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文化英雄联盟 > 第152章 李大钊牺牲:绝境中背负的重担

文化英雄联盟 第152章 李大钊牺牲:绝境中背负的重担

作者:万里虹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10 20:45:18 来源:小说旗

龙华监狱,酷热的空气如同一把无形的刀,割裂着囚徒们的神经。王至诚坐在阴暗的角落,四周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气味:跳蚤们在杂草中爬行,仿佛组建起了“坦克”部队,蚊子则如同“飞机”,在屋内翩翩起舞。

即便这样的环境已是司空见惯,但对于真正热爱文字与艺术的王至诚来说,最痛苦的并不是**的折磨,而是他无法创作,无法书写的那种抑制感。

王至诚眉头紧锁,内心的沉重让他略显消沉。就在这时,赵世炎爬到他的身边,低声说道:“干革命不仅要经受敌人的皮肉之苦,还有精神思想的折磨。”

王至诚摇了摇头,嘴角微微上扬,却无力支撑:“我和你们不一样。你做过的事、写过的文章,总有人和组织记着。而我,只是个普通的文学、书画爱好者。想想如果我哪一天去世了,恐怕连一个字都没有留下。”

“你不是发表过很多文章吗?”赵世炎疑惑地问。

“可都是以不同的笔名发表,几乎每篇文章都换一个名字,每一次寄送稿件时都未曾登记。”王至诚目光空洞,似乎在回忆那些模糊的日子。

赵世炎惊讶地抬起眉毛:“你还不是我们的同志?”

“本来王庸(陈赓)和共字号的‘天字号’(顾顺章)在筹备中央特科的时候,拟成立文化科,把我当做其中的一员来培养,可我不小心走进了日本阿菊们的书寓,暴露了小洋楼的联络地点,结果失去了机会。”王至诚苦笑,眼中流露出一丝悔恨。

“你知道李大钊就义之前,只留下了一块大洋和他的精神思想财富。”赵世炎低声说道。

“敌人终于把李……杀害了!”王至诚的声音如同被撕裂般低沉。

赵世炎只“嗯”了一声,脑海中浮现出李大钊就义的情景。正如四月的风暴般,李大钊和方伯务等二十多人终于走出西交民巷的监狱,迎接他们的不是胜利的欢歌,而是阴森的刑场。

那时,走在最前面的李大钊,如同一位无畏的战士,蔑视地看着张作霖“格外大方”地从不知哪里弄来的“先进”的绞刑架。革命者怎会畏惧死亡?他们誓死如归。李大钊迈着坚定的步伐,毫无畏惧,迎接着命运的审判。他的风采将永载中国革命史册,成为后人铭记的英雄。

经过四十分钟的绞刑折磨,李大钊义无反顾地牺牲了。纵观他的一生,即使在最后一秒,他绝不会后悔走上了这条革命的道路。敌人狡猾而恶毒,严防死守,而共字号也尚未掌握足够的武装力量,因此**并不知情李大钊牺牲的那一幕幕血淋淋的细节。

李大钊就义后的第二天,直到李大钊的妻子赵纫兰从报纸上得知丈夫牺牲的噩耗,痛苦得晕倒三次,自此身体急转直下。为了保护李大钊的儿子李葆华,沈尹默和北大教授兼孔德学校中学班主任周作人将他化名为杨震,隐藏在北京大学某教授的家中。赵纫兰不知道儿子的去向,整日以泪洗面,柔弱的子女们守候在她的床边,最小的儿子甚至还不会喊“爸爸”。

直到李大钊就义近两个月后,噩耗才传到龙华监狱,关在监狱的赵世炎才告知了王至诚。“李大钊留给后人的,除了一块银元之外,还有大量着作、文稿和译着,这些都是先驱者的遗产,是革命史上的丰碑。”赵世炎的声音中透着崇敬。

王至诚从书画包里好容易找到半张宣纸,铺在地板上,沉思片刻,书写下李大钊曾给连襟杨子惠的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他感慨道:“齐白石的弟子,连一幅字画都没有留下。”

尽管赵世炎和李大钊都不算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但当赵世炎看到王至诚默临李大钊的这幅对联时,还是不由自主地停下,赞叹道:“至诚兄的书法不亚于李大钊啊!”

“远不及。”王至诚摇头,眼中流露出几分敬仰,“李大钊的这幅楹联,行书着笔,率性而书,恢宏壮观,彰显着一位文人的文化气息;但李大钊又是一个‘斗士’,他的书法也透着将军之气,洒脱奔放,粗狂豪迈,直来直往,没有太多拘束,可谓字如其人。”

“李大钊借用杨继盛的名联,一个‘辣’换成一个‘妙’,表达出他肩负‘青春中华’之大任的决心,还寄托了对青年觉醒的希望。”赵世炎的声音坚定,“李大钊是中国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用鲜血践行了这两句箴言。”

王至诚抛开政治话题,问:“见过他的手稿吗?”他希望得到李大钊留存的笔迹,同时也提醒赵世炎小心,因为牢房里的每个角落都可能藏着敌人的窃听。

赵世炎会意一笑,回应道:“据狱中传来的消息,李大钊曾多次写下3000字左右的绝笔《狱中自述》。虽然是三稿,但内容一致。为了保护党的同志,他在文中未提及共字号,但对**事业的忠诚、对中华民族前途的思考以及对妻子的思念与感激,必将激励爱国志士们‘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

“现在接任李大钊**北京市委书记的是黎天才。”赵世炎继续说道,“此人曾在**北方区委和**北京地委工作,任国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宣传部长。他为李大钊撰写过一篇关于北京市国民运动的报告,李大钊非常赏识。但此报告后来被北京当局编入李大钊案的‘苏联阴谋文证’中。”

王至诚心中一动,想起了另一个重名的人,一位从农民到将军的爱国将领黎天才。他颇为诧异:“这个黎天才,怎么会是六十多岁的人呢?”

“此北京书记黎天才非平威将军黎天才。”赵世炎顿了顿,语气变得认真,“至诚出狱后把一些消息带给他。”

就在这时,牢房外响起一阵急促的皮鞋声,王至诚的心猛然跳动,他知道:这不是有人被提审,就是有人即将奔赴刑场!紧张的气氛如同乌云般压在每个人的心头,王至诚感到一种无形的恐惧,正如那被困在黑暗中的灵魂,等待着命运的审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