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 第206章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

突然看到这么多公安和民兵,村民们又紧张起来。

刘清明赶紧分开人群,迎向他们。

“刘乡长,这是怎么回事?”

赵元佐劈头就问,刘清明先冲他点点头打个招呼,然后对稍后一步的韩志诚说。

“韩所长,赶紧让他们退下去,事情已经平息了,不要吓到群众。”

韩志诚没有理他,拿眼去看赵元佐,赵元佐点点头。

韩志诚这才一挥手,让手下的公安和民兵都退下去。

“是这样的,我在锻炼的途中,遇到了前往乡政府报信的东山村村民,眼看事态严重,又没有办法通知到您,只能先行一步去事发地。”

刘清明以汇报的形式,向赵元佐介绍了一下发生的情况。

他的确是想先通知乡里的,但他跑出了信号塔的范围,手机成了摆设。

只能先去东山村,让村里打电话通知乡政府。

赵元佐看到态度不错,又平息了事态,神色也放缓下来。

“没有出事就好,你今天有点冒险,如果你出了事,我怎么向组织上交待?”

刘清明坦言接受批评:“书记教训得是,我确实有些冲动了。”

“你开的枪?”

“是的,当时事态紧急,我没有办法,只能向天鸣枪。”

“没有伤着人,这事不算太严重,但毕竟开了枪,县里也会调查,你写个报告交上来吧。”

刘清明答应下来:“我回去就写,谢谢书记理解。”

赵元佐的心里很受用,不再多说,问:“现在什么情况?”

“我让两个村的村民坐下来解决问题,最好是一劳永逸。”

赵元佐摇摇头:“上百年的根子了,难。”

“试试呗,正好书记你们也来了,咱们开个现场办公会吧。”

“这是你们政府的事,你牵头。”赵元佐补充一句:“我给你当后援。”

刘清明知道他在推脱,也不在意,说:“那就谢谢组织上的支持了。”

几个党委委员都听到了他们的对话,神色各不相同。

黄吉发阴沉着脸,他还以为能看一场好戏,最好是这小子被村民打死打伤。

这样的事情又不是没发生过。

上了头,谁管你是什么干部。

怎么就停手了。

血性呢?

于锦绣水汪汪的大眼睛里闪着星星,这个帅气的大男孩,在来报到第一天。

她就生出了好感,这年头,谁还不是个颜控呢?

难得的是,年轻归年轻,都做到了乡里的二把手。

人家不骄,不躁,不得意,不跋扈。

县委组织部一把手亲自送上任,这代表了县里对他的支持。

可他并没有表现出多强势,更没有一来就和赵元佐等人争夺什么。

人家直接下去搞调研了。

一去就是20多天。

连春节都是在村子里蹭的。

乡里风言风语说人家是去“玩”。

可于锦绣知道,他真得跑遍了乡里的每一个村子。

并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到处找人谈话。

吃住都在普通的村民家里,还给了饭钱。

这样的干部,她从来没有见过。

只在宣传材料上听到过。

当时她就知道,这个年轻人不简单。

人家或许根本没看上赵元佐他们在意的那些东西。

可笑,这些人还如临大敌。

今天发生的事情,更加坚定了她的想法。

就算赵元佐本人在场,都未必能轻易化解掉两个村子的世仇。

可人家就是做到了。

这不是本事是什么?

刘清明却没有她这么乐观,事情要解决,还得让两个村的村民满意。

他今天的行为才有意义。

但上百年的积怨,又岂是空口白牙所能化解的。

来的这些干部,刘清明没指望他们,只要能帮帮场子,不添乱就行了。

他要赵元佐一个态度,就是希望他能镇住这些干部。

毕竟真要打起来,他这个乡党委书记,也是有责任的。

这个时候,两个村的村长和支书等人也赶到了。

他们看到赵元佐等人,连连表示自己有责任,没有约束住村民。

赵元佐冷笑,这种事,没有村领导的支持,可能吗?

但现在也不能公然批评他们。

“你们既然知道错了,现在就要改正错误,都听刘乡长的。”

村长和支书们又去向刘清明表示感谢,刘清明客客气气地请他们和村民代表一起,大家坐下来商量。

这可是字面意义上的坐下来。

席地。

刘清明和他们一样,一屁股坐在草地上,摸摸口袋。

没带烟。

一只白嫩的小手伸到眼前,抓着一包软白沙。

这烟在城里算低档,但在这里,那就是好烟了。

刘清明给了于锦绣一个感激的眼神,接过烟,熟练地拆开,给在座的每个村民都分了一根。

这个举动,一下子拉近了众人的关系。

乡长在他们眼里,那已经是了不得的大官了。

县长?很多人一辈子都见不到一次。

乡长给递的烟,那得多金贵?

“乡亲们,打架不是办法,打赢了,也会有伤亡不说,还结下了更深的仇怨,打输了,水源没有了,一年都过不好,你们说是不是?”

一个抽旱烟的老支书重重顿了一下,说:“可不说呢,往年不打的时候,你帮我一把,我帮你一把,日子也不是过不下去。”

另一个村里的支书叹了口气:“好的那些日子,两个村子,你来我往,男婚女嫁,也通了不少亲戚呢,咋就打死打活呢?”

甘宗亮闷闷地开口:“咋样?还不是没钱闹得,乡长说咱们一千块都没想头,可你知不知道,就算一千块,三提就要收去160块,公粮又要交多少,我们农民,一年辛辛苦苦,就指着田里那点收成,收成不好,公粮也得交,提留也要交,哪有钱剩下,没有水源,你让我们怎么活?”

神台村的那个小伙子也说:“农技站天天要我们买种粮、买化肥、买杀虫剂,一亩田,刨去这些成本,国家收购价又是定死的,虽然让我们出售多余的粮食,可谁家里能多出多少?”

刘清明越听越不是滋味,他都忘了,现在还是交公粮的时代。

有个专有名词,叫“白条”。

不是某东那个,而是字面意义上的白条。

收了东西不给钱。

一年拖一年。

农民的负担之重,以致于某个专家专门写了篇文章给中央。

反映三农问题,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水是种田的根本,他们争夺的,其实是生存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