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 第211章 有能力就是不一样

省委大院,书记楼。

吴新蕊跟在新秘书的身后进入办公室,林峥站起身迎接她。

“新蕊同志。”

“林书记。”

两人一握手,也代表了新的清江省领导核心正式形成。

吴新蕊在对面坐下,看着秘书给自己倒上茶。

林峥的秘书又换了。

这位书记对秘书的要求是真高呀。

不到一年时间,已经换了第四个。

“新蕊同志,京城一行,中央对清江省的要求,是不是更高了?”

吴新蕊点点头:“这次清江省在全省范围内掀起的反腐行动,得到中央的肯定,中央希望新的领导层,在未来的经济建设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林峥颔首,这是敲打了。

如果反腐之后,经济数据下滑,那么现在的肯定,可能就会变成批评。

也会使中央反腐的决心,变得不那么坚定。

“你的担子很重呀。”

吴新蕊却扬起头,目光炯炯:“我有信心,清江省的经济一定会更好。”

林峥赞许地点点头:“省委会全力支持你的工作。”

“林书记,这次进京,除了组织部谈话,也在您的引荐下,见到了许部长,他告诉我,铁道部当前正在进行铁路大提速的准备工作,国家对于未来高速铁路的发展和考察,也进入了论证阶段,我们清江省处于中部,一定会是多条干线的交汇点,新的路线、新的站点,都会进行提前勘测,所以,老火车站的搬迁,是有希望的。”

林峥很高兴:“那就太好了,除此之外,你应该还有别的想法吧。”

“确实有,我们马上就要入世了,外资的涌入会带来新的投资,与沿海相比,我们有自己的优势,更低的人力成本、廉价的航运成本、还有区位优势,如果可以,我希望组织一个招商代表团,把我们清江省的优势资源和项目,向国外推荐。”

“是个思路,你想去哪里?”

“欧洲。”

林峥对此表示赞同:“等开完人代会,你写个方案,上常委会讨论一下,估计问题不大。”

吴新蕊说:“那就太好了,时间我打算放在4、5月份,在此之前,我想去下面走一走,摸一摸我们清江省的底。”

见她思路清晰,林峥十分高兴:“可以,我期待你的报告。”

吴新蕊今天过来,就是向林峥汇报自己的执政思路,得到一把手的认可,对她未来五年的工作,非常重要。

工作汇报完了,吴新蕊说起昨天的事情。

“刘清明同志昨天来省城了,他来我家吃了个饭,告诉我,基层工作的感受。”

吴新蕊把刘清明的情况说了一遍,林峥听得很认真,他一直在关注这个年轻人的情况,把他安排到贫困乡,也是一种锻炼。

听到刘清明工作扎实,不急不臊,显然听进去了自己的叮嘱。

听到贫困山区农村的实际情况,林峥的神色十分沉重。

说完,吴新蕊打开随身小包,把一个纸包放到桌子上。

“林书记,这是刘清明给我带的礼物,我想请您尝一尝。”

林峥有些诧异,他拿起纸包,闻到一股味道,打开来。

“野菜团子?”

“您认识?”

林峥不答,这个野菜饼已经蒸熟了,还带着热气。

他轻轻咬了一块,在嘴里慢慢嚼着。

“我小时候,吃过类似的东西。”

林峥似乎在回忆:“想不到,改开20多年了,我们的农民,还要靠它来充饥,这是干部的失职啊。”

吴新蕊点点头:“虽然有着种种客观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因素还是我们的党组织,党员干部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积极寻找出路,一味地“等、靠、要”,您把刘清明放到下面,是对的。”

林峥咽下嘴里的野菜,苦涩充满了味蕾。

“我很希望,有更多像刘清明同志一样年轻、有冲劲、有能力的同志,充实我们的基层组织,南方一些地区,在试行大学生下基层,在村镇一级岗位上发挥作用,我最近比较关注这一块,你也可以看看,有没有启发?”

吴新蕊记下他的话,又说道:“昨天刘清明同志的话,让我思考了一夜,我在想,我们的乡镇干部能不能扎到下面去,带着村民想办法,不过我有个顾虑,以往他们下去,会给村子带来负担,就怕适得其反。”

林峥并不意外,刘清明总会给人带来惊喜,不是第一次了。

“你的顾虑很有必要,要求他们下村的同时,也要给出一些支持,不然没有意义,可以把他们的工作和晋升挂钩,县里也可以派出工作组,不定时地进行检查,随着经济的发展,贫困问题一定会越来越被中央重视,你的想法很好。”

吴新蕊叹了口气:“是啊,等到我们有钱了,办法肯定会更多,现在只能力所能及的地给予他们一些支持。”

林峥笑了笑:“他又提要求了?过不过份,不过份的话,可以考虑答应他。”

对于省委书记这种毫不避讳地偏袒,吴新蕊已经免疫了。

她自己,又何尝不是一样呢?

吴新蕊把刘清明向自己要教编的事说出来,林峥也没想到,他会要这个。

农村的新三座大山:“教育、医疗、养老”

每一样,都足以压垮政府的财政。

没钱,真得是寸步难行。

“希望工程”已经实行了十多年,可学校能建,老师难找。

让人家顶着民办的帽子,拿那么一点工资,干蜡烛的活。

留不住才是正常。

林峥沉默了,对于省里一二把手来说,五个编制,也就是他们一句话的事。

可这解决不了全省那么大的乡村教师缺口。

刘清明在用自己的方式,提醒他们,不要忘了,华夏还有一群随时可能失学的孩子。

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同样也要钱。

很多很多钱。

吴新蕊走后,林峥再度拿起他咬了一小口的野菜饼。

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放进嘴里。

除了苦涩,还是苦涩,怎么咀嚼,都吃不出一点甜。

***

省城云州的一家粤式餐厅。

刘清明也在向于惠娴介绍自己的想法。

“我们云岭乡位于林城的山区,是全省闻名的贫困乡,总计两万多的人口,适龄劳动力在5-6千左右,他们当中,极少一部分人去过南方,大部分人有着比较重的乡土观念,希望能在离家乡不远的地方打工。”

于惠娴听着他的讲述,没什么表情,在她的心目中,华夏到处都是贫困,区别不大。

“我想,成立一个劳务输出公司,把这批劳动力组织起来,可以按用人单位的要求,搞一些基础培训,节省他们的时间成本,我们的乡干部,可以跟队过去,方便管理,你们用起来是不是更省心?”

于惠娴点点头:“想法不错,我开始有点兴趣了。”

刘清明说:“可我并没有说服你,对吗?”

于惠娴坦然承认:“我是个商人,需要足够的利益。”

“也就是说,你要直接的好处?”

“可以这么说。”

刘清明摆出自己的条件:“如果根据招收工人的数量,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呢?”

“额外的?”

“额外的。”

于惠娴说:“你不在省委也不在市委,还能影响到云州的优惠政策?”

“如果能,你答应吗?”

于惠娴惊诧了,当她听到刘清明下去之后,其实已经失去了兴趣。

只是出于礼貌,以及之前接触时的感觉,想听听他会怎么说。

但现在,于惠娴意识到,这个年轻人并不简单。

一个有能力的年轻干部,有着无限的可能,她愿意结交。

“刘主任,你能用平等的方式和我进行商务谈判,而不是以势压人,我很意外。”

刘清明向她伸出手:“所以,你同意了?”

于惠娴也伸出手与他轻轻一握:“我们算是达成了一个意向性协议吧,项目还在谈,我需要等结果。”

刘清明表示理解:“那么,为了表示你的诚意,在一期项目里,给我一百个用工名额,也见识一下,我们乡的工作能力,怎么样?”

于惠娴笑了:“刘主任,你不当商人,是我们的幸运。”

刘清明哈哈一笑:“我也这么想。”

一期项目规模不小,一百个名额对于惠娴来说并不困难。

她确实想看看,刘清明的方式,有没有可取的地方。

就当是实验了。

两人商定,吃完饭,签订正式合同,为此刘清明把乡政府的公章都带上了。

接下来,两人聊了一些很轻松的话题。

刘清明的风趣幽默,让于惠娴更是感觉,这个年轻干部的与众不同。

吃完饭,刘清明突然问她:“四海集团之前的提议,你们鸿飞还有兴趣吗?”

于惠娴不解:“四海集团不是被政府查封了吗,这事闹得很大,一度让投资商人心惶惶,有人说,你们是想打击资本主义,回到以前的老路上。”

刘清明说:“怎么可能,我们改开的决心不会变,国家的法制也会越来越完善,政府只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为所有合法的经营者保驾护航。”

于惠娴说:“你们的领导是这么说的,他们有这个意向吗?”

“如果我们的政府牵头,进行合资,你们有兴趣吗?”

“什么条件?”

“不能拿落后的淘汰的技术糊弄我们,建立一个真正的具有创新型功能的电子产业园。”

于惠娴终于表现出了真正的兴趣,这个项目,最初四海集团提出来的时候。

她就感兴趣,不然不会跟刘清明讲。

“我需要问一问同行的意见,不过,我个人很感兴趣。”

刘清明点点头:“那好,我就当你们鸿飞同意了,这样我才能去和黄书记谈。”

于惠娴惊道:“黄文儒书记?”

她现在已经知道了,一市之长并不是最高领导,书记才是。

“嗯,我相信他会有兴趣的。”

刘清明在柜台上结完账,问她:“我现在要去市委,先送你回工地吗?”

于惠娴摇头:“送我回宾馆吧,我要打几个电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