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游戏 > 奇忆记 > 第66章 镜中苔痕

奇忆记 第66章 镜中苔痕

作者:该凌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7-10 20:30:35 来源:小说旗

林恩的指甲在桃木梳齿间刮出细响。这是母亲留下的梳子,檀木纹路里嵌着经年的发垢,像渗进皮肤的旧伤。凌晨两点的拖车屋亮着孤灯,窗外托拉夫小镇的雾正沿着铁皮墙缝往里钻,她盯着镜中自己眼下的青影,忽然想起十二岁那年——母亲也是这样半夜梳头,蓝布衫下摆扫过瓷砖,梳齿扯断白发时会哼半句闽南语歌谣。

“咔嗒”。

梳齿勾住一缕红发,带下的不是头皮屑,而是暗褐色的痂。林恩皱眉凑近镜子,发现镜面下缘凝着细小的水珠,像是有人隔着玻璃哭过。拖车地板突然吱呀作响,来自楼下早已封死的地下室。

三年前父亲酗酒坠楼后,地下室就堆满了发霉的纸箱。林恩攥着梳子赤脚走到楼梯口,腐木味混着铁锈味扑面而来。手电筒光束扫过墙角时,她僵住了——水泥地上有条新鲜的拖痕,尽头是半枚带泥的鞋印,尺码分明是女人的五号鞋。

“妈妈?”她脱口而出,随即唾弃自己的软弱。移民美国十七年,母亲的牌位早该化作西海岸的海风,怎么会在这潮湿的地下室留下脚印?可当光束掠过纸箱堆,她看见最顶层的柯达相簿敞开着,1998年唐人街庙会的合影里,母亲抱着年幼的她,背后的招财猫眼睛被戳出两个窟窿。

梳齿突然刺痛掌心。林恩低头,发现梳子不知何时沾了血,不是她的,因为伤口还没渗血。更诡异的是,镜中倒影的嘴角扬起了弧度,那是母亲生前哄她喝中药时的假笑。

“砰!”

地下室传来金属碰撞声。林恩冲下楼时,手电筒差点摔在地上——父亲的工具箱敞开着,生锈的扳手滚落至排水口,而排水口的铁栅栏上,缠着几缕湿漉漉的蓝布。她认得这个花色,是母亲葬礼那天,自己偷偷塞进棺木的睡衣布料。

“够了!”她尖叫着踢翻纸箱,泛黄的日记散落一地。母亲的字迹在手电光里扭曲:“七月半别梳头,镜中影会吃人……他们说托拉夫的雾会钻进骨头,就像唐人街的咒……”后半句被水渍晕染,只剩模糊的“殊途”二字。

楼上突然传来梳头声。

沙沙,沙沙。节奏精准得像秒针,每七下停顿半拍——这是母亲当年哄她入睡的频率。林恩冲上楼梯时,看见浴室的雾气镜面映出背影:蓝布衫,及腰长发,梳子起落间露出后颈的胎记,和她锁骨下方的一模一样。

“妈?”她的声音碎成齑粉。

背影顿住,缓缓转身。林恩的瞳孔剧烈收缩——那是她自己的脸,却爬满暗绿色的苔痕,嘴角裂到耳根,露出两排锯齿状的利齿。更恐怖的是,“她”的背后,另一个蓝布衫背影正在梳头,再往后,无数个镜中倒影层层叠叠,每个都长着她的脸,每个后颈都有逐渐蔓延的苔痕。

梳子掉在地上。林恩踉跄后退,撞上冰凉的躯体。转身的刹那,她闻到了熟悉的万金油味——母亲的毛衣蹭过她的脸颊,而那双手,正握着染血的桃木梳,从她的发间梳下一缕白发。

“记住,”沙哑的声音擦过耳垂,“雾来了,殊途的债……”

晨光刺破窗帘时,林恩在沙发上惊醒。梳子好好躺在茶几上,地下室的鞋印和蓝布消失不见,只有镜面上凝着未干的水痕,形状像极了半枚唇印。她颤抖着翻开日记,发现昨夜水渍晕染的地方,露出半句被涂黑的句子:“当第七个梳头人看见自己的背,托拉夫的雾就会吃人……”

窗外,托拉夫的雾正爬上拖车的铁皮墙。林恩摸向锁骨,那里新长出一片淡绿的苔痕,形状像极了母亲棺木上的雕花。楼下传来轻微的滴答声,不是水管漏水,是地下室排水口,有节奏地响着七声,停顿,再七声。

林恩的指甲抠进沙发纹路,指节泛白。晨光里的拖车屋像被抽干血色的尸体,浴室传来细微的滴水声,七声,停顿,再七声——和地下室的节奏严丝合缝。她摸向锁骨,苔痕已蔓延至脖颈,触感像泡发的海藻,黏腻微凉。

“当第七个梳头人看见自己的背……”日记残句在脑海炸开。林恩踉跄着翻出母亲的首饰盒,底层压着1998年唐人街庙会门票,背面用朱砂画着歪扭的船锚,锚链缠着七朵昙花。她忽然想起,母亲葬礼那天,牧师曾低语:“托拉夫的雾会吃掉说谎的人。”

窗外的雾浓了。林恩抓起桃木梳冲出门,铁锈味的湿气灌进鼻腔。街角的老橡树挂着褪色的寻人启事,照片里的亚裔女孩后颈有同样的苔痕——那是1974年失踪的陈姓移民,小镇传说里第一个“殊途小姐”。

“咔嗒。”

鞋跟碾碎什么东西。林恩低头,是半枚蓝布纽扣,和地下室的拖痕布料一模一样。更诡异的是,纽扣内侧刻着极小的“恒顺”二字,像极了母亲生前总说的“常州卜恒顺梳篦”。雾中传来细碎的梳头声,七下,停顿,再七下,从三个不同方向逼近。

她闯进街角的二手书店,灰尘在光束里狂舞。1974年的《托拉夫公报》头条:“华裔歌女陈宝珠离奇失踪,化妆间遗留带血木梳。”配图里,那把梳子的檀木纹路,和她手中的桃木梳竟有相同的裂痕。

“要买吗?”沙哑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林恩转身,看见穿蓝布衫的老妇人,后颈爬满深绿色苔痕。她认得这张脸——母亲相册里的梳头师傅,1998年教她编麻花辫的陈姨。可陈姨明明在2003年就因肺癌去世了。

“七声梳头,七世还债。”老妇人递来泛黄的《梳头经》,内页夹着干枯的昙花,“你母亲替你挡过一次雾,现在轮到你了。”

书页突然翻动,停在1947年的咒文:“雾起时,梳齿沾血者入轮回,见己背者永为舟锚。”林恩的指尖渗血,滴在“舟锚”二字上,瞬间晕开成船锚图案——和庙会门票上的符号分毫不差。

书店的铃铛疯狂作响。林恩冲出门,看见三个自己站在雾里:左边的“她”握着带血的扳手,右边的“她”后颈苔痕蔓延至脸颊,中间的“她”正是镜中变异的模样,锯齿状的利齿间卡着蓝布纤维。

“记住,别回头。”母亲的声音从雾底浮起。

林恩狂奔回家,地下室的排水口涌出混着蓝布的污水。她抓起父亲的工具箱,发现扳手内侧刻着“1974.7.7”——陈宝珠失踪的日期。当第七滴污水落下时,浴室镜面突然碎裂,千万片玻璃里,无数个林恩同时转身,每个的后颈都纹着托拉夫港的坐标。

“第七次了。”变异的林恩从碎镜中伸手,梳齿刮过她的后颈,“这次,该你当船锚了。”

剧痛袭来的刹那,林恩看见母亲抱着年幼的自己站在唐人街码头,远处的“托拉夫号”货轮冒着黑烟。母亲梳头时哼的闽南语歌谣,终于听清歌词:“月里婆娑树,雾是吃人梳,梳断七根发,魂归殊途路……”

晨光再次刺破窗帘。林恩在沙发上惊醒,梳子好好躺在茶几上,锁骨的苔痕消失了。但地下室传来清晰的脚步声,是女人的五号鞋,七声,停顿,再七声。她颤抖着翻开日记,昨夜晕染的“殊途”旁,新增了母亲的字迹:“当你读到这句,我已在托拉夫号底替你死过六次。记住,雾来的时候——”

后半句被水渍淹没,只剩半个“跑”字。窗外的雾爬上拖车,林恩摸到后颈的凸起,是新生的苔痕,形状正是托拉夫港的船锚。地下室的排水口开始倒数,七、六、五……她抓起梳子冲向门外,却在玄关镜前呆住——镜中倒影的手里,握着一把带血的牛角梳,梳柄刻着“卜恒顺”,而倒影的嘴角,扬起了母亲临终前的微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