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文化英雄联盟 > 第34章 文化的较量:兰亭序的召唤

文化英雄联盟 第34章 文化的较量:兰亭序的召唤

作者:万里虹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10 20:45:18 来源:小说旗

王至诚正感激于旗袍少女的机智,正想与她深入交谈,突然间,手机铃声打断了他的思绪。来电显示是一个陌生号码,他犹豫片刻,还是接起电话:“您是留学日本时,鲁迅的舍友吗?”

“正是,王至诚贤弟。我这里有一幅《兰亭序》需要鉴定。我和国维兄在等你,不见不散。”电话那头的声音低沉而急促,透出一股神秘的气息。

王至诚扫了一眼身旁的旗袍少女,心中充满了疑惑与不安。作为王羲之的经典之作,《兰亭序》吸引了无数收藏家的目光,但这通电话却让他感到事情并不简单。

“请问您是怎么知道我的?”王至诚问,心里暗暗警惕。他担心这可能是个圈套,但内心的好奇与职业的责任感让他难以拒绝。

“抱歉,时间紧迫,我无法透露更多。请您立即赶到我这里。”电话那头的声音显得焦急而紧迫。

王至诚深吸一口气,虽然心中忐忑,却也意识到这可能是王国维和陈寅恪。他在登船时曾见过他们的身影,心中充满了疑问:这两位名家为何会来到日本?如果真的是他们,那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无论那幅《兰亭序》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他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揭开它的真相。

他回头看了看房间内的旗袍少女,复杂的情感在心中涌动。最终,他毅然决定对电话那边的人回应:“我马上到!”

挂掉电话后,王至诚迅速理清思绪,准备迎接未知的挑战。他勇敢地走到隔壁,门半掩着,心中担心敲门声会惊动他人,于是小心翼翼推门而入。眼前的场景让他心中一震:陈寅恪和王国维正坐在茶几前。

“卑职王至诚,你的邻居。”他自我介绍道。

“请坐!至诚。”陈寅恪热情招呼,年约三十六七,开朗而充满活力。

王至诚环顾四周,开口道:“陈先生,不妨把《兰亭序》拿出来,让愚弟也领略一下。”

“你是《兰亭序》的收藏家和书法家,岂不是班门弄斧?我们身在异国,想约你聊聊。”陈寅恪的幽默透着深邃,温暖的态度让人不由自主地被感染。

王国维五十开外,经历沧桑,平日里显得忧郁,似乎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思考压在他肩上,令他难以释怀。他的眼神透露出对艺术和真理的执着追求。

“二位尊兄,可是清华大学的大家,却有这般闲心聊天?”王至诚说道,期待引发一场有趣的对话。

“我和国维兄秘密前来,参加日本汉学教育研究会,会议还未开始就被查封,我们甚至遭到了搜身。”陈寅恪说道。

“从去年年底至今年春,日本加强了对教育的控制,尤其在中小学教育中强化了道德教育和军事训练。”王至诚补充道。

“他们的课堂和新教材中,除了油墨香外,还充斥着‘皇道’、‘神道’、‘大和魂’和‘武士道’,旨在培养青少年的忠诚和勇武精神,为未来的战争铺垫。”陈寅恪感叹。

王国维放下手中的古籍,苦笑着说:“我就说不该来。研究国学不在中国,却偏要来日本参加他们的汉学会议!”

日本汉学家邀请他们,是因为陈寅恪对中国国学的深厚基础。日本研究的汉学多源于中国国学,但日本人没想到的是,陈寅恪在世界游学多年归来,带回了纯正的东方学。

面对大潮,陈寅恪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在推崇西方文化和白话文盛行的年代,他对待国学并非全盘否定,也不是一味迎合,而是以独立的态度看待传统文化,真可谓“众人皆醉我独醒”。

“中国国传统文化拥有深远的价值。”陈寅恪的言辞坚定,展现出铮铮傲骨,让人感到振奋。

王国维接着说:“在日本,他们并不是陈寅恪的对手,还请来了几个‘中国通’!”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嘛!”陈寅恪安抚着王国维的肩膀,微笑道。

“要不是藤野朴田帮忙,恐怕我们早已被当做日本的共字号抓了!”王国维说着,继续翻阅手中的古籍。

王至诚问:“参加汉学研讨会的日本人主要是谁?”

“主持的是佐藤松本,还有汉学家佐藤春夫、荒正人,以及田中、土肥原、板垣等人。”陈寅恪回答道,“我们中国,只有我和国维兄应邀参加。结果国维兄都拍了桌子!”

王国维有些不满:“研讨会不欢而散。陈寅恪非要到市场上看有没有《兰亭序》。”

“1927年,日本文部省设立了‘调查部’,举办了多个与中国书画相关的展览,掀起了中国书画收藏热潮。我想趁机捡漏,结果发现三幅《兰亭序》全是假的,幸好我们用它换了豪华舱。”陈寅恪无奈地笑道。

“谁掌握了文化阵地,谁掌控了未来的发展。”王至诚插嘴道,“文化是信仰,教育是文化的支撑,艺术是文化的升华。能与‘兰亭’有缘,实乃人生之幸。我不过是一位普通的书画爱好者,能得到两位尊兄的器重,实在荣幸。”

“至诚贤弟,您太自卑了!那个伪装王光祈的人,不是光顾您了?这说明您的地位和身份高于我们!”陈寅恪调侃道。

王至诚微微一笑:“我王至诚不过是个普通的文学和书画爱好者,还不至于让他们暗杀我吧?”

“为了我们还不至于吧。”陈寅恪轻松地说。

王至诚望着王国维,夸赞道:“国维兄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等方面均有深厚造诣,尤其在新史学的开创上,与梁启超、陈寅恪一起被称为‘清华三巨头’。”

“言过也!”王国维忙摆手,微笑着道:“寅恪可谓‘中华活字典’、‘教授的教授’!”

“话说回来,陈寅恪兄无疑是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兼任诗人,景星学社社员,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合称水木清华大学的四大哲人。”王至诚继续道,“这样的伟人来到日本,川岛流速、佐藤松本他们希望你在中国吗?”

“我们今天请你来不是单纯鉴赏《兰亭序》。”陈寅恪语气变得严肃,“日本人三番五次设关卡,就是释放一个信号:为配合未来的军事战争,打好今日的文化战,必须破坏中国文化。他们对游轮上的中国专家、学者和留学生,甚至更大的人物,想尽办法挽留,企图让我们这些人葬于茫茫大海。”

王至诚心中一紧,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紧迫感。他明白,今天的相聚不仅关乎艺术,更关乎文化的未来与存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