笑,解释道:“明年,奉天省议会将在沈阳故宫设立‘东三省博物馆筹办处’,我相信届时你的字定能找到知音。”

“只可惜他遭遇了日本人。”王至诚不愿再聊这个话题,便转移了话题,“您能送我一幅字吗?”

“哪有徒弟给老师送字的道理?”袁克文笑着摇头,“用笔千古不变,太像别人,便失去了自己。”

袁克文将钱揣进王至诚的手中,便与两位美女一起离去。王至诚看着袁克文的背影,心中感到一丝惆怅与激动,意识到自己在书法这条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随着人群逐渐散去,王至诚暗下决心:他一定要在这条路上找到自己的声音,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印记。而此时,潜伏在风云之中的真相,正悄然逼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