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游戏 > 玉皇大帝转世之长生诀续! > 第423章 玉帝张兴东感悟这基础设施基础工程中最重要的是兴修水利

天庭水利记

紫霄宫的玉阶被连日的暴雨冲刷得发亮,玉皇大帝张兴东望着案头堆积的奏章,眉头拧成了绳。最上面那本《三界水患录》上,“黄河决堤,良田尽毁”“珠江泛滥,溺亡三千”的朱批旁,还沾着凡间百姓的血泪。

“陛下,”太白金星捧着拂尘的手微微发颤,“东海龙王降雨失度,致使凡间洪涝成灾;而西域旱魃作祟,良田龟裂,百姓易子而食。天庭的水利仙官只会筑坝堵水,三千年了,治水之法竟毫无长进!”

张兴东望向殿外,南天门的梁柱上还挂着未干的水渍——前日天河倒灌,若非天兵拼死抵挡,凌霄宝殿险些被淹。他忽然想起乾坤镜里的景象:凡间的三峡大坝如巨龙横卧,拦住滔天洪水;南水北调的水渠像银色的绸带,将长江水引向干涸的北方;实验室里,人们用“水文模型”预测洪水,精准得如同未卜先知。

“朕要去凡间看看。”他周身的帝气悄然收敛,化作一身粗布蓑衣,腰间的玉如意换成了丈量土地的标尺,“看看真正的‘治水之道’,究竟是什么模样。”

太白金星急道:“陛下三思!水利乃天定,岂容凡人妄改?治水当靠龙王降雨,哪能靠铁石筑坝?”

“若天道不公,水患不绝,那这‘天定’便该改改。”张兴东扛起墙角的铁锹,“就说朕闭关悟‘润下之道’,一应事务由你暂代。”

话音未落,他已化作一道清风坠向凡间,落在黄河岸边的“利民水利站”外。

正是汛期末尾,河岸边却不见想象中的狼藉。几个穿蓝色工装的人正站在堤坝上,用“全站仪”测量沉降,远处的“清淤船”正将河底的泥沙吸上岸,堆成整齐的土丘。堤坝内侧的“生态护坡”上,芦苇丛生,几只水鸟正在浅滩觅食,与坚硬的混凝土相映成趣。

“老先生是来视察的专家?”

清脆的声音自身后响起,张兴东转身,见是位戴草帽的姑娘,裤脚卷到膝盖,小腿上沾着泥点。她手里拿着个巴掌大的仪器,正往堤坝上贴,仪器屏幕上跳动着绿色的波形。胸前的工牌写着“王晓晓 水利工程师”,晒黑的脸上嵌着双明亮的眼睛。

“路过此地,见这堤坝稳固,特来请教。”张兴东目光落在那仪器上,“这小玩意儿能比河伯的‘测水灵珠’还准?”

“这是‘渗压计’,能测堤坝的渗水情况。”王晓晓笑着扬了扬手里的平板,“您看,这是整个河段的‘数字孪生模型’,哪里有管涌、哪里会沉降,电脑上看得一清二楚,比肉眼观察早三天发现隐患。那边的‘泄洪闸’是智能的,水位超过警戒线会自动开启,不用再靠人盯着。”

她引着张兴东走上堤坝,脚下的混凝土路面平整坚实,每隔百米就有一个“监测桩”。“这堤坝是‘百年工程’,地基打了三十米深,用的是‘高压喷射注浆’技术,能抗百年一遇的洪水。我们还在两岸种了防护林,既能固土,又能净化水质——治水不能光堵,得疏堵结合,还得跟自然交朋友。”

张兴东抚摸着冰凉的堤坝,忽然想起天庭的“天河堤坝”——三千年了,还在用夯土筑成,每逢汛期便要仙兵用仙法加固,稍有松懈便溃堤。上次天河决口,淹没了下游三座仙岛,至今还一片荒芜。

“姑娘觉得,治水的根本是什么?”他忍不住问道。

“是让水听话,更要让人水和谐。”王晓晓指着远处的灌溉渠,“您看,这‘引黄入灌’工程,把洪水拦住,变成灌溉的活水,干旱时能浇地,洪涝时能蓄洪。我爷爷说,以前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姓逃荒要饭;现在修了水库、堤坝、水渠,两岸成了粮仓,这才是‘水利’的真意——不是跟水斗,是跟水合作。”

正说着,监测中心的警报突然响起。屏幕上显示上游支流出现“管涌”,水位正以每分钟两厘米的速度上涨。王晓晓立刻拿起对讲机:“立刻启动应急预案!调抽水机到管涌点,同时组织人员用沙袋围堵,我马上到!”

她跳上越野车,还不忘对张兴东喊:“老先生要是感兴趣,一起来看看我们怎么堵管涌!”

车在堤坝上飞驰,张兴东看着窗外掠过的防护林,忽然想起当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靠的是“疏”而非“堵”,可天庭的仙官却忘了这个道理,只知用蛮力挡水。就像刚才太白金星说的“天定”,实则是不思进取的借口。

管涌点已围了不少人,抽水机正轰鸣着排水,几个工人正往管涌口填“反滤料”。王晓晓跪在泥地里,用手摸着水流的方向:“不是单个管涌,是一串!从这里到那边,至少有五个点,快调‘地质雷达’来探测!”

半小时后,地质雷达探出了地下的渗水通道。王晓晓指挥着工人用“高压旋喷”技术在通道两端打桩,形成止水帷幕,再往中间填充混凝土。当最后一台抽水机停止轰鸣时,管涌点的水位彻底稳住了。

“这要是在以前,光找管涌点就得一天,等堵上,堤坝早溃了。”老水利员抹着汗,对张兴东感叹,“现在有了新技术,治水就像给病人做ct,哪儿有病一照就知,再也不用瞎猜了。”

张兴东望着被制服的管涌点,忽然明白,为何凡间能让黄河安澜——不是因为水变温柔了,而是因为他们懂得“水利是百年大计”,懂得用科学规划取代蛮干,用长远布局抵御天灾。就像这堤坝,不仅能挡水,还能蓄水、净水、供水,把水的危害变成了水的滋养。

“姑娘可知,你这‘治水之道’,能让三界的水患都平息?”他周身忽然泛起金光,蓑衣化作龙袍,铁锹在手中化作金光闪闪的“定海神针”,“朕乃玉皇大帝张兴东,多谢姑娘点化。”

王晓晓惊得手里的对讲机掉在地上,连忙行礼:“民女不知陛下驾临,死罪死罪。”

“起来吧。”张兴东抬手虚扶,“你这‘水利’之术,比天庭的仙法更能护佑苍生。朕要回天庭了,若姑娘不嫌弃,可愿随朕前往,助三界兴修水利?”

王晓晓愣住了,随即眼睛里迸发出惊喜的光:“真的可以吗?我还想给天河装‘智能泄洪闸’,让龙王降雨有规划;给西域修‘跨流域调水工程’,让沙漠变绿洲;再教山神用‘水土保持技术’,保住每一寸土地——水利是命脉,得一代代传下去!”

张兴东朗声大笑:“准了!朕封你为‘三界水利总管’,调四海龙王、山川土地听你差遣,朕还要下旨:举三界之力,兴修水利,凡堤坝、水渠、水库,皆按‘百年大计’修建,让水患成为历史!”

金光闪过,张兴东携着王晓晓化作一道流光飞向天庭。黄河岸边的水利员们只看到堤坝上空升起一道七彩祥云,祥云掠过的地方,河水变得清澈,堤坝更加坚固,连河底的泥沙都仿佛开始有序沉积,不再为祸。

紫霄宫内,张兴东端坐龙椅,王晓晓则站在丹陛之下,面对着满朝仙卿。她手里拿着“三界水利规划图”,正给众神讲解:“……我们先给天河装‘水文监测系统’,精准预测水量;再修‘跨天河水渠’,把多余的水引向干旱的西域;在四海建‘蓄洪湖’,汛期蓄水,旱期放水;还要教山神种‘水土保持林’,从源头减少泥沙……”

众神面面相觑,却见东海龙王第一个出列:“陛下英明!老龙降雨总怕多了成灾、少了成旱,有了这‘规划’,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

自此,天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水利变革。天河装上了“智能闸门”,水位常年稳定在安全线;西域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引来天河之水,沙漠里长出了仙稻;四海的“蓄洪湖”在汛期拦下洪水,旱季放出甘霖,凡间的洪涝旱灾减少了九成。

张兴东常去“三界水利枢纽”巡视,看着土地神用“滴灌技术”浇灌仙田,看着龙王通过“远程监测”调度降雨,看着王母娘娘饶有兴致地在“生态护坡”上种瑶池仙花。他想起那本《三界水患录》,如今上面的“决堤”“泛滥”字样已被“安澜”“丰饶”取代,三界的土地因为水的滋养,比以前肥沃了百倍。

这日,王晓晓捧着“三界水利百年规划”来见:“陛下您看,这是未来一百年的水利蓝图,从天河治理到凡间灌溉,从水土保持到生态修复,样样都有。我们要让每一滴水都用在该用的地方,让子孙后代再也不用怕水患。”

张兴东看着蓝图上纵横交错的水渠、堤坝、水库,像一张守护三界的巨网。他忽然明白,所谓“基础设施”,水利是“命脉”——能源是动力,交通是脉络,通信是神经,而水利是让万物生长、文明延续的根基。没有稳固的水利,再强的能源也无法灌溉良田,再快的交通也躲不过洪水,这便是“百年大计,兴修水利”的真谛。

而那座横跨天河的“安澜大坝”,在往后的亿万年里,一直是天庭最宏伟的建筑。坝体上,张兴东亲笔题下的“水润三界,利在千秋”八个字,在日月照耀下熠熠生辉,见证着仙凡携手,用智慧驯服洪水,用远见滋养土地——这,才是基础设施最坚实的根基,也是三界繁荣最长久的保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