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游戏 > 玉皇大帝转世之长生诀续! > 第421章 玉帝张兴东感悟无农不稳无工不扶无商不富即兴国发展商业

三界商道记

紫霄宫的玉磬敲过三响,玉皇大帝张兴东却对着案头的《三界民生图》皱起了眉。图上,凡间的城池如繁星般璀璨,街道上车水马龙,商铺林立,而天庭的南天门集市却依旧冷冷清清,只有几个仙娥守着摊位,售卖些蟠桃干、仙酿之类的老物件。

“陛下,”太白金星捧着拂尘躬身道,“凡间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已连通百国,连西天的佛陀都开始用‘电商’流通经书了。而我们天庭,还在沿用三千年的‘以物易物’,上次东海龙王想用珍珠换瑶池的仙米,光清点数目就耗了三个月。”

张兴东望向殿外,云海中隐约传来凡间的喧嚣。他想起昨日在乾坤镜中所见:一座名为“义乌”的小城,家家户户开着作坊,商品通过“物流”运向世界各地,连非洲的部落里都能看到那里产的小商品。而天庭的珍宝,除了蟠桃宴上偶尔露面,大多锁在宝库中蒙尘。

“朕要去凡间看看。”他周身的帝气悄然收敛,化作一身藏青色长衫,腰间的玉如意换成了个装着碎银的钱袋,“看看这‘商业’,究竟有何魔力。”

太白金星急道:“陛下三思!商人重利轻义,仙家当守清净,怎能学那逐利之道?”

“若连民生都顾不上,清净又有何用?”张兴东掂了掂钱袋,“就说朕去凡间体察商情,一应事务由你暂代。”

话音未落,他已化作一道清风坠向凡间,落在江南的“通衢商镇”街头。

正是集市日,镇口的牌坊下挂着“以商兴镇,以贸富民”的匾额,街道两旁的商铺连绵成片:绸缎庄的伙计正用“电子秤”称重,茶馆里的掌柜用“扫码支付”收款,连挑着担子的小贩都挂着个“收款码”木牌。空气中弥漫着香料、糕点、布匹的混合气息,却不杂乱,反而透着勃勃生机。

“老先生面生得很,是来进货的客商吗?”

清脆的声音自身后响起,张兴东转身,见是位穿湖蓝色布裙的姑娘,梳着双丫髻,腰间系着个算盘,正对着账本核对数目。她身后的“晓记商行”门庭若市,伙计们忙着打包发货,墙上的地图标注着“北京”“广州”“海外”等字样。

“路过此地,见贵镇繁华,特来看看。”张兴东目光落在墙上的地图,“姑娘的生意,能做到这么远?”

“我叫王晓晓,这商行是我爹传下来的。”姑娘笑着递过一杯茶,“以前只在镇上卖些布匹,后来学了‘供应链管理’,从养蚕、织布到销售全链条打通,还用上了‘电商平台’,现在连西域的胡人都来订货呢。”

她引着张兴东走进后院的仓库,里面的货物码放得整整齐齐,货架上贴着“出入库记录”,角落里的“监控器”正实时显示着仓库各处的景象。“您看,这是‘库存管理系统’,缺什么货、剩多少,电脑上一看就知,比以前靠人脑记方便多了。”

张兴东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忽然想起天庭的宝库——三千年来,里面的宝贝只进不出,连看守的仙官都记不清到底有多少存货。上次想拿些法宝接济凡间受灾百姓,光清点就用了半个月,等送到时,灾情都过了。

“姑娘觉得,经商的根本是什么?”他忍不住问道。

“是互通有无,让大家都过得更好。”王晓晓翻开一本“贸易账册”,“就像我们从南方运来茶叶,卖给北方;从西域换来玉石,卖给江南。商人赚了利,百姓得了便,地方也富了,这才是‘无商不富’的道理。”

正说着,一个西域客商急匆匆进来,指着一批丝绸比划着,原来他担心路上耽误,想改用“加急物流”。王晓晓立刻拿起电话联系:“没问题,我让驿站用‘快马加鞭’服务,比您自己赶路还快三天,就是运费要加两成。”

客商爽快地答应了,笑着竖起大拇指。张兴东看着这一幕,忽然想起天庭的规矩——仙凡之间严禁私相授受,连蟠桃都要论功行赏。这般死守“清静”,难怪三界的物资流通越来越慢,就像堵塞的河道,迟早要干涸。

“老先生也是做买卖的?”王晓晓见他对商事格外上心,好奇地问道,“看您气度不凡,不像寻常客商。”

“算是吧,只是管的‘货物’有些特殊。”张兴东望着街上往来的行人,“我们那里,有很多好东西,却不知怎么送到需要的人手里,更不知怎么让大家都富起来。”

“那可得学学‘商业之道’了。”王晓晓眼睛亮了起来,“就像我们镇上,以前只有种地的农民(农),后来有人开了织布坊(工),再后来有了我们这样的商行(商),农民的粮食能卖掉,作坊的布匹有出路,大家手里都有钱了,这才叫‘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农是根,工是叶,商是脉,缺一不可。”

她指着镇外的农田和作坊:“您看,农民种出棉花,作坊织成布匹,我们商行卖向各地,赚了钱再买农具给农民,买机器给作坊,这就形成了‘循环’,越转越活,越转越富。”

张兴东望着那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忽然明白,为何凡间能在短短百年间富起来——不是因为资源更多,而是因为他们懂得“商业是血脉”,懂得用交易连接供需,用流通激活经济。就像这通衢商镇,农、工、商环环相扣,才让土地生金,让巧手生财。

“姑娘可知,你这‘商业之道’,能让三界的‘血脉’都活起来?”他周身忽然泛起金光,长衫化作龙袍,钱袋里的碎银在光芒中化作万千通宝,“朕乃玉皇大帝张兴东,多谢姑娘点化。”

王晓晓惊得手里的算盘掉在地上,连忙行礼:“民女不知陛下驾临,死罪死罪。”

“起来吧。”张兴东抬手虚扶,“你这‘通商’之法,比天庭的戒律更能普惠三界。朕要回天庭了,若姑娘不嫌弃,可愿随朕前往,助三界兴商业、通物流?”

王晓晓愣住了,随即眼睛里迸发出惊喜的光:“真的可以吗?我还想在天庭开个‘三界贸易行’,让东海的珍珠换瑶池的仙米,让西天的经书换凡间的茶叶,再弄个‘天庭快递’,比腾云术还快!”

张兴东朗声大笑:“准了!朕封你为‘三界通商总管’,调天庭的驿站、宝库听你差遣,朕还要下旨:凡仙凡、人神、神魔之间,皆可公平交易,互通有无!”

金光闪过,张兴东携着王晓晓化作一道流光飞向天庭。通衢商镇的人们只看到镇上空升起一道七彩祥云,祥云掠过的地方,商铺的生意更兴旺了,道路更通畅了,连空气里都仿佛飘着“富裕”的味道。

紫霄宫内,张兴东端坐龙椅,王晓晓则站在丹陛之下,面对着满朝仙卿。她手里拿着“三界贸易规划图”,正给众神讲解:“……我们可以在南天门设‘海关’,统一管理仙凡贸易;在瑶池旁开‘特产市场’,让仙果、仙米能换凡间的新奇玩意儿;再弄个‘三界银行’,方便大家存钱、借钱……”

众神面面相觑,却见财神爷第一个出列:“陛下英明!老臣早就觉得,光靠散财不够,得让大家自己能生财,这才是长久之道!”

自此,天庭变了模样。南天门成了“三界自贸区”,仙凡客商来来往往,通关效率比以前快了百倍;东海龙宫的珍珠通过“天庭快递”,三天就能送到西域的妖精手里;就连太上老君的丹药,也开了“连锁店”,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张兴东常去“三界贸易中心”巡视,看着土地神用“智能账本”记录收成,看着龙王和凡间船商签订“珍珠采购协议”,看着王母娘娘饶有兴致地挑选凡间的“丝绸锦缎”。他想起那本《三界民生图》,如今上面的城池个个繁华,百姓人人富足,连最偏远的山神辖区,都因“旅游开发”富了起来。

这日,王晓晓捧着“三界贸易年报”来见:“陛下您看,这一年,天庭的宝库盘活了,凡间的特产卖遍了三界,连地府都开了‘轮回纪念品店’,生意好得很!大家都说,现在的三界就像个大集市,你有我无,互通有无,日子才有奔头。”

张兴东看着报告上的数字,仿佛看到了三界血脉贲张的活力。他忽然明白,所谓“兴国”,从来不是单靠某一项,而是农、工、商协同发展——让种地的人有奔头(农稳),让做工的人有赚头(工兴),让经商的人有念头(商活),三者合一,才能让天地间的“气血”畅通,让三界的“筋骨”强健。

而那座崭新的“三界贸易中心”,在往后的亿万年里,一直是天庭最热闹的地方。门口的石碑上,张兴东亲笔题下的“通商惠三界,互利共繁荣”十个字,在日月照耀下熠熠生辉,见证着仙凡、人神、神魔打破隔阂,用交易传递善意,用流通创造富足——这,才是兴国的根本,也是天地间最生生不息的道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