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游戏 > 玉皇大帝转世之长生诀续! > 第470章 玉皇大帝张兴东与古筝玉瑶始终保持着亦师亦友的深厚之情

玉弦声里是长情

凌霄宝殿的晨露还凝在玉阶上时,张兴东已对着星象图看了半个时辰。案头的鎏金烛台爆出个灯花,他指尖无意识地敲着玉案,忽然想起昨日路过瑶池,听见水榭里传出断断续续的筝音,错漏处像初春解冻的冰棱,带着股莽撞的鲜活。

“太白,”他头也不抬,金冠上的明珠在晨光里流转,“去看看玉瑶今日练到哪段了。”

老仙长刚踏云而去,殿外就传来银铃般的轻响。张兴东抬头,见玉瑶抱着古筝站在丹陛之下,白衣沾着些微的草屑,显然是从桃林那边跑过来的。她怀里的古筝弦轴上还缠着根桃花枝,花瓣随着呼吸轻轻颤动。

“陛下,”她把古筝放在地上,像献宝似的举起张乐谱,“晓姐姐说这段《平沙落雁》我弹得有进步,您听听?”

张兴东放下朱笔,忽然想起三百年前,这柄玉如意刚到他手里时,也是这般迫不及待地要显露出温润的光泽。他示意仙娥搬来矮案,看着玉瑶跪坐调弦,指尖在弦上试音的模样,忽然觉得凌霄殿的庄严里,多了些柔软的烟火气。

筝音漫出来时,殿外的仙鹤忽然振翅落在栏杆上。玉瑶的指法还有些生涩,转调处总带着点犹豫,像怕踩碎花瓣的小鹿。张兴东却听得认真,见她卡在某个泛音上,便从案上取过支玉簪:“泛音要轻,像这样——”

他站在她身后,握住她的手腕往弦上轻点。玉簪刚触到琴弦,满殿忽然飘起细碎的金光,那是暖玉与玉灵相触时才有的景象。玉瑶的耳朵红了,却没躲闪,只专注地感受着腕间传来的力道,像当年化作玉如意时,默默记下他每次握柄的轻重。

“记住这感觉,”张兴东松开手,指尖还残留着她衣袖上的桂花香,“弹筝和做帝王一样,要知轻重,懂收放。”

玉瑶点头,重新弹奏时,那段卡住的泛音忽然变得清越起来,惊得殿外的梧桐叶都簌簌落下。她望着张兴东笑起来,眼里的光比案上的夜明珠还亮:“陛下教的比晓姐姐的竹尺管用。”

“那是自然,”张兴东挑眉,忽然从袖袋里摸出个锦囊,“昨日巡查南天门,见凡间商队在卖这个。”里面是副牛角指甲套,边缘刻着细密的云纹,正是他照着当年玉如意的纹路画的图样。

玉瑶接过时,指尖触到锦囊里的温热,忽然想起昨夜王晓晓说的话:“陛下待你,早不是器物与主人的情分了。”那时她还不懂,此刻握着这副用心的指甲套,倒觉得心里某个角落被温水浸得发涨。

***瑶池的荷花开得正好时,玉瑶迷上了《广陵散》的刚烈。她总在暮色四合时抱着古筝去桃林,弹到激昂处,指尖的指甲套都崩飞了,却还是对着满地落英跺脚:“为什么总差口气?”

“因为你心里没有那股决绝。”张兴东不知何时站在桃树下,手里还提着个食盒。他打开盒子,里面是王晓晓新做的桂花糕,热气裹着甜香漫出来,“尝尝?晓姑娘说你练琴太狠,连饭都忘了吃。”

玉瑶捏起块糕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晓姐姐弹这段时,弦音能震落桃叶。我也想弹出那样的气势。”

张兴东在她身边坐下,拾起片掉落的指甲套:“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你化作玉如意替朕挡金箍棒时,那股劲儿比《广陵散》烈多了。”他忽然指着天边的火烧云,“你看那云,看着绚烂,其实骨子里藏着风的刚劲。”

玉瑶望着天边翻涌的云霞,忽然想起三百年前的碎片:金殿上炸开的金光,他紧蹙的眉头,还有自己挡在他身前时,那股“玉石俱焚也甘愿”的决绝。指尖落在弦上的刹那,筝音忽然生出股凛冽,桃林里的风都跟着呼啸起来,吹得花瓣漫天飞舞。

“就是这样!”张兴东抚掌笑道,眼里的赞许藏不住,“不过刚易折,你看这琴弦——”他指着根微微颤动的弦,“太过用力反而会断。做帝王要懂制衡,弹筝也一样。”

玉瑶低头看着那根弦,忽然明白过来。她重新弹奏时,刚柔相济的调子漫过荷塘,引得游鱼聚成漩涡,连天边的火烧云都停住了脚步。张兴东坐在桃树下,看着她白衣翻飞的模样,忽然觉得这三界的繁华,都不及此刻弦音里的通透。

夜深人静时,玉瑶总爱往凌霄殿跑。张兴东批阅奏章,她便坐在旁边弹些舒缓的调子,像《春江花月夜》或是《渔舟唱晚》。有时他对着星象图发愁,她就停下琴,听他说些三界的琐事:西海龙宫又在闹分家,凡间的瘟疫需要降下甘霖,甚至哪个仙官又在蟠桃宴上多喝了几杯。

“做帝王真难。”玉瑶托着腮,看着他在奏疏上盖章,忽然觉得那方玉玺比古筝还沉。

张兴东放下朱笔,忽然笑了:“做玉灵也不易,要学弹筝,要历情劫,还要记着三千年的往事。”他递给她杯热茶,“不过各有各的乐子,不是吗?”

玉瑶看着他眼底的疲惫里藏着的笑意,忽然懂了他教她弹《盛世歌》时说的话:“最动人的调子,从来都掺着苦乐。”

***秋风扫过瑶池时,出了件怪事。凡间的戏班子在泰山神庙演戏,竟把张兴东写成了贪恋美色的昏君,还编排他为了玉瑶仙子荒废朝政。消息传到天庭,仙卿们都请旨严惩,连太白金星都觉得该给凡夫俗子些教训。

张兴东却在凌霄殿上笑了:“凡间的戏文,本就是捕风捉影。若真严惩,倒显得我们小气。”他看向阶下的玉瑶,见她白衣微微发颤,便补充道,“玉瑶,你说该如何处置?”

玉瑶抱着古筝上前,指尖在弦上轻轻一划,满殿忽然响起清越的调子。那是段从未听过的曲子,有凌霄殿的庄严,有瑶池的清雅,还有无数个日夜相伴的平和。弹到最后,她望着张兴东笑道:“不如我去泰山神庙弹首《盛世歌》?让他们听听,真正的天庭是什么模样。”

张兴东颔首:“好主意。朕与你同去。”

泰山之巅的神庙里,戏班正准备开演,忽然听见庙外传来筝音。那调子清越又恢弘,听得人心里敞亮,连供桌上的香火都直挺挺地往上冒。众人涌出去,见白衣仙子坐在云头弹筝,旁边立着位金冠男子,正含笑听着,眉宇间的气度让人不敢直视。

“那是……”有个老道士忽然跪倒在地,“是玉皇大帝和玉瑶仙子!”

戏班班主吓得魂飞魄散,忙命人拆了戏台。玉瑶却笑着摆手,指尖一转,调子变得轻快起来,像春风拂过麦田,像夏雨落在荷塘。张兴东看着她白衣翻飞的模样,忽然觉得那些捕风捉影的戏文,反倒成了段有趣的插曲。

回去的路上,玉瑶忽然问:“陛下不怕仙卿们说闲话吗?”

“怕什么,”张兴东望着天边的星子,语气坦然,“朕与你亦师亦友,坦坦荡荡。三界若连这点容人之量都没有,还算什么三界?”他忽然从袖袋里摸出支玉簪,簪头雕着小小的古筝,“昨日见你发簪旧了,让玉匠新做了支。”

玉瑶接过簪子,月光落在上面,映出他眼底的真诚。她忽然想起初化人形时,他教她认天上的星,教她辨瑶池的花,教她弹第一支简单的调子。那些日子像串温润的玉珠,被时光细细地串了起来,成了此刻沉甸甸的情意。

***又是一年中秋,蟠桃宴上仙乐齐鸣。王晓晓弹起《霓裳羽衣曲》时,玉瑶忽然抱着古筝走到殿中:“臣妹想弹首新曲,献给陛下,也献给三界。”

张兴东坐在玉阶上,看着她白衣胜雪,忽然想起很多年前,这柄玉如意刚到他手里时,也是这般迫不及待地要显露出自己的光彩。他笑着颔首:“准奏。”

筝音漫出来时,满殿忽然飘起桂花雨。那调子不像《广陵散》的刚烈,也不似《流水》的温柔,倒像无数个清晨黄昏,他教她弹琴,她听他说政事的时光,平淡里藏着悠长。弹到最后,调子渐渐轻了,像月光落在玉案上,像春风拂过琴弦,像三千年的相伴,都化作了此刻的安宁。

曲终时,张兴东忽然起身,走到殿中。他没有像往常那样称赞,只是从袖袋里摸出个小小的锦囊,里面是副磨得光滑的牛角指甲套——那是玉瑶初学琴时用的第一副。

“留着吧,”他把锦囊递给她,声音里带着笑意,“等将来教新徒弟时,也好有个念想。”

玉瑶握着那副温热的指甲套,忽然明白,有些情意从不需要轰轰烈烈。就像这凌霄殿的玉阶,踏过三千年的岁月依然温润;就像这瑶池的流水,流过无数个日夜依然清澈;就像他们之间,亦师亦友,亦如初见,却比初见时多了三千年的懂得与珍惜。

后来三界都在传,玉皇大帝和玉瑶仙子的情分,是天上地下独一份的。有人说他们是君臣,有人说他们是知己,只有王晓晓看得明白——那日她路过凌霄殿,听见里面传来断断续续的筝音,还有张兴东温和的声音:“这里该轻些,像你初化人形时,踩在桃花瓣上的样子。”

而殿内,白衣仙子正低头调整琴弦,金冠帝王站在旁边指点,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他们身上,像幅被时光温柔收藏的画。画里没有惊心动魄,只有弦音流淌,岁月悠长。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