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游戏 > 奇忆记 > 第57章 烟火人间暖

奇忆记 第57章 烟火人间暖

作者:该凌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7-10 20:30:35 来源:小说旗

天光微亮,雨后的晨曦透过破旧的窗棂,斜斜地洒在赵家屯这间泥瓦房里。昨夜的狂风骤雨早已停歇,只留下屋檐滴答的水声,像一首轻柔的摇篮曲,抚慰着屋内的狼藉与伤痛。秦志远靠在冰冷的土墙上,疲惫地闭上眼,但耳边还回响着陈姐泣血的诉说——晓晓是秦观山的外孙女,那把钥匙的谜团如同阴霾般笼罩。可当他睁开眼,目光落在炕上蜷缩的晓晓身上时,心底那股冰冷的惊悚却悄然融化。不,不能再往灵异的深渊滑去。秦观山老爷子活到百岁,一生都在教导他们:人间烟火,最抚人心。这日子,终究要回归柴米油盐的温情里。

“志远,喝口粥吧。”陈姐的声音沙哑却柔和,她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从灶间走来。粥香混着柴火的烟味,在潮湿的空气中弥漫开来,像一只温暖的手,轻轻拨开屋内的阴郁。陈姐的眼眶还红肿着,但嘴角已挤出一丝勉强的笑。她小心地将粥碗递到秦志远面前,碗沿冒着白气,映着她憔悴的脸。“卫东刚喝了半碗,说身上暖和多了。晓晓……晓晓也快醒了,你看她眼皮在动呢。”

秦志远接过碗,指尖触到温热的陶土,心头一暖。是啊,秦观山老爷子常说,日子再苦,一碗热粥也能暖透五脏六腑。他低头啜了一口,米粒软糯,带着淡淡的甘甜,瞬间驱散了彻夜的寒意。“陈姐,你也歇会儿。”他轻声说,目光转向炕上。赵卫东裹着厚厚的棉被,肩胛的伤口已被秦志远重新包扎好,止血散起了效,血止住了,他脸色虽苍白,呼吸却平稳了许多。旁边,晓晓小小的身子蜷在陈姐的旧棉袄里,长长的睫毛微微颤动,仿佛在梦中挣扎。昨夜那恐怖的灼伤掌心上,秦志远敷的金线重楼粉已结成薄痂,暗绿的幽光褪去,只留下淡淡的药香——他将那诡异的“毒”解释为误触了老赵藏的锈蚀青铜器,一场意外罢了。生活嘛,总有磕绊,但温情总能缝补裂痕 。

“囡囡,醒醒,娘在这儿……”陈姐坐到炕沿,轻抚晓晓的额头,声音柔得像春风。她不再提那钥匙、那肚兜,仿佛昨夜的血雨腥风只是一场噩梦。百岁老人秦观山的影子在她心中浮现:老爷子总爱坐在村口老槐树下,吧嗒着旱烟,笑呵呵地说,“小陈啊,日子就得像煮粥,火候到了,自然淡而有味。” 是啊,从平凡中寻回不平凡,这才是活着的真谛 。 晓晓的眼皮终于掀开,露出那双清澈却迷茫的眸子。“娘……”她微弱地唤了一声,小手摸索着抓住陈姐的衣角。陈姐的眼泪又涌出来,但这次是喜极而泣。“哎!娘在!饿不饿?娘给你熬了粥,加了糖的。”她小心翼翼地将晓晓扶起,靠在自己怀里,一勺勺喂着温热的粥水。晓晓小口吞咽着,苍白的脸颊渐渐泛起红晕,像初绽的桃花。秦志远看着这一幕,心底的石头落了地——这才是人间烟火的模样,没有鬼祟,只有相依为命的暖意。

屋外,晨光彻底铺满院落。雨后的小院泥泞一片,但墙角的老母鸡已咯咯叫着刨食,几只麻雀在湿漉漉的树枝上跳跃。门“吱呀”一声被推开,隔壁的王婶探头进来,手里拎着一篮子刚摘的青菜。“陈姐!听说你家出事了,我赶早来瞧瞧!”她嗓门洪亮,带着屯里人特有的直爽,“哟,志远也在啊!卫东咋样?晓晓醒了没?” 王婶不由分说地走进来,将青菜搁在桌上,又掏出一包还温乎的玉米饼。“自家蒸的,给娃补补身子。” 陈姐连忙起身,哽咽着道谢。王婶摆摆手,“谢啥!咱屯里谁家没个难处?秦老爷子在时就常说,烟火人间,靠的就是邻里相帮。” 她絮叨着,手脚麻利地帮陈姐收拾起昨夜打翻的桌椅,扫去地上的泥污。秦志远也起身帮忙,三人合力,屋内很快恢复了往日的整洁。炉膛里重新生了火,柴火噼啪作响,暖意融融。赵卫东在炕上虚弱地笑笑,“王婶,劳烦你了。” 王婶哈哈一笑,“卫东兄弟,养好伤是正经!回头俺家那口子来帮你修修门框。” 这寻常的对话,像一缕阳光,彻底驱散了阴霾。

秦志远坐到炕边,看着晓晓小口吃着玉米饼,心头却浮起秦观山的往事。老爷子活到百岁,不是靠什么灵异秘术,而是靠着这份人间温情。“陈姐,”他轻声开口,声音带着抚慰,“晓晓的身世……咱慢慢说,不急。秦老爷子若在,定会劝咱们先顾眼前人。” 陈姐点点头,眼眶又红了,但这次是释然的泪。“是啊,老爷子总说,日子要过得清淡些,才有真滋味。” 她抚着晓晓的头发,缓缓道出回忆,却不再有恐惧,只有对故人的怀念。“那年雨夜,那女人……或许是秦老的闺女吧。她把晓晓托付给我们,自己……唉,都是命。但老爷子生前常来屯里,给晓晓带糖块,教她认字,说‘囡囡,咱秦家的根在烟火里扎着哩’。” 晓晓抬起小脸,懵懂地问:“娘,太外公……是那个白胡子爷爷吗?我记得他……他给我讲故事。” 陈姐含泪点头,“对,就是秦老爷子。他活了一百岁,走遍山河,最爱说,人间至味是清欢。” 秦志远听着,心头豁然开朗——百岁老人的精神,不就是这日常的坚韧与温情吗?

晌午时分,屯里的乡亲们陆续来了 。李大爷提着两条刚钓的鱼,张嫂端着一盆热腾腾的豆腐脑,小院顿时热闹起来。大家七嘴八舌地问候赵卫东的伤势,逗弄着晓晓,仿佛昨夜的一切只是场意外。秦志远被围在中间,王婶嚷道:“志远,你可是咱屯的活菩萨!快说说,卫东这伤啥时候能下地?” 秦志远笑着摆手,“王婶,别抬举我。卫东哥年轻体壮,养个十天半月准好。倒是晓晓,”他转向陈姐,“那掌心的伤不深,我回头再配些草药敷敷,保准不留疤。” 他刻意避开“毒”字,只说是不小心烫着了。大伙儿听着,纷纷点头。李大爷吧嗒着烟袋,慢悠悠地说:“志远啊,你这手艺,跟秦老爷子一脉相承。老爷子在时,常帮咱屯里人瞧病,分文不取,说‘烟火气里讨生活,图的就是心安’。” 秦志远心头一热,是啊,秦观山留给他们的,不是谜团,而是这融入骨血的仁心 。

晓晓似乎被这热闹感染,挣扎着要下炕。陈姐扶着她,小家伙脚一沾地,就踉跄着扑向秦志远。“秦叔叔……”她软软地唤着,小手抓住他的衣襟。秦志远蹲下身,将她轻轻抱起。“乖,叔叔在。” 晓晓把脸埋在他肩上,小声说:“我梦到太外公了……他坐在云上,对我笑呢。” 秦志远心头一酸,却笑道:“太外公定是保佑着你呢。回头叔叔带你去给他上坟,咱烧点纸钱,告诉他晓晓好着呢。” 这温情的一幕,引得众人眼眶湿润。张嫂抹着泪,“瞧瞧,这才是过日子!啥灵异鬼怪的,都是瞎扯。咱屯的烟火,比啥都暖人。”

午后,阳光彻底驱散了阴云。秦志远帮陈姐熬药,灶火映着他专注的脸。他一边搅动药罐,一边对陈姐说:“那钥匙的事……咱先放放。秦老爷子若知,定不愿咱活在恐惧里。眼下,治好卫东哥和晓晓,才是正理。” 陈姐释然地点头,“志远,你说得对。昨夜我魔怔了,总想着血啊债啊的。老爷子在世时,最恨人钻牛角尖。” 她舀起一勺药汤,吹凉了喂给晓晓,“囡囡,喝了药,娘给你讲太外公的故事。” 晓晓乖乖张嘴,眼睛亮晶晶的。“太外公说,他小时候啊,饿得啃树皮,但乡亲们省出口粮救了他。后来他行医,走南闯北,救过的人能排满一条街。他说,烟火人间,靠的就是这份情。” 秦志远听着,药香混着回忆,在屋内氤氲开——百岁老人的一生,不正是从平凡中淬炼出的不平凡吗?没有轰轰烈烈,只有细水长流的温情。

日子缓缓流淌。三天后,赵卫东已能下炕走动,晓晓掌心的痂落了,留下淡粉色的新肉。秦志远每日来换药,带来些草药和吃食。屯里人轮番帮忙,修好了屋门,补好了屋顶。小院恢复了生机:母鸡带着小鸡雏啄食,晾衣绳上挂着洗净的衣衫,随风轻摆。傍晚,陈姐在灶台前忙活,锅里炖着乡亲送的排骨,香气四溢。晓晓坐在门槛上,晃着小腿,咿咿呀呀地哼着歌。赵卫东拄着拐杖,走到秦志远身边,两人并立院中。“志远,谢了。”赵卫东声音低沉,“爹的事……咱就当他老人家寿终正寝吧。老爷子说得对,烟火气里,没有过不去的坎。” 秦志远拍拍他肩,“卫东哥,秦老爷子若在,定会夸你通透。这日子,还得往前看。”

月升时分,秦志远告辞。陈姐塞给他一包刚蒸的馒头,“路上吃。赶明儿带晓晓去给秦老上坟,咱好好祭奠。” 秦志远点头,推门而出。屯里的夜静谧安详,星空如洗,几点灯火在远处闪烁,像人间的星辰。他深吸一口雨后清冽的空气,心头澄澈——百岁老人秦观山的魂灵,或许就融在这烟火里:柴米油盐的暖意、邻里相帮的温情、生命韧性的微光。这才是永恒的主题,灵异与恐惧,终究敌不过一粥一饭的深情。生活,终归要回归这淡而有味的本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