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 第四百五十章 知识无价,劳动有价

看着找过来的郄国良,李天明并不觉得奇怪。

他早就想到了,那些知青迟早会把主意打到郄国良等人的身上。

郄国良没忙着提课本的事,和李天明认识这么多年,面前这个年轻人的脾气,他自然也清楚。

“养殖场那边,地方不大,来的人太多,怕是只能在院子里学了,你看能不能在村里找个地方?”

“这事好办,等回头我和学庆叔打个招呼,想学的,晚上去学校,再和李老师协调好就行!”

小学和初中又没有晚自习,到了晚上,教室空着也是空着,不如利用起来。

应该提供的便利,李天明不会给知青们出难题。

“要是能在学校就最好了,方便,学习环境也好。”

李天明闻言笑道:“郄老师,这样一来,恐怕要影响你们休息了!”

距离高考还有三个多月,已经多年没拿起过课本的知青们,想要把丢掉的知识重新捡起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郄国良等人虽然是出于自愿,但毕竟上了年纪,同时应付这么多学生,怕是不轻松。

“不怕,不怕,只要能……能给这些孩子们一些帮助,累点儿也没什么。”

说到这里,郄国良面露犹豫。

李天明瞧出来,忙道:“您有啥话就说呗!”

“就是……教材,天明,我知道你路子多,能不能帮着想想办法?”

“这个事……”

李天明面对着郄国良期待的目光,还真说不出拒绝的话。

“行吧,这个事我来解决,不过……不会太多。”

现如今纸张属于紧俏物资,想要买高中课本,只能去托人情。

“等我的消息,不说这个了,正好有件事,我还想去找您呢!”

“找我?什么事啊?是不是我的学生……”

这段时间,郄国良心心念念的就是他的那些学生。

一些人有了消息,可还是有些人至今下落不明。

每每想到当年的一些事,郄国良的就觉得心情沉重。

“不是这个事,您的那些学生……王主任安排的人还在找呢,应该很快就有消息了。”

李天明此刻也只能这样安慰郄国良。

“我说的是……”

“这个我不能要!”

听李天明说完,郄国良连想都没想,便直接拒绝了。

“先听我说完行不行,这可不是您白得的,老人家都说了,要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脑力劳动也是劳动者,既然付出了劳动,就应该得到报酬,这也是……对了,社会制度的基本分配原则。”

李天明很早以前就曾有过这个念头,要按照最高标准支付郄国良等人相应的报酬。

特别是郄国良和吴月华。

一个带头在李家台子建起了蔬菜大棚,一个更是五叶电风扇和电饭煲的主要设计者。

如果现在国内有完善的专利保护法的话,单单这些技术的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

李天明甚至想过要分给郄国良和吴月华股份。

只是这件事牵扯面太广,操作起来有难度。

但给予专家标准的工资,这个是必须的。

李天明也已经和李学庆商量过了。

总不能人家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却什么都得不到。

没这个规矩。

“不行,不行,这个事不行!”

郄国良还是连连摆手。

“当初要不是乡亲们,我们这些人还能不能活着都不一定,这么大的恩情,我们也只是做了一些小事……”

“一码归一码!”

李天明打断了郄国良的话。

“郄老师,知识无价,劳动有价,说心里话,只按这个标准,我都觉得亏欠了。”

按照李天明和李学庆商量过的,郄国良等人往后的工资待遇,全部按照他们在原单位的标准发放。

人家是真心帮助李家台子发展,村里可万万不能亏待了。

之前是因为郄国良等人的身份问题,有些事不能明着办,就连年底分红都只能偷偷地给。

现在大环境不一样了,应得的,无论是哪一样都不能少。

“可是……”

“您就别可是了,这个事就这么定了!”

养殖场。

等李爱华和黄丽英下了班,三家凑在一起吃饭的时候,郄国良把这件事说了。

“老郄,这不行!”

“乡亲们帮了咱们这么多,咱们哪能……”

不出郄国良所料,李爱华等人在得知村里的决定以后,都是一样的极力反对。

“我也说了,可天明他……”

“行了,行了,都别说了!”

吴月华开了口。

“认识这么多年,那小子的脾气,你们还不知道?既然是他定下的,我看……就这样吧,往后大不了把村里给咱们的工资,再用到村里也就是了!”

实验室眼瞅着就要建成了,等到他们的课题研究开始,往后肯定需要大量的耗材,到时候把钱花在这上面。

“这倒是个好主意!”

“对,就这么办!”

“不说这个了,眼下最要紧的是高考,那些孩子们离开学校这么多年了,咱们得尽快帮他们把知识给补回来!”

不仅仅是毕业多年,更为重要的是,就算当初在学校的时候,又有几个人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了?

他们都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

那时候……

学生们有多疯狂,他们都亲身经历过。

特别是……

李爱华!

“靳小琪还好,宋长英的基础也不错,牛建邦……他现在的知识水平,最多也就是初中生的标准,村里的知青,情况应该和他差不多。”

李爱华说到这些,心情就格外的沉重。

文化知识长达10年的断层,现在想要补回来,谈何容易。

“我觉得还是先要对他们进行一次摸底,只有掌握了他们的真实情况,我们才好对症下药。”

“李老师,你的意思是……咱们先进行一次摸底考试?”

“对,考试,摸清楚每一个人的情况。”

吴月华闻言起身:“我去找小牛,把教材借来,咱们今天晚上就开始。”

这小老太太是个急脾气,一分一秒都不想耽搁。

“你急什么啊?”

孙嘉璐一把将吴月华拉住了。

“咱们先分分工,每个人负责哪一科。”

“化学和物理,我包了!”

吴月华当初上学的时候,学的是应用物理,后来在大苏留学期间,也接触过化学,高中的物理、化学知识,对她来说完全就是小儿科。

“我负责英语!”

黄丽英主动请缨,她的父母当年都曾留学英国,自小就能熟练掌握这门语言。

“我教政治和语文!”

李爱华被下放前就是大学的哲学教授。

“数学归我了!”

郄国良也不甘示弱,他虽然是学农的,但教教基础数学,还不是手到擒来。

现在只剩下了历史和地理。

杜萍和孙嘉璐面面相觑。

“老杜,我占个便宜,对地理,我还是有些研究的!”

晚了一步的杜萍闻言哭笑不得。

“让我教历史?我怕误人子弟,老郄,化学还是分给我吧!”

“历史怎么办?没有人教历史……”

“谁说没人教?”

李爱华笑道。

“现在初中几个班的历史课,都是郑云英老师在带,请她出山教历史,应该问题不大!”

分工明确,吴月华去找牛建邦借来了高中课本,不光是高三的,高一和高二的课本也都有。

随后众人又一起去学校,找到了郑云英。

得知要帮着村里的知青高考复习,郑云英二话没说便答应下来了。

当天晚上,几人便在学校里钻研起了现在的高中课本。

“老郄,我们国家的高中生……现在只学这点儿东西?”

孙嘉璐看似随意的一句话,让屋里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接下来一直到深夜,再没有人说一句话,所有人都只剩下了一个年头,竭尽所能,将李家台子的知青,尽可能多的送进大学校园去深造,去学真正能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知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