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医圣传 > 第7章 医门传承的考验

医圣传 第7章 医门传承的考验

作者:竹晴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0 20:44:35 来源:小说旗

医门验道

暮春时节,青岚山巅的云雾比往日稀薄了三分。叶尘站在竹屋前,望着山道上那抹青灰色身影踏雾而来,掌心微微发潮。他知道,今日之后,自己在都市里创下的那些医名,都将化作医门考核簿上的几行墨迹。

“尘儿,别来无恙?”玄霄子的声音混着松涛飘来,鹤氅下摆沾着几片山桃花瓣。他身后跟着三名弟子,手中捧着半人高的檀木匣,铜扣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叶尘单膝跪地,行过医门弟子礼:“师父千里奔波,弟子惶恐。”

玄霄子抬手虚扶:“不必多礼。听闻你在江州治好了陈老将军的寒骨疽,又在沪上破解了西医断言的‘植物人’病案,医门弟子行走市井,本就该以活人济世为要。但医道如沧海,你可还记得入门时我教你的‘三忘’?”

“忘名、忘利、忘己。”叶尘垂眸作答,余光扫过檀木匣——那是医门“验道匣”,只有接受传承考验的弟子才能见到。

玄霄子颔首,袖中三道黄纸飘出,分别落在石桌上:“此去三月,你在都市行医三十七案,我挑了三桩最棘手的。今日不考活人,只验医理。”

第一卷:寒蝉凝露

第一张黄纸上,墨字如冰棱:“滇南苗寨,少女阿朵,双十年华,冬日发病,身覆薄霜而体温如常,脉象若寒蝉振翅,七日水米不进,腹内似有冰核轮转。”

叶尘指尖划过纸面,忽然想起三年前在湘西见过的“雪蚕症”,但症状又有不同。医门典籍《寒症汇要》里记载过“玄冰之体”,需用天山雪参入药,配合“玄霄针法”引动体内阳气。但病案中提到“腹内冰核”,更像是《苗疆异病录》里的“寒螭结”——一种由极寒之气凝聚的无形病邪。

他闭目回忆,当年随师父进山采药时,曾在雪顶见过一种蓝鳞蚯蚓,当地山民称之为“寒蝉蚓”,其黏液遇寒则凝,遇热则化。若将之焙干入药,辅以“离火灸”逼出病邪……

“弟子需借验道匣中的《苗疆异病录》残页。”叶尘开口。

玄霄子抬手,一名弟子上前打开檀木匣,取出泛黄的绢帛。叶尘指尖在绢帛上掠过,忽然停在“寒螭结”条目:“寒螭者,天地阴寒之气所化,非药石可破,需以‘玄冰针法’定其形,再以‘赤阳手’化其质,辅以雪参汤固本。”

他抬头道:“此病需分三步:先以银针封任脉三关,阻止寒邪游走;再以掌心赤阳真气融化腹内冰核;最后用千年雪参炖乌鸡,连服七日。但患者身处滇南,雪参难寻,可用当地‘冰棱草’晒干后研粉,以温黄酒送服,暂代雪参功效。”

玄霄子抚须微笑:“《苗疆异病录》残页只有治法,你却能想到以冰棱草替代,可见不拘泥典籍。但‘赤阳手’需练至第三层方能施展,你在都市中可曾荒废内功?”

叶尘挽起衣袖,掌心向上。淡金色的真气在掌心流转,如一团暖雾,石桌上的山桃花瓣轻轻颤动——正是医门“赤阳诀”第二层巅峰的征兆。

第二卷:双面修罗

第二张黄纸,字迹狂草如刀:“关中汉子,年三十有五,晨起时左脸如寒霜覆面,右脸却火烧般红肿,言语时左右脸表情相悖,医者皆称‘鬼上身’,实则中了双面蛊。”

叶尘瞳孔微缩。双面蛊,记载于《滇黔蛊毒经》,是苗疆“双生蛊”的一种,需雌雄二蛊分别植入左右脸面,发作时操控肌肉神经,状若两人同脸。但更棘手的是,此蛊必与“幻心草”配合使用,中蛊者会产生双重人格,若强行取蛊,轻者疯癫,重者暴毙。

他忽然想起半年前在江州遇到的戏子,因情感纠葛被下蛊,症状与这病案极为相似。当时他用“分心术”稳住患者心神,再以“引虫香”逼出蛊虫。但眼前病案更复杂,患者已出现“脸温差”,说明蛊虫已与血脉相融。

“需先断幻心草的药性。”叶尘沉吟,“幻心草喜阴,服下‘阳炎散’可使其失效。但双面蛊受药性刺激会疯狂撕咬,必须在鼻尖点‘醒神露’,同时用银针扎左右脸的地仓穴,让蛊虫误以为找到新宿主,再以‘吸蛊蛭’引出。”

玄霄子挑眉:“《滇黔蛊毒经》只说用‘血蝉蛭’,你为何用吸蛊蛭?”

“血蝉蛭生于南疆,关中难寻。”叶尘解释,“吸蛊蛭虽小,却喜食同类,且可在药铺买到活水蛭,以朱砂、麝香浸泡三日,便能替代血蝉蛭的功效。”

“妙!”玄霄子击掌,“医道贵在用变,你能根据地域药材灵活变通,正合医门‘活人不拘古法’的宗旨。”

第三卷:枯木逢春

第三张黄纸,字迹淡如青烟:“京都贵胄,年逾花甲,患‘枯木症’,全身肌肤干裂如树皮,指甲脱落,毛发皆枯,医者断言命不过月。”

叶尘心头一震。“枯木症”,医门记载中最神秘的病症之一,《青岚医典》称其为“血枯髓竭之相”,需用“还魂汤”配合“玉泉针法”,但药引“千年血参”百年难遇,且针法需在子时三刻,气血最弱时施针,稍有差池便会血崩而亡。

他想起师父曾说过,二十年前有位师叔曾遇到过类似病症,最终因药引不足而失败。此刻黄纸病案上没有提到药引,显然是考验他能否另辟蹊径。

“枯木症,病在血,根在肾。”叶尘缓缓道,“肾主水,司津液,血枯则津亏,津亏则肤枯。千年血参可补先天精血,但若无此物,可用‘紫河车’(胎盘)配合‘熟地、阿胶、龟甲胶’熬膏,先补后天气血。针法方面,改‘玉泉针’为‘三阴交、太溪、血海’三穴,以‘文火针法’缓缓催动气血,每日辰时施针,借初升阳气助药力。”

玄霄子忽然取出一个小玉瓶:“这是当年你师叔未能用完的‘血参露’,只剩三滴。若你用紫河车方,可敢在血参露中加两滴黄酒,以火性引动药效?”

叶尘盯着玉瓶,忽然想起《青岚医典》里的批注:“血参性阴,黄酒性阳,阴阳相激,可化磅礴生机。”但此法从未有人试过,稍有不慎便会灼伤经脉。

“弟子敢试。”他接过玉瓶,“血参露滴在紫河车膏上,黄酒需用二十年陈酿,温酒化膏,在辰时初刻服用,随后施针。三日后,患者掌心若现淡红,便是生机复燃之兆。”

玄霄子忽然长叹:“当年你师叔就是不敢用这‘阴阳激变’之法,才功亏一篑。医道如逆水行舟,畏首畏尾者终难大成。”

验道终章

暮色四合时,玄霄子从檀木匣最底层取出一本羊皮古籍,封面上“青岚秘要”四个金字在月光下流转。身后三名弟子同时跪地,行医门最高礼。

“此书传自青岚祖师,记载着医门核心医术与三十六道秘方,其中‘九转还魂针’‘五行生克汤’等,皆为不传之秘。”玄霄子将古籍递给叶尘,指尖在封面上轻轻一叩,“但记住,医术越高,责任越重。当年都市里那位被你治好的白血病患儿,其父母后来送来的黄金,你分文未取,这便是‘忘利’;面对权贵相逼,你宁可得罪也不滥用医术,这便是‘忘名’;为救中毒孩童,你以自身血为引,险些丢了性命,这便是‘忘己’。”

叶尘双手接过古籍,忽觉掌心一沉,羊皮纸上竟传来细微的脉动,仿佛有无数医道先贤的精魂在其中沉睡。他忽然想起初入医门时,在祖师像前发的誓言:“愿以手中针,解天下苦;愿以壶中药,渡世间人。”

“师父,都市里的病症远比山林复杂,西药、器械、人心……”叶尘抬头,眼中有火光跳动,“医门医术若想发扬光大,不能只藏在这青山之中。”

玄霄子大笑,鹤氅在风中扬起:“正是如此!当年祖师创医门,便是要‘悬壶入世’。你且看这古籍最后一章——”他伸手翻开泛黄的纸页,只见首页写着“都市医道篇”,字迹竟与叶尘在都市中记下的疑难病案如出一辙。

“三百年前,青岚医门就有弟子下山,在金陵、扬州等地行医,留下这些都市医案。”玄霄子语重心长,“如今你接过古籍,便要将医门医术融入市井,让青岚之花开遍天下。”

山风掠过,竹屋旁的青岚树沙沙作响,仿佛在呼应这跨越百年的传承。叶尘跪地,将古籍贴在额前,忽闻远处山脚下传来急促的马蹄声——那是江州方向,想必又有疑难病症在等着他。

“起来吧。”玄霄子抬手,“明日随我回山,将你在都市中的医案整理成册,传给门中弟子。记住,医道没有巅峰,只有永无止境的济世之路。”

月上中天时,叶尘独自坐在竹屋前,翻开“青岚秘要”,第一页便是祖师手书:“医乃仁术,无仁则术不灵;医乃活术,无变则术不达。”他轻抚过泛黄的纸页,忽然发现自己在都市中创下的“叶氏医案”,早已与古籍中的记载相互印证,仿佛一条绵延千年的长河,在他手中激起新的浪花。

山雾又起,却比来时清亮了许多。叶尘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掌心的古籍在发烫,那是医道传承的热度,也是千万患者的希望。他望向山下灯火闪烁的方向,嘴角扬起一丝微笑——属于青岚医门的都市传奇,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