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游戏 > 玉皇大帝转世之长生诀续! > 第415章 玉皇大帝张兴东感悟久病成医中西医结合才是王道乐土!

玉京医道

紫霄宫的金砖地面泛着冷光,玉皇大帝张兴东扶着龙椅扶手,剧烈地咳嗽起来。明黄的龙袍下,他的脸色透着不寻常的苍白,袖口掩住的指缝间,竟渗出几缕淡淡的金气——那是天帝本源受损的征兆。

“陛下,”太白金星捧着玉碗上前,碗中盛着瑶池仙露熬制的汤药,“这是老君刚炼的凝神丹,您服下歇歇吧。”

张兴东摆了摆手,咳嗽声停了,声音却带着前所未有的疲惫:“没用的。这病不是丹药能治的。”他望着殿外缭绕的云气,眼中闪过一丝茫然,“自混沌初开时便有的旧疾,三千年发作一次,每次都要耗损三成修为。”

太白金星急得拂尘都抖落了几根银丝:“那请元始天尊来看看?或是去西天请如来佛祖?”

“他们看过了。”张兴东苦笑,“道家说要固本培元,佛家讲须清心寡欲,可这病痛来时,元神都像被投入八卦炉里炼烧,什么道法佛法都挡不住。”

他忽然站起身,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在气流中微微颤动:“朕想去凡间走走。听闻人间医道昌盛,或许能找到些不一样的法子。”

太白金星惊呼:“陛下万万不可!您此刻元神虚弱,若是在凡间遇袭……”

“三界若连天帝都要躲在凌霄宝殿里养病,那才是真的危险。”张兴东周身的帝气收敛,化作一身青布长衫,腰间悬着块普通的玉佩,“就说朕闭关了,有事让李天王暂代。”

话音未落,他已踏出南天门,化作一道流光坠向凡间,落在江南水乡的一座小镇上。

镇子名叫“杏林镇”,顾名思义,镇上随处可见药铺医馆。张兴东找了家客栈住下,白日里便揣着些碎银,在镇上的医馆间流连。他看到穿长衫的老中医摸着脉案沉吟,也看到戴听诊器的西医在诊所里忙碌,两种截然不同的医道,却都在为同一个目的奔忙——治病救人。

这日清晨,他正站在一家“中西医结合诊所”的门外观望,忽然听到里面传来争执声。

“王大夫,这孩子烧得厉害,还是打点滴快!”一个妇人焦急的声音响起。

“李医生,你看他舌苔黄腻,是风寒入里化热,得先开两服麻杏石甘汤!”另一个清亮的女声反驳。

张兴东推门进去,只见诊桌后坐着个穿白大褂的姑娘,梳着利落的马尾,左手边放着脉枕,右手边摆着血压计。她面前站着位戴眼镜的年轻男医生,两人正围着个哭闹的孩童争执。

“两位莫急。”张兴东走上前,目光落在孩子通红的小脸上,指尖无意识地捻了捻——他能感觉到,这孩子体内既有外感的风寒,又有西医说的细菌感染,单用一方怕是难见效。

姑娘抬头看他,眼睛亮得像秋水:“老先生也懂医?”她自我介绍道,“我叫王晓晓,家传的中医,在医学院学了西医,刚开这诊所没多久。”

男医生推了推眼镜:“我是李哲,镇医院的西医。晓晓她总爱搞这些‘四不像’的疗法。”

“什么四不像?”王晓晓不服气地拿起听诊器,“昨天那个老慢支的病人,不就是我用针灸配合雾化治好的?”

张兴东看着两人争执,忽然想起天庭的光景——道家仙家总说西医是“旁门左道”,佛门弟子又斥道家“执着于术”,何曾有过这般为治病救人而争的热闹?他微微一笑:“可否让我看看这孩子?”

王晓晓见他气度不凡,便让开了位置。张兴东伸出手指,虚虚搭在孩子腕上,指尖流淌出一丝微不可查的仙气。片刻后,他道:“风寒束表,内热炽盛,兼之肺部有炎症。单用中药太慢,单输液怕伤了脾胃。”

“那怎么办?”妇人急问。

“王大夫的麻杏石甘汤可以用,清宣肺热;同时用李医生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张兴东看向两人,“再用温水擦拭额头、腋下,物理降温。三管齐下,半日便可退热。”

王晓晓眼睛一亮:“这法子好!既解了表证,又除了病根!”李哲也点了点头,虽没说话,却转身去配药了。

等孩子的母亲千恩万谢地抱着渐渐安静的孩子离开,王晓晓才给张兴东倒了杯茶:“老先生看着面生,是从别处来的游医?”

“算是吧。”张兴东接过茶杯,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忽然觉得元神的灼痛感轻了些,“我也有些旧疾,想来镇上寻些医理。”

“什么病?”王晓晓立刻来了精神,搬过脉枕,“我给您把把脉?”

张兴东犹豫了一下,还是将手腕放在脉枕上。王晓晓的指尖纤细却有力,轻轻搭在他的腕脉上,眉头渐渐蹙起:“老先生的脉象……好奇怪。既像气血亏虚,又带着一股说不出的强盛,像是……像是枯木里藏着烈火。”

她想了想,又拿起听诊器:“要不听听心肺?西医的听诊器有时候能发现中医摸不出来的问题。”

冰冷的听诊器头贴在胸口时,张兴东微微一怔。他活了亿万年,见惯了仙家法宝,却从未想过,这般凡铁所制的物件,竟能清晰地听到体内气息的流动。王晓晓一边听,一边在本子上记录:“心率有点慢,呼吸音倒是平稳……您这病是不是一阵一阵的?发作起来像五脏六腑都在烧?”

张兴东惊讶地看着她:“你怎么知道?”

“我爷爷以前也得过类似的病,西医叫神经官能症,中医说是阴虚火旺。”王晓晓收起听诊器,认真地说,“他就是靠中西医结合调理好的——白天吃西药稳定神经,晚上喝中药滋阴降火,再配合艾灸足三里、涌泉穴。”

她取来纸笔,一边写一边说:“您看,中医讲‘整体观念’,把人当一个整体看;西医讲‘微观精准’,能找到具体的病灶。其实两者不冲突的,就像阴阳互补。”

张兴东看着她笔下的药方,上面既有当归、生地等中药,也有谷维素、维生素等西药名,旁边还画着几个穴位的位置。他忽然想起自己发作时的感受:元神灼痛如烈火,这是“阳盛”;耗损修为如枯木,这是“阴衰”。道家只知补阴,佛家只知抑阳,却从未想过,或许可以像这般,一边用“精准之法”疏导过剩的阳气,一边用“整体之法”滋补亏损的阴精。

“老先生,您试试这个思路?”王晓晓把药方递给他,“要是信得过我,我可以帮您调理调理。”

张兴东接过药方,指尖微微颤抖。这张薄薄的纸,竟比天庭的金砖还要沉重。他看着王晓晓清澈的眼睛,忽然笑道:“好啊。只是我这病有些特殊,怕是要多麻烦你些时日。”

接下来的日子,张兴东便在杏林镇住了下来。每日清晨,他跟着王晓晓去后山采药,听她讲哪些草药能清热解毒,哪些能补气养血;上午在诊所里看她给病人把脉、开方,也看李哲给病人打针、输液;下午便跟着王晓晓学针灸,看着那些细细的银针扎在穴位上,竟能缓解他元神的灼痛;晚上,王晓晓会给他熬一碗汤药,里面既有滋阴的药材,也加了些西药磨成的粉末。

他发现,王晓晓的诊所总是最热闹的。来看病的既有信中医的老人,也有信西医的年轻人。有个患风湿的老农,王晓晓给他开了中药,又教他用西药药膏外敷;有个孕妇孕吐严重,她用针灸缓解症状,又让李哲开了维生素b6补充营养。

“你就不怕别人说你不伦不类?”一日傍晚,张兴东看着王晓晓整理药材,忍不住问道。

“治病救人,哪有那么多规矩?”王晓晓擦了擦手上的药渣,“我爷爷说,当年他在战场上,西药不够了,就用草药救伤员;草药没效果了,就用手术刀划开伤口取子弹。能救命的法子,就是好法子。”

张兴东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元神的灼痛感又隐隐袭来。他按照王晓晓教的法子,取出银针,自己扎在太冲、内关等穴位上,同时服下那混合了中西药的药丸。奇妙的是,西药的成分迅速抑制了神经的灼痛,中药的药性则缓缓滋养着亏损的本源,两种力量在体内交织,竟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他忽然明白,自己这混沌初开时便有的旧疾,本就是阴阳失衡所致。混沌生两极,两极化四象,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天庭众仙只知固守一法,自然治不好这先天的失衡之症。

“晓晓,”张兴东站起身,周身忽然泛起淡淡的金光,青布长衫化作龙袍,冕旒在头顶缓缓浮现,“多谢你让朕悟透了医道,也悟透了治世之道。”

王晓晓惊得后退一步,手里的药杵都掉在了地上:“您……您是……”

“朕乃玉皇大帝张兴东。”张兴东抬手一挥,一道金光落在诊所的牌匾上,原本的“中西医结合诊所”几个字旁,多了一行小字——“天道无偏,医道同理”,“你以仁心行医,不拘一格,朕封你为‘三界医仙’,许你在天庭开设医馆,传人间医道。”

王晓晓看着他身上威严的帝气,又想起这些日子他温和的模样,忽然笑了:“封我医仙可以,但我有个条件。”

“你说。”

“我要在天庭医馆里,既设脉案,也摆听诊器;既炼丹药,也制西药。”王晓晓认真地说,“还要请李医生一起去,他的西医术很好。”

张兴东朗声大笑:“准了!”

金光闪过,张兴东带着王晓晓和闻讯赶来的李哲,化作一道流光飞向天庭。杏林镇的百姓只看到诊所上空升起一道七彩祥云,祥云里隐约有仙乐传来,等云气散去,诊所依旧,只是牌匾上的字迹变得金光闪闪,百病不侵。

紫霄宫内,张兴东坐在龙椅上,元神的灼痛感已完全消失,体内阴阳调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充盈。太白金星和众仙看着站在殿下的王晓晓和李哲,虽有不解,却见陛下气色大好,便都不敢多言。

“众仙家,”张兴东的声音传遍天庭,“今日朕悟得一理:大道至简,殊途同归。道家的清静,佛家的慈悲,人间的医道,本就没有高下之分。”他看向王晓晓,“从今日起,天庭设‘三界医馆’,由王晓晓执掌,凡仙凡有疾,皆可前往诊治,不拘道法佛法,只论救人之术。”

众仙闻言,先是一怔,随即纷纷躬身应诺。他们想起过往那些难治的旧疾,想起凡间流传的种种医案,忽然明白,陛下这次下凡,带回的不仅是治病的方子,更是一种兼容并蓄的治世之道。

王晓晓和李哲在天庭开设医馆的消息很快传遍三界。起初,仙家们对那些打针、输液的法子颇有微词,可当赤脚大仙的脚气被西药药膏治好,当托塔李天王的老寒腿在针灸和理疗下痊愈,质疑声渐渐变成了赞叹。

张兴东偶尔会去医馆坐坐,看王晓晓给仙家把脉,听李哲讲解人体解剖图。他不再执着于用仙家法力强行压制旧疾,而是每日按着王晓晓开的“方子”——清晨练道家吐纳,午后读佛家心经,傍晚用西医的方法监测体内气息流动。

这日,太白金星捧着新炼的丹药来见:“陛下,老君说,按您新悟的医道,他在丹药里加了些凡间的草药精华,效果比以前好上三成。”

张兴东接过丹药,放在鼻尖闻了闻,笑道:“告诉他,下次可以试试加些维生素,或许效果更好。”

太白金星愣了愣,随即也笑了:“老臣这就去说。”

殿外的云气依旧缭绕,只是紫霄宫的金砖地面,似乎比以往更多了几分人间的暖意。张兴东望着三界的方向,那里,杏林镇的诊所依旧人来人往,天庭的医馆里,中西药香交织成独特的气息。

他忽然明白,所谓王道,从来不是固守一端,而是像那中西医结合的医道一般,既能观天地之整体,又能察毫厘之精准,兼容并蓄,方得长久。这道理,治病如此,治国如此,三界安宁,亦是如此。

而那混沌初开时的旧疾,自那以后,再也没有发作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