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医圣传 > 第262集:《马里亚纳药方》

医圣传 第262集:《马里亚纳药方》

作者:竹晴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0 20:44:35 来源:小说旗

《马里亚纳药方》

第一章:深渊下的眩晕

马里亚纳海沟,这片漆黑深邃的世界,像地球脸上一道神秘而危险的疤痕。“探索者号”深海科考船如同一片脆弱的叶子,漂浮在这片蔚蓝的“疤痕”之上。船身随着海面的细微波动轻轻摇晃,而在它下方数千米处,是人类知之甚少的高压黑暗王国。

陈宇站在舰桥旁的观察窗前,手里捧着一本有些年头的线装书——《海药本草》。书页泛黄,墨迹却依然清晰。作为“探索者号”上唯一的中医,他的存在在这支以物理学家、生物学家、海洋学家为主的团队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陈宇知道,在这极端环境下,传统医学或许能提供一些现代科技尚未触及的视角。

“陈医生,准备下潜了。”船长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带着金属特有的质感。

陈宇点点头,将书小心收好,换上厚重的深海作业服。他跟随团队,走进了狭小的载人潜水器“深渊之眼”。随着舱门缓缓关闭,金属的冰冷触感透过手套传来,耳边是压缩机启动的嗡嗡声。

“下潜开始。”

潜水器如同一块石头,坠入深蓝色的海水。窗外的光线迅速被吞噬,很快,只剩下潜水器自身发出的探照灯光,在无尽的黑暗中劈开一条狭窄的光路。压力计的指针稳步攀升,每下降一米,都意味着环境更加严苛。

目标区域是一处名为“黑烟囱”的深海热泉口。那里水温极高,富含硫化物,却奇迹般地孕育着独特的生态系统。团队的任务是采集样本,研究极端环境下的生命形态,以及寻找可能的资源。

陈宇的心情有些复杂。他既为即将见到的奇观感到兴奋,也隐隐担忧着团队成员的身体状况。深海高压环境,除了对设备的巨大考验,对人体也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其中,高压神经综合征(hpNS)是最让他担心的问题之一。这是一种在高压环境下发生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会导致眩晕、恶心、肢体震颤,甚至影响思维能力,在进行大深度、长时间作业时尤为常见。

潜水器终于抵达了热泉区。透过舷窗,陈宇看到了令人震撼的景象:黑色的热泉口喷出滚烫的、富含矿物质的水流,如同海底的“火山”。周围,色彩斑斓的管状蠕虫、巨大的贝类和盲虾构成了一个完全不依赖阳光的生态系统。

“太美了……”生物学家李薇轻声感叹,手指飞快地操作着机械臂,采集着管状蠕虫的样本。

团队成员各司其职,紧张而有序地工作着。时间在高压和寂静中缓慢流逝。然而,就在任务进行到一半时,意外发生了。

“我……我有点晕……”负责操作机械臂的年轻工程师小王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他的呼吸变得急促,双手开始不受控制地轻微晃动。

“怎么了,小王?”李薇立刻关切地问。

“头……头好晕,天旋地转的……”小王的脸色在舱内惨白的灯光下显得更加难看,他闭上眼,试图稳住自己,但身体却不由自主地向一侧倾斜。

“高压神经综合征!”陈宇心中一紧,立刻判断出状况。他迅速靠近小王,检查他的瞳孔和脉搏。“脉搏快而弱,瞳孔反应有些迟钝。李薇,帮我扶住他,保持他呼吸顺畅。”

他一边说着,一边从随身携带的急救箱里取出血压计和血氧仪。血压偏低,血氧饱和度也有所下降。这是典型的hpNS症状,随着深度增加和时间延长,可能会进一步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必须尽快缓解症状,或者上升到较浅的深度。”船长的声音从通讯频道传来,带着焦虑。但此时任务尚未完成,而且紧急上升也存在风险。

陈宇皱紧眉头。他看着窗外那些在热泉口附近摇曳的管状蠕虫,脑海中忽然闪过《海药本草》里的一段记载:“龙涎香,出大食国,其龙多蟠伏于洋中大石,吐涎沫,水沫凝结,入水能定惊,除眩……”

龙涎香定惊……眩晕……高压导致的神经紊乱……这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陈宇的思绪快速运转。龙涎香是抹香鲸的分泌物,性温,有开窍化痰、定惊安神的作用。而眼前的管状蠕虫,生活在高压、硫化物丰富的极端环境中,它们的体内是否含有类似的活性成分?

“李薇,”陈宇突然开口,“刚才采集的管状蠕虫样本,能不能立刻做一个初步的成分分析?重点看看有没有类似萜类、甾体或者含硫的活性物质。”

李薇愣了一下,但看到陈宇严肃的表情,立刻点头:“好!我马上用便携光谱仪试试。”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小王的症状没有明显改善,甚至出现了轻微的恶心。陈宇一边用中医的手法轻轻按压他的内关、足三里等穴位,试图通过经络调节来缓解不适,一边焦急地等待着分析结果。

“陈医生,初步光谱分析显示,这些管状蠕虫的体内提取物中,含有一种结构特殊的硫基化合物!”李薇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而且,从光谱特征看,它可能具有抑制神经兴奋传导的潜力!”

陈宇心中一喜:“太好了!这可能就是我们需要的东西!”

第二章:铜壶的启示与钛合金的智慧

找到了可能的有效成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陈宇小心翼翼地提取了少量管状蠕虫的组织液,准备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然而,没过多久,他就发现,这些提取物在常温常压下极不稳定,很快就失去了活性,颜色也从清澈变得浑浊。

“怎么回事?”李薇凑近观察,“稳定性这么差,根本没法保存和使用啊。”

陈宇眉头紧锁。这确实是个大问题。在深海作业中,不可能随时提取新鲜的管状蠕虫,必须找到一种能够稳定保存这些活性成分的方法。他尝试了几种常用的低温保存和化学稳定剂,但效果都不理想。硫基化合物非常活泼,极易被氧化。

“难道这条路走不通吗?”一名团队成员有些沮丧地说。

陈宇没有放弃。他再次翻开《海药本草》,希望能从中找到更多线索。龙涎香的保存方法?书中并未详细记载。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远,想到了故宫博物院里的那些文物。他曾有幸参观过,其中有一件明代的“海马铜壶”,让他印象深刻。那是一件精美的青铜器,据说具有独特的防腐保鲜功能,能让壶内的物品长时间保持新鲜。

“海马铜壶……防腐原理……”陈宇喃喃自语。铜壶本身的材质?还是它的结构?他努力回忆着那铜壶的样子:壶身镂空,设计精巧,据说内部可以形成一种特殊的微环境。

“会不会是利用了某种隔绝氧气的原理?”陈宇的眼睛亮了起来,“深海环境本身就是高压、低氧的,如果能模拟那种环境,是不是就能减缓氧化?”

但如何模拟呢?在潜水器或者科考船上,无法维持深海的高压环境。陈宇的目光落在了实验室里的钛合金材料上。钛合金强度高、耐腐蚀,是深海设备的常用材料。

“有了!”陈宇突然站起来,“我们可以仿制一个‘海马铜壶’!用钛合金做壶身,设计成镂空结构,利用深海的压力差来形成一个惰性气体环境!”

他迅速画出一个草图:壶身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是坚固的钛合金,内层镂空,中间可以注入惰性气体(如氦气)。当潜水器在深海时,外界的高压会挤压外层,使内层的惰性气体环境更加稳定,隔绝氧气,从而保护内部的提取物。而当需要使用时,通过特殊的阀门控制,在保持惰性环境的前提下取出提取物。

“这想法太妙了!”李薇看着草图,眼中闪烁着光芒,“利用深海本身的压力作为动力,形成一个被动的惰性保护系统,不需要额外的能源,还能完美适配深海环境!”

说干就干。团队里的机械工程师立刻根据陈宇的设计,开始用3d打印技术制作钛合金壶的原型。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他们需要精确计算壶身的厚度、镂空的结构以及阀门的密封性,确保在7000米深海的巨大压力下,壶体不会变形,内部的惰性气体环境也不会被破坏。

与此同时,陈宇和李薇继续对管状蠕虫的提取物进行研究。他们使用核磁共振光谱分析技术,深入解析硫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结果令人振奋:这种硫基化合物能够特异性地与神经细胞膜上的某些离子通道结合,阻断神经兴奋的过度传导,从而缓解hpNS引起的眩晕和神经紊乱症状。它的作用机制,与《海药本草》中记载的龙涎香“定惊”功效,在现代医学层面得到了印证。

钛合金“海马壶”的原型终于制作完成。陈宇小心翼翼地将管状蠕虫的提取物装入壶内,充入氦气,密封。然后,他们将壶放入一个模拟深海高压环境的实验舱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打开壶盖,提取物依然保持着清澈的状态,活性检测显示,硫基化合物的含量几乎没有损失。

“成功了!”实验室里响起一片欢呼。

接下来,是将这种提取物制成适合在深海环境中使用的药剂。考虑到潜水员穿着厚重的作业服,口服或注射都不方便,陈宇提出了透皮给药的方案——制作一种“深海定眩贴”。

他们选用了一种特殊的医用高分子材料作为基质,将稳定保存的硫基化合物均匀分散其中。这种贴片具有良好的黏性和透皮性能,能够让药物通过皮肤缓慢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发挥作用。

第三章:深海定眩贴与85%的奇迹

“深海定眩贴”的初步样品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临床试验。第一个志愿者,竟然是已经恢复了一些,但仍心有余悸的小王。

“陈医生,我相信你。”小王看着手中薄薄的、几乎透明的贴片,眼神坚定。

陈宇点点头,仔细地将贴片贴在小王耳后翳风穴附近的皮肤上。这个穴位在中医理论中与耳部经络相关,常用于治疗眩晕等病症。

为了确保安全,团队先在较浅的深度(约3000米)进行了测试。小王佩戴着贴片,再次进入潜水器。这一次,他明显感觉好多了,虽然仍能感觉到压力带来的轻微不适,但那种天旋地转的眩晕感大大减轻了。

初步测试成功,给了团队巨大的信心。接下来,是真正的考验——在7000米的深海热泉区进行长时间作业测试。

“探索者号”再次抵达目标区域。这一次,所有参与深海作业的潜水员都在指定穴位贴上了“深海定眩贴”。陈宇留在母船上,通过实时通讯和生理监测系统,密切关注着每一位潜水员的身体状况。

潜水器缓缓下潜,压力计的指针指向了7000米。窗外是更加彻底的黑暗,只有热泉口的光芒显得格外诡异。

作业开始了。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通讯频道里,传来的是潜水员们有条不紊的工作汇报,没有了之前的颤抖和焦虑。

“陈医生,我感觉很好,没有头晕的迹象。”小王的声音清晰而稳定。

“李薇,样本采集进展如何?”船长问道。

“一切顺利,船长。高压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似乎很小。”李薇的声音带着轻松。

陈宇紧盯着监测屏幕上的各项生理指标:心率、血压、血氧、脑电波……大部分潜水员的指标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尤其是与眩晕相关的前庭功能指标,波动幅度明显小于未使用贴片的情况。

这次作业持续了比上次更长的时间。当潜水器终于带着满满的收获,缓缓升上海面,舱门打开的那一刻,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轻松的笑容。

“太棒了!陈医生,你的定眩贴太神奇了!”小王第一个冲出来,激动地握住陈宇的手,“我在下面待了这么久,除了刚开始有点不适应,后面几乎感觉不到眩晕了!”

其他潜水员也纷纷表示赞同。

接下来的数据分析更是令人振奋。通过对比使用“深海定眩贴”前后的眩晕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团队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果:在7000米深海作业中,眩晕发生率相比未使用时降低了85%!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船长拍着陈宇的肩膀,眼中充满了赞赏,“陈医生,你不仅用中医的智慧解决了我们的难题,更将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消息很快传回了国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深海定眩贴”的成功,不仅为深海科考和作业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更开创了中医在极端环境医学应用中的新领域。

陈宇站在甲板上,望着广阔的海洋,手中再次拿起那本《海药本草》。海风拂过书页,仿佛带来了千年之前先人们的智慧低语。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在这片深邃的海洋里,在悠久的传统医学宝库中,还有更多的奥秘等待着被发现,更多的可能等待着被探索。

马里亚纳海沟的黑暗深渊,因为一个古老药方的启示和现代科技的智慧,绽放出了希望的光芒。而“深海定眩贴”的故事,也将作为一个融合传统与创新的典范,被载入深海探索和中医药发展的史册。它不仅是一个医学上的突破,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古老的智慧与未来的可能,证明了在人类探索未知的道路上,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都可以携手同行,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