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游戏 > 困惑者的自救自问与自答 > 第55章 小说与白日梦

困惑者的自救自问与自答 第55章 小说与白日梦

作者:倒骑牛车慢行慢行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7-10 20:36:40 来源:小说旗

小说与白日梦有诸多相似之处。

对于读者而言,阅读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进入一场白日梦。当人们沉浸在小说的情节中,会暂时忘却现实世界的烦恼。比如,阅读一部浪漫爱情小说,读者会随着主人公的情感经历而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在经历一场甜蜜的恋爱,这和做白日梦时沉浸在美好幻想中的状态很像。

对于作者来说,创作小说的过程也可能源于白日梦。作者脑海中浮现出的虚构场景、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很多时候就像白日梦一样。这些白日梦般的想象素材经过作者的精心编排、艺术加工,就形成了一部完整的小说。例如,科幻小说作者可能在白日梦中幻想人类在宇宙中穿梭,与外星生物交流,然后把这些幻想细化成具体的小说情节,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科幻色彩的白日梦世界。

作家与白日梦之间存在着一种很有意思的关联。

从某种程度上说,白日梦可以为作家提供灵感。作家的头脑就像一个创意工厂,白日梦能让他们跳出现实的束缚,进入一个充满奇幻想象的空间。比如,一个作家在做白日梦时幻想自己身处一个魔法世界,那里有会说话的动物、能飞行的城堡,这些奇幻的元素就可以成为创作一部奇幻小说的素材。

而且,白日梦也是作家探索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方式。许多作家会在白日梦中重温过去的情感经历,或者设想各种可能的情感冲突。像有些爱情小说的情节,可能就是作家在白日梦中对爱情的憧憬、失落等复杂情感的演绎。不过,作家不是单纯地沉醉在白日梦里,他们会运用自己的写作技巧将白日梦转化为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文字让读者也能进入他们所创造的世界。

作家小说中的白日梦对他人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在情感方面,它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当作家把自己在白日梦中构建的情感世界通过小说展现出来,比如描绘出细腻的爱情、深厚的友情或者复杂的亲情,读者可能会从中找到自己情感的影子,获得慰藉。就像在一些治愈系小说中,读者被其中温暖的情感白日梦包裹,从而舒缓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负面情绪。

从认知角度看,小说的白日梦能够拓宽读者的视野。例如科幻小说作者凭借白日梦创作的关于未来世界的想象,包括先进的科技、全新的社会形态等内容,让读者接触到在现实中暂时无法体验的事物,启发他们对未来、对宇宙等进行新的思考,打破思维局限。

不过,也可能存在消极影响。如果小说中的白日梦包含过多消极、扭曲的价值观,如过度的拜金主义或者极端的个人主义,可能会对读者的价值观产生误导,让部分读者尤其是青少年陷入错误的价值判断中。

作家可以从几个关键方面着手来避免小说中的白日梦产生消极影响。

首先是价值观层面。作家应该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并且在创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这些价值观融入作品。比如在描绘财富追求时,不是单纯地宣扬拜金,而是强调通过正当努力获取财富。像在许多优秀的职场小说中,主人公虽然渴望成功和金钱,但他们是凭借自身的智慧、勤奋和团队协作来实现目标,这样的情节能引导读者树立健康的财富观。

其次是情节设置。要尽量避免宣扬极端和有害的行为。即使是在构建一些带有冲突性的情节时,也不应美化暴力、犯罪等不良行为。比如在悬疑小说中,犯罪行为不能被描述得具有吸引力,而应该着重展现正义的力量如何战胜邪恶,让读者明白犯罪的后果和正义的价值。

还有就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家应当塑造出具有正面品质的人物榜样。如果小说中有一个爱做白日梦的角色,不要让这个角色只是空想、堕落,而是可以让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白日梦变成现实,激励读者积极向上。同时,对于负面人物,要清晰地展现出他们的缺陷和后果,避免读者产生错误的模仿心理。

消极小说在一定范围内流行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从读者心理角度讲,一些人在现实生活中承受着较大压力,比如工作的疲惫、学业的负担或者人际关系的紧张。消极小说中的黑暗情节、悲剧色彩能够让他们找到情绪的宣泄口。例如,一些描写人生苦难和无奈的小说,能让读者在其中释放自己的压抑情绪,产生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

从市场和商业角度看,消极小说有时候会因为其“刺激性”而受到关注。出版方和媒体可能会为了追求销量和流量,对消极小说进行包装和推广。这些小说中耸人听闻的情节、反传统的价值观等容易引发话题讨论,从而吸引眼球。比如一些带有血腥、悬疑、暗黑风格的小说,其独特的风格在众多小说类型中比较突出,容易被市场选中并大力推广。

此外,部分作者可能是出于一种“真实展现”的目的来创作消极小说。他们认为社会和人生本来就存在阴暗面,通过小说把这些消极因素展现出来,是一种对现实的深度挖掘。不过,这种挖掘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就容易让小说走向纯粹消极的方向。

消极小说可能会给读者带来多种消极影响。

在情绪方面,它可能导致读者情绪持续低落。如果小说中充满了悲观、绝望的情绪,如描绘世界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读者长期沉浸其中,会容易被这种情绪感染。例如,一些以悲剧为主题的小说,主角不断遭受挫折和苦难,最后以悲惨结局收场,读者可能会产生无助感和抑郁情绪。

在价值观上,消极小说可能会扭曲读者的价值观。比如小说过度宣扬金钱至上、权力至上等观念,或者美化暴力、欺骗等不正当行为。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可能会受到误导,认为这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从而影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从行为角度看,消极小说可能会使部分读者产生模仿行为。当小说对犯罪、自杀等极端行为进行详细描绘,并且没有正确引导时,一些心理脆弱或者易受影响的读者可能会模仿这些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

新闻热点流量所创造的焦虑对人有诸多消极影响:

情绪方面

? 引发焦虑和不安:人们会因看到各种负面新闻热点而产生焦虑,如频繁曝光的社会冲突、灾难事故等,容易让人对社会环境产生不安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 导致情绪低落和抑郁:大量消极负面的热点新闻不断冲击,会让人感到无力、沮丧甚至绝望,若长期沉浸其中,可能会引发或加重抑郁情绪。

认知方面

? 注意力分散:人们的注意力容易被热点流量吸引,难以专注于工作、学习等重要事务,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

? 思维片面化:部分新闻热点为追求流量可能存在片面报道或夸大其词,容易误导人们形成片面、错误的认知,影响对事物的客观判断。

行为方面

? 跟风与盲目模仿:一些热点新闻可能会引发跟风和模仿行为,例如某些网红的极端行为或不良生活方式被报道后,可能会被部分人模仿。

? 过度关注虚拟世界:为了获取更多流量,一些新闻媒体或自媒体会不断推送各种热点新闻,让人沉迷其中,过度关注虚拟世界的信息,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实际问题。

价值观方面

? 价值观扭曲:一些流量至上的新闻热点可能会宣扬不良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长期接触可能会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发生扭曲,影响其行为选择和人生追求。

? 社会信任降低:部分虚假新闻或为博眼球而制造的热点事件,会让人们对新闻媒体和社会的信任度降低,甚至产生怀疑和抵触情绪,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要减少新闻热点流量对人的消极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自身层面

? 调整心态:意识到新闻热点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保持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当看到令人焦虑的新闻时,尝试进行自我暗示,告诉自己不要被情绪左右。例如,在看到灾难新闻后,提醒自己这是局部事件,而且救援等积极措施也在同步开展。

? 筛选信息源:选择权威、客观的新闻媒体。这些媒体在报道新闻热点时更注重真实性和全面性,能减少夸大和不实内容的干扰。同时,有针对性地关注自己真正需要了解的领域,如只关注与自己行业相关的新闻或本地的重要资讯,避免被无关的负面热点淹没。

? 控制信息摄入时间:给自己设定固定的查看新闻时间,避免过度沉浸其中。比如每天只花30分钟浏览新闻,这样可以防止无节制地接收信息而引发焦虑。

社会层面

? 媒体责任:新闻媒体应该强化社会责任,在追求流量的同时注重新闻的质量和价值导向。做到客观、真实、全面地报道新闻热点,避免使用夸张的标题和片面的内容来吸引眼球。

? 加强媒体监管: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监管力度,对于发布虚假信息、传播不良价值观的媒体进行处罚。同时,建立健全的新闻评价机制,引导媒体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 开展媒体素养教育:学校和社会机构可以开展媒体素养教育,帮助人们学会正确地分析、判断新闻内容。让人们了解新闻传播的规律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高对新闻热点的辨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娱乐至死”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概念。

这一说法最初来自尼尔·波兹曼的同名书籍。它主要表达了一种担忧,即当社会文化被娱乐主宰,一切严肃的公众话语都以娱乐的方式出现时,文化可能会走向衰落。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现象。比如电视节目,许多节目为了追求收视率,一味地强调娱乐效果。像一些选秀节目,更注重选手的话题性和舞台的视觉效果,而不是艺术本身。观众沉浸在这些娱乐内容中,获得了短暂的愉悦,但却很少进行深度思考。

再看社交媒体,各种搞笑短视频、娱乐八卦充斥其中。人们在不断地滑动屏幕、接收这些碎片化的娱乐信息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人们的思维变得浅薄,对重要的社会、文化、政治等问题缺乏深入的见解和判断力。

从文化层面来说,过度娱乐化会让一些深刻的文化内涵被忽视。例如,经典文学作品如果被改编成过度娱乐化的影视作品,只保留了表面的情节和噱头,其背后深层的价值观和思想可能就会被观众遗忘。

流量热度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很多方面会让人的思想陷入一种类似“困兽之斗”的困境。

从信息过载的角度来看,流量热度往往会带来海量的信息。人们被各种热门话题、流行趋势所包围。例如,社交媒体上不断推送的热门事件、热门产品等信息,让人目不暇接。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大脑就像被信息的洪流淹没,很难静下心来深入思考某一个问题。人们会在这些信息之间不断跳转,试图跟上热度的节奏,就好像被困在信息的牢笼中,疲惫地挣扎。

在价值观的冲击方面,流量热度所推崇的价值观可能是混乱的。一些为了获取流量而制造的热点可能会宣扬物质至上、颜值即正义等比较片面的观念。人们的思想在这种多元且杂乱的价值观中徘徊,一方面可能会被吸引,想要去迎合这些热度背后的价值观,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另一方面,内心又可能存在理性的声音在抵抗。这种矛盾的心理就像困兽,在不同价值观的碰撞中找不到出口。

流量热度,对人的思想的困兽之斗

从注意力分散的角度而言,流量热度很容易让人的注意力碎片化。当人们的思想习惯了追逐一个个短暂的热点后,就很难集中精力去深入研究一个有深度的话题或者进行系统性的学习。比如,人们本想专注阅读一本书来提升自己,但手机不断弹出的流量热点消息会不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得他们无法专注,就像被困在一个由分散注意力的事物构成的牢笼中,难以自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