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医圣传 > 第218集:水下中医研究

医圣传 第218集:水下中医研究

作者:竹晴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0 20:44:35 来源:小说旗

水下中医:为水下作业人员健康奠基的探索

水下作业领域广泛,涉及海洋资源开发、桥梁建设、船舶维修等诸多关键行业。水下环境的特殊性,如高压、低温、潮湿以及高噪音等,给水下作业人员带来了一系列健康威胁。职业病频发不仅影响作业人员的生活质量,也对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挑战。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在预防、治疗疾病及养生保健方面拥有独特理论与丰富实践经验。将中医理念与技术引入水下作业环境,针对水下作业人员职业病开展研究,研发适配的中医保健设备与产品,有望为水下作业人员健康开辟全新路径。

一、水下作业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一)高压环境危害

1. 减压病:水下高压环境中,作业人员呼吸的气体中氮气等惰性气体在高压下会大量溶解于血液和组织中。当作业完成快速上浮减压时,气体溶解度迅速降低,这些溶解的气体形成气泡,阻塞血管或压迫周围组织,引发减压病。症状轻者皮肤瘙痒、关节疼痛,重者可能出现肢体瘫痪、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2. 高压神经综合征:长时间处于高压环境,神经系统会受到影响,出现高压神经综合征。表现为震颤、眩晕、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等,严重干扰作业人员正常工作与生活。

(二)低温与潮湿影响

1. 体温调节障碍:水下温度普遍较低,尤其是深海区域。人体在低温水中散热速度极快,易引发体温调节障碍。当核心体温降至35c以下,就会出现低体温症,导致身体寒战、意识模糊、心率和呼吸减慢,严重时可致心跳骤停。

2. 风湿性疾病:长期处于潮湿的水下环境,关节和肌肉容易受到寒湿侵袭,增加风湿性关节炎、肌肉劳损等疾病的发病风险。这些疾病初期表现为关节酸痛、肌肉僵硬,随着病情发展,会影响关节活动功能,降低作业人员劳动能力。

(三)噪音危害

1. 听力损伤:水下作业设备如潜水装备的供气系统、水下切割与焊接设备等会产生高强度噪音。长期暴露在这种噪音环境中,作业人员的听力会受到损害,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永久性耳聋。

二、中医对水下作业职业病的认识与理论基础

(一)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脏腑、经络、组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水下作业人员所患职业病虽症状表现在局部,如关节疼痛、听力下降等,但从整体观念出发,这些症状与人体整体阴阳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密切相关。例如,低温潮湿导致的关节疾病,不仅是关节局部的病变,还与人体阳气不足、气血不能温养关节有关。通过调整人体整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可改善局部症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辨证论治

1. 辨证:针对水下作业职业病,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收集患者症状、体征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对于减压病,若患者出现肢体疼痛、皮肤瘀斑,可辨证为气滞血瘀证;对于低体温症导致的寒战、四肢厥冷,可辨证为阳气虚衰证。

2. 论治:根据辨证结果制定相应治疗原则与方法。对于气滞血瘀型减压病,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治法,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对于阳气虚衰型低体温症,采用温阳救逆的治法,可选用四逆汤加减。

(三)经络学说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水下作业人员受到的各种伤害,可通过经络传导影响脏腑功能。中医可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从而预防和治疗疾病。例如,按摩足三里、关元等穴位,可增强人体阳气,提高机体抗寒能力,预防低温潮湿导致的疾病;针刺听宫、听会等穴位,可改善耳部气血循环,防治听力损伤。

三、水下中医预防与治疗职业病的方法探索

(一)中药内服

1. 抗寒温阳方:针对低温潮湿环境易导致的阳气虚衰,研发抗寒温阳方。方剂组成可包括附子、干姜、肉桂、黄芪等。附子、干姜温补肾阳,肉桂散寒止痛,黄芪补气固表,增强人体阳气,提高抗寒能力。在作业前或作业间歇服用,可预防低体温症、风湿性疾病等。

2. 活血化瘀方:对于减压病等因气血瘀滞导致的疾病,研制活血化瘀方。以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为主要药物。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当归、川芎养血活血,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和治疗因气泡阻塞血管导致的症状。

(二)针灸推拿

1. 针灸:在水下作业前,选取特定穴位进行针灸,如针刺合谷、内关等穴位,可调节人体气血运行,增强机体适应能力。对于已患职业病的人员,根据辨证选取相应穴位。如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选取病变关节周围的穴位及足三里、阴陵泉等健脾利湿穴位;治疗听力损伤,选取耳部周围穴位及肾经穴位,因为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通过补肾可改善听力。

2. 推拿:作业后进行全身推拿,可缓解肌肉疲劳,促进血液循环。重点推拿颈部、肩部、腰部、四肢等部位。对于关节疼痛患者,采用揉、按、推、拿等手法,松解关节周围粘连组织,改善关节活动功能。

(三)中医食疗

1. 温热滋补食疗:为增强水下作业人员抗寒能力,推荐温热滋补食疗方。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具有温中补血、调经散寒的功效。羊肉性温热,可补肾壮阳、温中暖胃;当归补血活血;生姜散寒解表。经常食用,可提高机体阳气,预防低温相关疾病。

2. 益气养血食疗:针对长期水下作业导致的气血不足,可采用益气养血食疗方,如红枣桂圆粥。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桂圆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二者与大米同煮,可起到益气养血的作用,提高机体抵抗力。

四、适合水下使用的中医保健设备与产品研发

(一)水下针灸辅助设备

1. 设计思路:传统针灸需专业人员操作,且在水下环境实施难度较大。研发一种自动化、简易化的水下针灸辅助设备。该设备采用一次性无菌针具,通过电子控制系统精确控制进针深度和角度。针具外覆防水涂层,确保在水下安全使用。

2. 功能特点:设备可预设多种针灸方案,根据不同穴位和病症选择相应模式。具有实时监测功能,能反馈针具在体内的状态,保证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同时,设备小巧轻便,便于携带至水下作业现场。

(二)水下推拿按摩装置

1. 设计理念:考虑到水下作业人员难以得到及时的推拿按摩服务,设计一款可穿戴式水下推拿按摩装置。装置采用柔软、防水的材料制成,可贴合人体不同部位。内置多个按摩头,通过微型电机驱动,模拟中医推拿手法,如揉、捏、滚等。

2. 应用优势:作业人员在水下作业过程中,可根据自身需求开启按摩装置,缓解肌肉疲劳。装置可通过无线连接手机App,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需求定制按摩程序,实现个性化保健。

(三)中药浸泡防护装备

1. 研发原理:将中药有效成分融入防护装备材料中。如选取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提取其有效成分,采用特殊工艺与潜水服、手套等防护装备的面料相结合。作业人员穿着该装备时,中药成分可通过皮肤渗透,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2. 效果预期:长期穿着这种中药浸泡防护装备,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抗寒、抗湿能力,预防风湿性疾病、皮肤病等水下职业病。

水下作业人员面临的健康问题严峻,中医在预防和治疗水下作业职业病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深入研究中医理论与水下作业环境特点相结合,探索有效的中医预防和治疗方法,并研发适合水下使用的中医保健设备与产品,能够为水下作业人员的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与实践,不断完善水下中医保健体系,推动水下作业行业健康发展。同时,要注重培养既懂中医又熟悉水下作业环境的专业人才,确保中医技术在水下作业领域得到准确、有效的应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