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学神系统:爆肝高考全科满分 > 第124章 数据记录!无可辩驳的成果!

“深渊九号”实验室内,时间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按下了暂停键,又或者说,是被秦风实验台上那个正在稳定运行的,散发着淡蓝色微弱光晕,边缘还时不时跳跃着几缕细微电火花的“神秘装置”,强行拖入了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绝的“量子叠加态”。

空气凝固,落针可闻。

不,是连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听不见了!

因为所有人的呼吸,在看到那个如同“微型马赫环”雏形的奇迹般实验现象出现的那一刻,就已经……集体停止了!

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物理天才,此刻正如同被集体施了“美杜莎之凝视”一般,一个个保持着各种奇葩的姿势,僵硬在原地。

有的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鸵鸟蛋,眼神呆滞,口水顺着嘴角流下来都浑然不觉。

有的双手死死地捂着自己的心脏,脸色惨白,仿佛下一秒就要当场表演一个“心肌梗塞,原地去世”。

还有的,干脆两眼一翻,很识时务地……晕了过去,比如我们可怜的“小法拉第”周凯同学,他此刻正幸福地躺在冰凉的地板上,嘴角挂着一丝安详的微笑,似乎在梦里已经提前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并且正在和爱因斯坦、薛定谔等物理学巨匠们一起搓麻将。

而那些负责维持考场秩序的监考老师们,此刻的状态也没比考生们好到哪里去。他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活像一群在非洲大草原上突然看到哥斯拉大战奥特曼,并且奥特曼还掏出了一把AK47对着哥斯拉疯狂扫射的……嗯,土拨鼠。

至于在实验大楼中央监控室内,通过高倍率、高清晰度、多角度、无死角监控摄像头,全程“围观”了秦风那一系列“手搓黑科技”神操作的“物理阎王”张院士,以及王教授、李教授等一众物理学界泰斗和大佬们,此刻更是……集体失语,集体石化,集体怀疑人生!

他们感觉自己的大脑,像是被一颗……不,是被一万颗以超越光速的速度,从四面八方,无死角地撞击过来的,蕴含着“宇宙大统一理论终极奥秘外加平行宇宙通行证和时间机器设计图纸”的“上帝粒子中的VIp粒子”同时正面轰击!瞬间化为一片混沌,什么牛顿三大定律,什么麦克斯韦方程组,什么狭义相对论,什么广义相对论,什么量子力学,什么量子场论,什么弦理论,什么m理论……统统见鬼去吧!

眼前这个……

这个由一个不满十八岁,乳臭未干,甚至可能连胡子都还没开始发育(至少在他们这些胡子拉碴,发际线堪忧的老家伙看来是这样)的高中生!

用一堆在他们看来连“工业垃圾中的废品,回收站看了都想报警,并且还要倒贴三块钱处理费”的“破铜烂铁中的战斗机”!

在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实验的考场上!这个代表着华夏中学生物理实验最高水平,同时也以“题目变态,器材坑爹,环境恶劣,能活着出来就算成功”而闻名遐迩的神圣(或者说是魔鬼)殿堂!

在短短不到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内!

“随手”那么一搓,一揉,一捏,一粘,一通电,再画上几道他们完全看不懂,但又感觉“不明觉厉,恐怖如斯,仿佛蕴含着宇宙大道至理名言”的“神秘符文”……

就……就搓出了一个……

一个能够稳定地,清晰地,无可辩驳地……观测到某种……某种超越了现有高中物理,甚至超越了绝大多数大学物理教材认知范畴的!某种……与传说中,只有在超高马赫数(通常大于5马赫)的超音速飞行器在稠密大气中高速飞行时,其头部或尾部才会产生的,由于空气被极度压缩和电离而形成的,如同钻石般璀璨夺目,又如同神迹般不可思议的圆盘状激波——“马赫环”(mach disk)效应,有着某种惊人相似之处,甚至在某些核心物理机制上可能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妙的……

微弱,却又无比震撼,无比妖异,无比……令人感到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战栗和……顶礼膜拜冲动的……

“准黑科技”的……雏形?!

“咕咚……”

不知是谁,艰难地咽了口唾沫,那声音在这死寂得如同宇宙热寂后的绝对虚无般的实验室里,清晰得如同在每个人耳边引爆了一颗小型氢弹。

“这……这……这特么……是……是……是幻觉吧?!”一位来自京城代表队,以心理素质过硬,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着称的“冷面学神”,此刻也终于绷不住了,他使劲地揉着自己的眼睛,声音都有些发颤,“我……我一定是连续熬夜刷题太多,出现神经衰弱,产生幻视幻听了!对!一定是这样!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有人能用一堆破烂……搓出这种……这种只存在于科幻电影里的玩意儿?!”

“如果……如果这不是幻觉……”他旁边一位来自魔都队的,以逻辑严谨,思维缜密着称的“人形计算机”,此刻也面无人色,嘴唇哆嗦着说道,“那……那我们……我们之前辛辛苦苦搭建的那些……那些所谓的‘精密实验装置’……岂不都成了……成了笑话?!”

此言一出,周围那些好不容易从石化状态中勉强恢复了一丝神智的考生们,顿时感觉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一万只无形的铁锤狠狠地锤击了一下,差点当场表演一个“集体心肺功能骤停”。

是啊!

他们辛辛苦苦,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耗费了无数脑细胞和体力,试图用那些“丐版”的精密仪器,去搭建一个能勉强工作的实验平台,结果……要么是光路调不出来,要么是信号淹没在噪声里,要么……干脆就是石英扭丝当场表演一个“原地去世”!

可眼前这个秦风……

他居然……他居然用一堆在他们看来连“垃圾”都算不上的“破铜烂铁”,就这么“随手”一搓,一揉,一捏,一粘……

就搞出了这么一个……这么一个能稳定地展现出超越他们认知范畴的“神级”实验现象的……“黑科技”装置?!

这……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怎么就特么的比地球到仙女座星系的距离还要遥远呢?!

难道……难道这个秦风,真的是某个高等文明派来他们这个低等文明进行“技术扶贫”和“智商碾压”的“天降猛男”?!

就在整个实验大厅陷入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眼前这“奇迹般”的实验现象惊得目瞪口呆,灵魂出窍,三观尽碎,开始怀疑宇宙的真实性和物理学存在的意义时——

作为这场“风暴”的中心,那个亲手创造了这个“奇迹”的始作俑者——秦风,却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从容不迫的模样。

仿佛他刚才做的,不是什么“手搓准黑科技,震惊全世界”的壮举,而只是……嗯,在自家厨房里,用电饭锅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米饭,顺便还煎了两个荷包蛋一样,平平无奇,不值一提。

只见他好整以暇地从实验台的抽屉里,拿出了一本崭新的实验记录本和一支看起来就很有“学霸”气息的派克钢笔(没错,又是这支在上午数学和物理理论考试中已经“大杀四方,饮血无数”的传奇钢笔)。

然后,在全场数百双充满了震惊、困惑、不解、骇然、恐惧、以及……一丝丝难以言喻的崇拜与敬畏的目光注视下,秦风平静地走到那个依旧稳定地散发着淡蓝色微弱光晕,边缘还时不时跳跃着几缕细微电火花的“秦氏独门秘制·超级无敌宇宙第一·丐版微型马赫环简化验证装置(豪华升级版pLUS)”前。

他并没有急于去解释什么,也没有理会周围那些已经快要因为过度震惊而当场“原地爆炸”的考生和监考老师。

他只是……极其冷静,极其专注,极其……专业地,开始记录实验数据!

他那双被【鹰眼级精密感知】能力强化到极致的眼睛,如同两台超高分辨率的显微摄像机,仔细地观察着那个“微型马赫环”的形态、尺寸、颜色、亮度、以及其边缘那些微弱电火花的频率和分布特征。

他那双同样被强化到极致的耳朵,则如同两部超高灵敏度的拾音器,仔细地分辨着从装置中发出的,极其微弱,但在他听来却如同天籁般的……“嗡嗡”声,以及空气中因为等离子体放电而产生的,几乎无法察觉的……“嘶嘶”声。

他甚至……他甚至还从口袋里摸出了一个……嗯,一个看起来像是……像是女生用来测量体温的……电子温度计?!(天知道他从哪里搞来的这种东西,难道是刘爱国老师继安全帽和十全大补汤之后,又友情赞助的“考场黑科技之体温反推环境温度法”?)

然后,他小心翼翼地,将那个电子温度计的探头,极其缓慢,极其轻柔地……靠近了那个散发着淡蓝色光晕的“微型马赫环”的边缘区域,似乎……似乎是在尝试测量其周围空气的微小温度变化?!

“他……他……他在干什么?!”监控室内,一直强作镇定,但此刻声音也有些发颤的“物理阎王”张院士,指着屏幕上秦风那“匪夷所思”的测量动作,失声惊呼道,“他……他难道是想……是想用这种……这种简陋到令人发指的手段,去定量分析那个‘微型马赫环’的能量耗散和热力学特性吗?!”

“这……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旁边一位主攻等离子体物理和高温气体动力学的老教授,也看得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他激动地挥舞着手臂,唾沫横飞地说道,“那种微弱的温度变化,别说用这种普通的电子温度计了,就算是用最精密的热电偶或者红外热像仪,在没有进行严格校准和屏蔽干扰的情况下,也根本不可能测量得准确!他……他这是在……在‘盲人摸象’!不,是‘盲人摸黑洞’啊!”

然而,秦风接下来的动作,却更是让这些物理学界的大佬们,集体……怀疑人生!

只见秦风在用电子温度计(以及他那堪比“人体热成像仪”的【鹰眼级精密感知】能力)进行了一番“玄学测量”之后,又从实验台上拿起了一把……嗯,一把看起来像是用来给小学生削铅笔的……塑料直尺?!

然后,他居然……他居然就那么大大咧咧地,将那把塑料直尺,凑近了那个散发着淡蓝色光晕的“微型马赫环”,开始……开始目测其直径、厚度、以及光晕的弥散范围?!

“噗——!!!”

监控室内,好几位平日里德高望重,不苟言笑的老教授,在看到秦风用塑料直尺去“测量”那个充满了“准黑科技”气息的“微型马赫环”时,终于再也忍不住了,一口刚刚喝进嘴里,还没来得及咽下去的八二年的珍藏版枸杞红枣桂圆莲子安神补脑益智养生茶,直接……喷了出来!

喷得满屏幕都是!

“他……他他他……他居然……居然用……用塑料直尺?!去……去测量那个……那个可能涉及到等离子体约束和激波压缩的……‘神迹’?!”一位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看起来仙风道骨,德高望重的院士,此刻也彻底失态了,他指着屏幕,手抖得像得了羊癫疯,声音都因为过度震惊而变得尖锐刺耳,活像一只被踩了尾巴的猫。

“这……这小子……他……他到底是真的胸有成竹,还是……还是在故意戏耍我们这些老家伙啊?!”另一位脾气比较火爆的教授,更是气得吹胡子瞪眼,差点当场表演一个“原地爆炸,化作漫天物理公式”。

他们实在无法理解,秦风明明已经创造出了如此惊世骇俗的实验现象,为什么……为什么在数据记录这个环节,却又表现得如此……如此“不专业”,如此“儿戏”,如此……令人啼笑皆非?!

难道……难道他之前那些“神操作”,都只是……瞎猫碰上死耗子?纯属运气?

就在所有人都对秦风这“返璞归真”甚至有些“离经叛道”的数据记录方式感到困惑不解,甚至开始产生一丝“不过如此”的轻视念头时——

秦风,却已经不紧不慢地,在他那本崭新的实验记录本上,写下了一连串……清晰、工整、却又充满了某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气息的……实验数据!

“微型马赫环稳定状态下核心区域直径:$3.2 \\pm 0.1 毫米。” “光晕弥散层厚度:约 \\0.5 \\pm 0.05 毫米。” “核心区域等离子体电子温度(估算值,基于简化模型与间接测量):约 \\1.2 \\times 10^4 开尔文。” “边缘电火花放电频率(峰值):约 \\2.5 \\pm 0.3 千赫兹。” “装置输入功率:\\12.5 \\pm 0.2 瓦特。” “能量转换效率(初步估算,未考虑所有耗散):约 \\0.8 \\pm 0.1$ %。”

“……”

当这些数据,通过高倍率的监控摄像头,清晰地呈现在监控室内那些物理学界大佬们的眼前时——

整个监控室,再次陷入了一种……一种比之前更加恐怖,更加令人窒息的……绝对死寂!

如果说之前他们是被秦风的“神操作”给惊呆了,那么现在,他们就是被秦风这些……这些看似“随手拈来”,却又精准得令人发指的实验数据,给……彻底吓傻了!

“这……这……这不可能!”那位主攻等离子体物理的老教授,看着屏幕上秦风记录的那个“核心区域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约一点二乘以十的四次方开尔文”,声音都因为过度震惊而嘶哑变形了,“这个温度……这个温度已经足以让空气发生显着的电离了!他……他到底是怎么……怎么用那么简陋的装置,产生并约束住如此高温的等离子体的?!而且……而且他还‘估算’出了温度值?!他……他凭什么估算?!他……他难道用的是……是‘肉眼光谱分析法’吗?!”

“还有那个能量转换效率!”另一位负责能源物理方向的专家,也看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百分之零点八!虽然看起来很低,但……但对于这种‘手搓’的,没有任何精密控制和优化设计的简易等离子体装置而言……这个效率……已经……已经高得有些……有些离谱了!这……这根本就不符合常理啊!”

“最……最可怕的是……是那些误差范围!”一位一直沉默不语,但此刻脸色却比白纸还要苍白的,以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见长的资深研究员,声音颤抖地说道,“你们看他记录的那些数据,每一个……每一个都标注了极其微小的误差范围!比如那个直径的±0.1 \\pm 0.1±0.1毫米,那个厚度的±0.05 \\pm 0.05±0.05毫米……他……他凭什么给出如此精确的误差估计?!他……他难道用的是……是【鹰眼牌人肉游标卡尺】和【秦氏独门玄学误差分析**】吗?!”

这一刻,所有监控室里的大佬们,都感觉自己的物理学信仰,像是被一万头狂奔的哥斯拉,用原子吐息,来来回回,反反复复,轰炸了九九八十一天!

他们穷尽毕生所学,也无法理解,秦风……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用一堆“破铜烂铁”,手搓出一个“准黑科技”装置,已经足够惊世骇俗了!

现在……他居然还能用“塑料直尺”和“电子温度计”,对这个“准黑科技”装置产生的,超越了他们认知范畴的实验现象,进行……进行如此精准的定量分析和数据记录?!

这……这已经不是“妖孽”或者“怪物”能够形容的了!

这……这是“神”!

是真正的……“物理学之神”降临凡间,来给他们这些凡夫俗子……上一堂关于“什么才叫做真正的实验物理学”的……公开课啊!

就在所有人都被秦风这“无可辩驳”的实验数据和“神乎其技”的测量手段惊得魂飞魄散,三观尽碎,开始怀疑宇宙的真实性和物理学存在的意义时——

秦风,却又做出了一个更加令他们……嗯,令他们差点当场表演一个“集体原地飞升,白日渡劫”的举动。

只见他好整以暇地合上了实验记录本,然后,拿起笔,在那张同样写满了各种“天书”般公式和推演的答题纸的空白处,开始……开始对那个“微型马赫环”现象产生的物理原理,进行初步的……解释和论证?!

他写道:

“关于本次实验观测到的‘微型马赫环’状等离子体辉光及边缘放电现象,本人初步推测其产生原理可能如下:”

“1. 局部高能量密度区的形成:通过特殊设计的微型电磁线圈(采用高磁导率铁氧体磁芯,并进行多层差分密绕,以增强局部磁场梯度)和经过优化的脉冲电流波形(利用滑动变阻器和电源内阻的非线性特性,产生短时高功率脉冲),在回形针靶材尖端附近的狭小区域内,形成了瞬时的高能量密度。这个能量密度,足以使周围空气发生雪崩式电离,形成初始的低温等离子体。”

“2. 磁约束与绝热压缩效应的初步体现:虽然本实验装置的磁场强度和约束能力远无法与托卡马克等大型核聚变装置相比,但在微观尺度下,通过精心设计的磁场位形(例如,利用永磁体和电磁线圈的组合,形成类似‘磁镜’或‘磁瓶’的局部约束结构),以及等离子体自身的抗磁性效应,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初始等离子体的初步约束和……绝热压缩。这种绝热压缩,会导致等离子体温度和密度的进一步升高。”

“3. 类马赫环激波结构的形成与简化验证:当高温高密度的微型等离子体团,在电磁力的驱动下,以极高的速度(可能接近或达到局部声速的数倍)喷射或膨胀时,其与周围相对静止的低温空气介质相互作用,可能会形成类似于超音速气流中的‘马赫盘’或‘马赫环’的激波结构。本实验中观测到的淡蓝色环状辉光,可能就是这种微型激波压缩和电离空气所产生的辐射。其边缘跳跃的电火花,则可能是由于激波阵面附近强电场导致的局部放电现象。虽然本装置极其简陋,无法进行严格的流体力学参数测量和马赫数标定,但从现象的形态、稳定性、以及与输入能量的初步关联来看,其与‘马赫环’效应的核心物理机制,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可比性。这可以视为一种……在极端简化条件下的,对‘微型马赫环’效应的……初步定性验证。”

“4. 关于‘第五种力’的遐想(纯属个人脑洞,不构成严谨科学结论):如果……如果我们将那个回形针靶材,替换成由不同宇称不守恒材料(例如某些手性晶体或放射性同位素)制成的微小球体,并且进一步提高弱测量系统的探测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那么……是否有可能……在该‘微型马赫环’的形态、稳定性、或者其辐射光谱的某些细微特征上,观测到由于可能存在的,与自旋或宇称相关的‘第五种力’(例如轴子场或暗光子等)的耦合,而产生的……极其微弱的,但可以被统计显着性累积的……反常信号呢?这或许……为在实验室尺度下,低成本、高效率地搜寻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充满想象力的……探索路径?”

当秦风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地写完这段堪称“石破天惊,颠覆三观,足以让全世界物理学家都当场跪下来唱征服”的“初步解释和大胆遐想”后——

整个“深渊九号”实验室,以及实验大楼的中央监控室内,彻底……陷入了一片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的大脑,都仿佛被格式化了一遍又一遍,除了“卧槽”、“牛逼”、“变态”、“非人类”、“给跪了”这些贫乏的词汇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其他可以用来形容自己此刻心情的语言!

秦风的这份数据记录!

秦风的这份原理解释!

其数据的(看似)准确性!其解释的(似乎)合理性!其思想的(绝对)前瞻性!其逻辑的(简直)完美性!

如同无数双无形的,由宇宙真理和物理学定律凝聚而成的巨手,狠狠地,无情地,反复地……抽打在每一个曾经对他的“神操作”产生过一丝一毫怀疑、不解、甚至轻视念头的人的脸上!

啪!啪!啪!啪!啪!

那声音,清脆响亮,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所有质疑,在这一刻,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那么的可笑可悲,那么的……不自量力!

无可辩驳的成果!

这,就是秦风,用他那超越时代的智慧和逆天的实力,向整个世界,发出的最强宣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