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快穿之专业打脸指南 > 第一千零九章 乱世尊荣77

快穿之专业打脸指南 第一千零九章 乱世尊荣77

作者:凤栖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6:45: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萧元把半个南方占领之后,都还没来得及维稳就该过年了。

这个年萧家过的十分忙碌。

因着老太太过世不久,过年的时候,倒是没有大操大办,安宁只是找了好绣娘给孩子们一人添了两身新衣服,家里的姑娘们就多打了两套头面,旁的都没了。

府里也没有挂红灯笼,也没有贴春联,这年过的素淡的紧。

除夕的时候,萧珏去请老太爷到他那里过年,老太爷说什么都不去,一个人在小宅子里过年。

好在那个宅子里倒是有人伺侯,不怕他无聊。

等过了年,安宁就更加忙碌。

她要忙着过问春种的事情,还忙着去南夷的各县各乡里田间地头上走一走,等着天气一热起来,去年种的秋稻以及小麦就该收割了。

再有就是安宁实验种的那些红薯土豆也快收了,安宁还要准备一个庄子专种红薯土豆,顺便改良品种。

萧元这边也忙的紧。

他要稳定局势,还要把派出去到各地探听消息的探子传来的一些信息汇总,然后从中找出一些有用的东西来。

再有,萧元还要跟北边的朝庭打交道。

如今西北那边有人反了,西南也有人反,江南各地也有一些活不下去的百姓造反,大齐狼烟四起,萧元这个时候不动比动强,他给景庆帝递了请安折子,顺便跟景庆帝讨官。

景庆帝这个时候光是对付四处的乱匪就足够头疼了,根本无力去征讨南夷,萧元递的讨官的折子向景庆帝表示了顺服,这倒是让景庆帝挺高兴的。

在景庆帝眼中,南夷就是荒蛮之地,不值一提的地方,便是真叫人占了也没什么,关键的是,占领南夷的这个没有反朝庭的意思,愿意做朝庭的官,这便好。

于是,景庆帝很大方的封了萧元一个镇南侯,意思便是让他坐镇南夷,也有把南边这几府之地送给萧元的意思。

朝庭的圣旨分布下,萧元有了占领南夷诸府的正经的名义,他行事就更加阔朗起来。

他在海边建了好些盐田,专门晒海盐,还建了好几个玻璃厂,专做玻璃,再有便是好些做精巧物件的厂子。

而安宁也开始鼓励一些百姓种植棉花养蚕,她改良了纺车和织机,使得纺出来的棉线更加的细也更有韧性,织出来的棉布也特别的柔软细腻。

另外,安宁还弄出一种扎染的技术,织好的棉布用这种技术染制,染出来的颜色十分漂亮,而且染的布料还带着花纹图案,这个自然也提升了布料的价值。

南夷染的布料卖到各处,还运到南洋换取各种珍贵的香料以及宝石、玉石和珍珠。

这么忙忙叨叨的,很快就到了水稻和小麦收割的时节。

南夷好些地方去年便种了安宁提供的稻种和麦种,收获粮食的时候,安宁和萧元带着人专门过去瞧了。

上好的水田里一亩地能收一千多斤水稻,便是中等的水田也能收获仈Jiǔ百斤,而小麦的产量也特别高,大部分的田里产量都在一千斤往上。

这让跟随萧元专门过来视察的官员都十分吃惊,吃惊过后便是狂喜。

有了这种高产的粮食,只要南夷没有大灾大害的,用不了几年,南夷几府便富足繁华的很了。

当南夷府各县的粮食收获之后,安宁就让人用别的粮食换了百姓的这些良种,然后运到各府让人种植。

之前萧茵专门让她培养的那些水军做了宣传工作,各府的百姓都知道三爷专门找了粮种给大家种,去年南夷各地都已经种了,而且产量特别高,有的水稻都能达到亩产千斤以上。

有真实的数据在,百姓们自然愿意种的。

当粮种发下,各地的百姓就开始种植这些优良的稻种以及麦子。

安宁也把红薯和土豆种到了庄子上,派了专人照顾,每天都在记录生长情况。

又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整个南夷诸府已经发展的十分的繁华。

因为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大齐四处灾害不断,又有流民作乱,百姓日子特别难过。

而萧元派人去各地宣传南夷的安定和繁荣,引的很多百姓南迁,跑到这边来生活。

南夷诸府人口几乎增长了一倍,大齐很多地方十室九空,但是南夷的村落里却是炊烟袅袅,大齐一些地方看着荒凉的很,南夷不管去哪里都觉得一片欣欣向荣之色。

除了人口的增长,南夷诸府还大修马路,水泥路铺到了村庄里,安宁和萧元还建了好多的作坊,这些作坊的利润也十分惊人。

再就是萧元为了培养人才,南夷诸府的乡间建了学堂,这学堂分为男子学堂和女子学堂,鼓励村子里的孩子都来上学,凡是年满六岁的孩子都可以去学堂读书,甚至在有些地方还硬性规定都要去读书,家里的男孩子去读,女孩子也要读书,否则就要挨罚的。

当然,这些学堂也都是免费的。

除了免费学堂,萧元还让人从大齐请了好些个大夫来南夷这边,他帮着这些大夫建了好些诊疗室,帮着村子里的人看病就医。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因为种植优质粮种,南夷诸府的百姓日子过的特别富足。

这边地广人稀,谁家都有自己的耕地,哪家都有十几亩到几十亩地。

早先产量低的时候,十几亩地的出产除去秋税,是不够一家嚼用的。

那个时候上好的水田也不过一年产三百来斤的稻子,十几亩地也不过几千斤。

可如今不一样了,上好的水田一年两季种,一亩地一季一千多斤,一年就是两千多斤,十几亩地就是三万来斤稻子,怎么吃都吃不完的。

还有的人家一家就种了几十亩地,一年里头就有几万斤的稻子。

自从萧元掌了南夷,他重新定制了农税,每年秋税征收的真的不多,而且他还禁止底下的官员胡乱加税,不让小吏滥收税务,更是让乡间秋税透明,告诉百姓该交多少,如果征的多了,可以去官府告发什么的。

因此,底下的人还算是比较廉洁的,起码比早先要好多了。

早先是十抽四的税,而萧元只是十抽二,用他的话来说,以后还会更少。

一家如果一年收五万斤稻子的话,也不过交一万斤的税,还能余下四万斤,这四万斤,一天三顿白米饭那也是吃不完的,百姓的日子可不富足么。

南夷的百姓那简直就要把萧元供奉起来了。

萧元在南夷,那就是神明一般的存在,但凡有人说他不好,不用官府出面,光是百姓就直接能把这人给骂死。

有那脾气暴的,你要敢当着他的面说萧元不好,他真敢抽刀子和你拼命。

用百姓的话来说,谁要是骂萧三爷,那纯粹是好日子过够了。

萧三爷不好,那谁好?

萧三爷让大家吃饱穿暖也就算了,还给大伙修了好走的路,还给各地建了学堂,让家里的男娃女娃都能读书,萧三爷怕大家生病没地方瞧病,特地请了好多的大夫,在乡间都建了诊疗室专门给大伙看病,他为老百姓把能想的都想到了,你还想他怎么样?

萧三爷管着大家衣食无忧,让大伙不怕生病,看得起病,还让孩子能读书,自家的爹娘都不见得做的有他好呢。

可不就是么,早先萧三爷没来的时候,寻常百姓家,谁家的亲爹娘都能让家里的孩子读书识字?敢保证你一天三顿大米饭管饱?让你十天半月的就能吃得上一顿肉?

别说笑了,稀米汤能糊弄饱肚子就真不错了。

如今南夷诸府的百姓唱歌都唱萧元的好,那是打心底里真正的爱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