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 第六百二十八章 生存才是大道理

“你……”

得知李天明居然动了电冰箱厂这种国企的念头,李学军一时间被惊得连话都说不利索了。

听到外面的动静,刚哄着秋秋睡下的严巧珍连忙走了出来。

“又咋了?”

“你问他!”

李学军急得不行。

“天明,出啥事了?”

不等李天明开口,李学军便急着说道:“这小子竟然想一口把国企都被吞了。”

啥?

严巧珍闻言,同样是大吃一惊。

“天明,可不敢瞎说,国企那可是……你咋敢动这个心思!”

李天明被这两口子的反应,弄得也是哭笑不得。

“大娘,没我大伯说得那么严重。”

蚂蚁啃大象,现在确实还不到时候呢。

“我是想在咱海城的电冰箱厂入股!”

“那也不行!”

李学军这会儿坐都坐不住了,起身在客厅里走来走去的。

卧室里又有了动静,刚睡着的秋秋又被吵醒了,知道大人在说事,懂事的没有出来。

“关键是,这小子还当着轻工业局马援朝的面说了,这要是传出去……”

李学军紧张的不是李天明动了这个念头,而是在担心侄子出事。

“大伯,真没您想的那么严重!”

“这还不严重?要是放在过去,先打你一个现行FGm罪。”

“您也说了,那是过去,现在连外资都能入股,咱们大柳镇为啥不能?”

呃?

李学军一愣,一时间还真想不出该怎么反驳李天明这倒反天罡的念头。

毕竟招商引资可是这一年多最热门的话题。

“天明,枪打出头鸟,这个道理……”

李学军还想劝,可话说到一半就说不下去了,要说出头鸟,李天明这些年做得还少吗?

“可那毕竟是国企!”

“国企咋了?发展得不好,企业没有效益,工人也没有劳动积极性,到了要改的时候,照样也得改!”

“照你这么说,将来钢铁厂也得改?”

李天明闻言,突然笑了:“这还真说不准!”

上一世,海城钢铁厂不但改了,而且还是大改,国资委牵头进行的混改,直接将这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国有钢铁厂交给了个人经营。

“胡说八道!”

李学军哪里知道后来的事,听到李天明这么说,立刻出言反驳。

“钢铁可是战略物资,甭管到啥时候,都得在国家的手里攥着!”

“要是未来连钢铁这种战略物资也开始市场化呢?”

李学军又是一怔,最近市里一直在开会,作为大国企的领导干部,他也能接触到不少核心信息。

计划经济要朝着市场经济逐渐过渡。

现在虽然还没涉及到钢铁产业,但是未来……

谁能说得准。

“你说的这个……不可能吧?”

李学军的语气也有些含糊,他知道这个侄子很有前瞻性。

可是要将海城钢铁厂也推向市场?

李学军感觉就好像在听笑话一样。

“现在要和国际接轨,咋接轨?不光是要将外国的东西引进来,也要让咱们的东西走出去,钢材也一样,未来国内的这些大型钢厂之间同样存在竞争,甚至是到国际上去和外国的钢材竞争,还和以前一样,关起门来自己搞,靠啥竞争?”

李天明说的这些,李学军根本就没想过,他只知道,现在国家建设,方方面面都需要大量的钢材,钢铁厂根本不缺市场。

但以后……

近些年国内的钢材产量越来越高,总有市场消化不了的那一天,到时候,竞争也就无法避免了。

“大伯,咱先不说以后,单说眼下,国门打开了,未来涌进来的东西越来越多,人家比咱们的技术先进,产品质量也比咱们的好,国内的这些企业……生存才是大道理!”

一番话说得李学军哑口无言。

“要是这样……不是和以前一样了吗?”

李学军说的以前,是指解放前。

大量外资抢占中国市场,疯狂冲击着民族资本。

洋火、洋车……

就连一个小小的钉子都叫洋钉!

“所以啊,打铁还需自身硬,咱们得把自己的本事练出来,才能去和外国人竞争。”

“像你说的那样,国企放开限制,允许个人和大集体参与就行了?”

李学军感觉脑子有点儿乱,完全跟不上李天明的思路。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现在的电冰箱厂,要是再不改的话,迟早完蛋!”

技术落后,产品没有竞争力,一旦全面市场化,这样的企业不被淘汰才怪呢!

“钢铁厂……”

在其位,谋其政。

电冰箱厂咋样,李学军管不着,他关心的之后钢铁厂。

这也正是李天明大晚上的过来,要对李学军说的。

孙福满要上调冶金局了,按照孙立说的,李学军下半年就会接任钢铁厂的革委主任,正式出任一把手。

新官上任还要点上三把火呢!

李天明自然要帮着亲大伯在钢铁厂站住脚。

当即便把他之前对马援朝说的生产绩效,又和李学军说了一遍。

“归根结底就一句话,要激发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李学军听得连连点头。

“这样就行了?”

“当然不够,还得鼓励技术革新,钢铁厂以前用的是平炉炼钢,后来改成转炉炼钢,这就是革新。”

早在1957年,国内就开始尝试自主研发转炉技术,1964年,京城石景山钢铁公司,也就是后来的首钢,建成首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并投产,标志着转炉炼钢技术实现全面国产化。

到了1972年,更是建成了120吨氧气顶吹转炉,近些年转炉炼钢技术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取代平炉炼钢。

海城钢铁厂算是走在全国最前面的那一批大型钢铁厂。

“大伯,要重视人才,还不能只是放在口头上,适当的物质奖励,才能激发创造性。”

这个年代的人们耻于谈钱,涉及到个人利益总是显得扭扭捏捏的,可要是没有利益的刺激,甭管是积极性,还是创造性,也就无从谈起了。

人,毕竟还是要过日子的!

只靠荣誉可填不饱全家人的肚皮。

李学军这会儿也反应过来了,李天明这些话就是专门为他准备的。

“天明,你是不是听着啥消息了?”

最近孙福满已经开始工作交接,李学军自然知道再进一步,就能坐上那个一把手的位置了。

“孙立和你说的?”

“大伯,这事还保密啊?”

一旁的严巧珍也跟着说道:“还保密呢,现在连厂里食堂的耗子都知道了。”

像海城钢铁厂这样的大国企,厂里权利的过渡,肯定不能是突然发生的。

“我原先根本没想过。”

别说一把手的位置,就连现在这个副主任,李学军都没敢奢求。

能在后勤处采购科的位置上稳稳当当的干到退休,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现如今要把他推到那个位置上去,他是既紧张,又激动。

“您现在想也不晚,大伯,现在上面要改革,您将来在钢铁厂也得张罗起来。”

这不算是投领导所好,应该是紧跟领导的步伐。

“你说得确实有道理,可一旦动起来的话,牵扯面太广,钢铁厂和电冰箱厂不一样,上万人的大国企,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别说要动人家的饭碗。”

鼓励技术革新,这个还好说,毕竟和绝大多数人的关系不是很大。

可生产绩效一旦引入,势必要动一部分人的饭碗,那些原本能安安稳稳过日子的,这下可就混不下去了。

“既然要改,肯定要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可不改……”

“不改就等着被市场淘汰!”

李学军把李天明没说出口的话,给讲了出来。

未来的市场经济,可没有国家帮着托底。

改革,势在必行,走在前面的总是能吃到更多的市场红利。

“那就……动一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