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文化英雄联盟 > 第70章 谍海智斗:于右任舌战毛人凤

文化英雄联盟 第70章 谍海智斗:于右任舌战毛人凤

作者:万里虹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10 20:45:18 来源:小说旗

屋子里顿时陷入沉寂,只有窗外的风雨声敲击着每个人的心扉。毛人凤路过于右任的身边,讥讽道:“你不如好好创办长安中山军事学校,做好驻陕总司令的工作,何必跑到这里来?你知道cc派与胡汉民派、西山会议派是什么关系吗?”

毛人凤走到电灯开关旁,调侃道:“青天白日下开什么灯啊?”

于右任毫不示弱地回应:“上海难道不是暗无天日吗?”

毛人凤走到台前,指着于右任手中的拐杖,嘲笑道:“大监察院长,拄着拐杖跑来做什么?”

于右任机智地回答:“岂能让豺狼挡道!”

毛人凤不甘示弱:“我在‘黄埔’算是蒋校长的高材生,国字号中央监察委员吴敬恒吴稚晖曾说过,共字号与苏联的密切联系危害中国未来发展,并且破坏中国文化。我来就是提醒你,不要和他们走得太近。”他目光锐利地盯着于右任,问道:“我做你的‘拐杖’如何?”

“你还不配!”于右任愤怒地斥责,随后补充道:“破窗而入者,非奸即盗。”

毛人凤纠正道:“是‘破门而入’!难道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丑事会在大白天关着门吗?”他边说边走向房门,似乎要去取门。

此时,王至诚见毛人凤如此嚣张跋扈,仗着权势的样子,紧握着拳头想要站起来与毛人凤对峙,但还没起身就被靖尧拽住,低声道:“别冲动,保持冷静。”王至诚心中不满,却也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冲动无济于事。

刘湛恩再次对毛人凤喝问:“沪江大学让你丢尽了!刚毕业一年,不拿成就汇报学校,这样子回来做什么?”此时,毛人凤打开房门,站在门旁冷笑道:“你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在这里给你们站岗放哨!”

“我们不欢迎你!”刘湛恩愤怒地用手推了推毛人凤。除了王至诚和于右任之外,与会者纷纷站了起来,显示出不满的态度。其中两位青年人是胡适和徐志摩,都是三十多岁的样子,戴着眼镜,显得非常有学识和气质。

胡适,松江府川沙县人,名嗣穈,字希疆,后来改名适,字适之。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是景星学社的社员,北京大学着名教授,中国现代着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徐志摩,海宁人,原名章垫,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新月派的诗人,曾在沪江大学、北洋大学、北京大学就读,并留学于美国克拉克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胡适、徐志摩、都是当时社会的风云人物,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王至诚在北京美专就读的时候就认识他们,而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中的闯将,性格温和,与李大钊、陈独秀相比,不会过于武断。王至诚心中想到,胡适和徐志摩身为北京大学教授,日理万机,怎么会来到上海?原来在1927年春,新月社的成员纷纷南下聚集在上海。此时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后也移居上海,而胡适刚刚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回国,正与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上海筹办新月书店。同时,光华大学的教授吴宪承也前来邀请胡适和徐志摩加盟。

毛人凤看到胡适和徐志摩在场,意识到自己不是他们的对手,便选择了离开,表面上是为了不与他们冲突。

“哎!”于右任长叹一声,拿出一盒香烟,抽了一支,陷入沉思。

胡适和徐志摩随后来到王至诚的面前,靖尧和柳叶借此机会悄然退去。王至诚侃侃而谈:“文化与教育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出路和长远计划,唯有文化教育才能拯救中国。”

胡适也表示:“欧美之所以有今日的灿烂文化,得益于几百年来留存下来的大学。看看西方国家的领袖人物,哪个不是在大学中培养出来的?即使是其他领域的人物,也都是受到大学教育深刻影响的。而中国有些华教会大学,却掌控着我们的教育权,逼迫学生学习他们的宗教,稍有不从就随意开除,这样的做法实在不可理喻!”

王至诚回应道:“面对这样的行为,仅仅依靠舌战和笔战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强制他们立案!”

“强制会不会引发事端?我们要保持冷静处理。”胡适担心地说。

徐志摩轻拍王至诚的肩膀,鼓励道:“贤弟,回国后你想在哪高就?”

胡适笑道:“至诚兄可是留日的高材生,新月社能得贤才,必是如虎添翼啊!”

王至诚则谦虚地回应:“你们怎么能瞧得起普罗大众和没有文化的下里巴人呢?其实,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让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知识,而不是只为少数人服务。”

徐志摩见气氛渐渐轻松,便说道:“厉麟似在德来信中多次提到王至诚,闲时可到新月书店一座……”说着,他便与胡适准备离开。

就在此时,张道藩一脚踏进门里,声音洪亮地问:“大家谈得是‘教育救国’吗?”他的突然出现引起了一阵低声议论:“张道藩来此做什么?”

张道藩,字卫之,夜郎人,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是一位美术教育家。1919年底,他西渡英国,凭着一身才气,于1921年成为伦敦大学学院美术部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留学生。在留学期间,他结识了着名画家徐悲鸿和陈立夫,成为后者的挚友。张道藩于1926年国立岛城大学教务长期间,与一位名叫苏珊的法国姑娘结婚,并收养了一女。还与徐悲鸿的夫人蒋碧微有说不清的关系。不久,这样一个人物却加入了国字号,致力于美术教育事业。

然而,在1927年1月,张道藩因常出入于贵阳各学校而遭到当地军阀、省长周西成的猜忌。适逢贵阳南门外的一处兵工厂失火,周西成以此为借口将张道藩等人逮捕入狱,并严刑拷讯。经过国字号元老平刚的保释,张道藩于9月逃离贵阳,途经广州和香江回到上海,逐渐成为陈氏兄弟一手创办的cc派的骨干人物。近日,他突然接到毛人凤的电话举报,便匆匆赶来。

“慌什么?我们不是讨论国共两党政治问题,而是讨论文化教育问题。大家坐下。”于右任示意与会者们坐好,试图缓和紧张的气氛。

在于右任的引导下,众人纷纷坐下,屋内的氛围渐渐稳定下来。张道藩目光扫过一圈,认真说道:“文化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当前的局势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思考如何将教育与国家的未来结合起来。”

王至诚点头赞同:“确实如此,教育绝不能脱离社会实际,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才。”

胡适补充道:“我们必须关注教育内容的多样化,不能让某一特定的意识形态主导我们的教育。”

徐志摩则充满激情地说道:“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要为中国的未来贡献力量,推动文化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众人相互激励,讨论的热情也随之高涨,面对社会变革的关键时刻,如何履行中国文化教育的使命,王至诚站在胡适、徐志摩一边,而张道藩却极力推崇西学和东洋学,于是两派争论起来。

“这是在中国!我们要办自己的教育,收回他们的教育权!”王至诚竟然拍了桌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