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文化英雄联盟 > 第165章 王至诚大骂:吴疯子就是一只疯狗

夜色深沉,吴稚晖和王至诚的对话依旧热烈。两位志士在艰难的境遇中,谈及往昔的奋斗和理想。

当二人聊到最想念的亲人的时候,吴稚晖一把鼻涕一把泪,情感的洪流在心底奔涌而出:“母亲去世的惨景还历历在目。母亲去世后,外祖母心疼我们,将我和妹妹接到家中抚养。从此之后,吴某便长住在外婆家,直至中举之后。”吴稚晖的眼中闪烁着对家人的怀念之情。

王至诚听后,心中对吴稚晖多了几分敬重。不由想起了自己多年未见的家人,感慨地说:“从我很小的时候,很少见到父母,是爷爷、奶奶把我养大,爷爷送我去东京留学,这么多年没见到他们,连奶奶去世,都没能回家看一眼。”

吴稚晖非常理解王至诚感慨背后的沉重。“当年我与您的祖父王怀兰参加抗击日寇的甲午中日战争。战争的战败使吴某开始觉悟,中国不能不学西方工艺。后来,戊戌变法的失败和八国联军进北京,进一步刺激吴某去东渡日本,去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后来和王至诚一样,带着振兴中华之志前往日本留学……”

吴稚晖的目光变得深邃,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令人痛心的瞬间。

“在日本留学不久,被日本人以‘妨害治安’罪名驱逐出境。我留下遗书,愤而投水,仿佛要以死抗争腐朽的制度……幸被所救,吴某未死。在蔡元培先生护送下回国来到了上海,在欢迎大会上我慷慨陈辞,痛斥清廷**无能,丧权辱国。不久,章太炎在租界被捕,我在亲友的劝说下离开上海,先坐船到香港,再转赴英国。”吴稚晖的声音变得坚定,回忆中蕴含着无尽的使命感。

“1905年春,孙先生赴欧洲,在伦敦吴某初次与孙先生相识。是年冬,吴某怀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决心在伦敦加入孙先生的同盟会。1907年,吴某与张静江、李石曾在巴黎组织世界社、中华印字局,发行《新世纪》,鼓吹革命。”吴稚晖的声音中透出无尽的自豪。

王至诚感慨万千,随后说道:“震旦、沪大、约大等在华教会大学,学生被开除,教师被解雇,为争取教育主权,事未办成,却被当做共字号嫌疑关押在这里……”

“起初,吴某来上海不比王至诚啊!”吴稚晖的声音中透出一丝幽默。吴稚晖满脸笑意,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那是1912年4月19日,一位穿着黑西装、围着红围巾、用红绳扎着小辫子的小丑,在上海新舞台亮相。”

当时,吴某左手持西班牙鼓,右手执折扇,高唱自编的劝募歌。观众们为精彩的表演喝彩,于是吴某跪在台前叩头不止,观众投掷银元越来越多,甚至有的将金戒、金手镯也投到了台上……

王至诚听到吴稚晖的故事忍俊不禁,笑道:“没想到大名鼎鼎的国字号政治活动家、教育家、书法家吴稚晖也有这样的募捐经历!”

“能屈能伸大丈夫也!”吴稚晖脸上挂着自信的微笑,继续说道:“袁大头派人在上海火车站刺杀宋教仁,吴某愤然离开北京,回上海与蔡元培创办《公论报》,竭力鼓吹讨袁运动。袁大头与日本谈判签订了‘二十一条’,吴某与蔡元培等函件来往,揭露袁世凯卖国之举。陈炯明叛变,吴某从法国回国,奔走于京、沪、粤间,劝陈炯明悔过。北伐誓师大会上,吴某将孙先生的遗像和党旗国旗授给北伐军总司令蒋司令,并臻词激励全体将士。中山舰事件后,吴某和蔡元培等建议蒋‘整理党务’,‘清党’,可蒋干了什么?”

吴稚晖将酒杯放在桌子上,腾地站起身,愤怒地喊道:“我现在还替他们背着黑锅,还有,说我出卖了陈仲甫的儿子陈延年……”

王至诚静静地听着,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他意识到,尽管立场不同,彼此的故事却交织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王至诚也站起来说道:“吴先生曾是蒋的竭诚拥护者?这般的结果也是报应啊!”

吴稚晖并不生气,反而轻声劝道,“坐下!坐下!”

王至诚依旧保持着批判的态度:“年长的吴稚晖为年轻的蒋司令充当打手,捉摸不透啊!”王至诚弯下腰望着吴稚晖,语气中带着些许调侃,“一个丧家的乏走狗,急于找到它的主子,拿一份‘清党’的计划讨主子喜欢。甘愿做人家的狗!”

“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吴稚晖微微一笑,显得从容不迫。

王至诚继续说道:“谁不知道‘吴疯子’素有‘疯狗’之称,凭着敏感的政治嗅觉,替蒋司令干些咬人的脏活。”王至诚的话里句句带着几分讽刺。

吴稚晖笑着捡起王至诚丢弃的酒杯,斟满了酒,轻轻放在王至诚的身边。“来,喝一杯。”

王至诚将饭碗摆好,从吴稚晖手里接过酒瓶,咕咚咕咚,滴酒不撒地喝下,将碗底朝下给吴稚晖看了看,问道:“我王至诚收回教育主权夭折了!但你也不过是挂牌的教育家而已。”

吴稚晖也不甘示弱,端起酒碗喝过,讲述他创办学校的故事:“武昌起义爆发后,吴某在孙先生抵达上海三天后也到了上海。孙先生器重吴某,让我出任教育总长一职,吴某拒绝了。孙先生逝世后,吴某为了给汉字‘娶一注音老婆’,走遍中国南北,到过英、德、法、日,最后主持制定注音字母,出任上海国语师范学校校长,亲自在国语师资班兼课,编制《汉语拼音表》、《注音符号》等通俗教材,力图国语推行的通俗化、简易化与普及化……”

王至诚一边往碗里倒酒,一边玩笑地说道:“一个疯子,还不把疯孩子教成疯子啊!”

“那是!”吴稚晖引以为豪地回答,“吴某教得疯,但教得认真。人疯,但文章不疯。”

“汪精卫还说了一句人话。”王至诚端着满满一大碗酒,心中对吴稚晖的敬意逐渐加深。这位“疯子”似乎是一位别具一格的教育家,改革家。

吴稚晖喝了一口,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说:“我是向蒋司令建议‘清党’,是想在文化、精神、思想和灵魂上,彻底地清一下,是‘清’这儿——”吴稚晖指着自己的脑袋。

“我不想辩解!等历史吧。”吴稚晖语气中透出疲惫,“我也不想过多的杀戮,我们都是文人,书法家,主张一个‘和’字!他们连孔家店都砸了,还有我们这些元老的出路吗?他们做的,也是一个字‘绝’!”

王至诚也喝过,将碗一放:“共字号内,有文化派别之争;国字号内,也有,甚至很残酷;两党之间的文化之争,难以表述。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统一对外的中国式的文化英雄同盟,在此条件下实现党、政、军的合作。早一些挽回四一二反革命事变的损失,实现二次国共合作,我们的文化同盟计划才得意实施。”

吴稚晖听后,放下酒杯,面色凝重:“我可以帮你!我就是喜欢你这样实在的文化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