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八零换亲:冷面少将日日宠 > 第一卷 第37章 开设补习班

姜早站在高考报名处,手中紧紧握着那张报名表格,心中五味杂陈。她知道,这一步迈出去,自己的生活将彻底改变。回到家后,她将报名表小心翼翼地放在抽屉的最底层,仿佛那是一件无比珍贵的宝贝。

从报名的那一刻起,姜早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复习当中。她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在书桌上腾出了一大片空间,用来摆放复习资料。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进房间,姜早就已经坐在了书桌前,开始了一天的学习。

她的现代灵魂在这个时代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对于现在的高考题,她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那些在旁人看来晦涩难懂的数学公式,在姜早眼里不过是一些有趣的逻辑游戏。她能够轻松地在脑海中构建出几何图形的三维模型,解题思路如同泉水一般源源不断。

语文的文言文部分,对于很多考生来说是一大难关,但姜早凭借着自己在现代积累的文学素养,能够迅速地理解文中的含义。她在阅读文言文时,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古代的文人墨客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那些生僻的字词,在她反复诵读几遍后,便能熟记于心。

英语更是姜早的强项。在现代,她就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参加过各种英语角和国际交流活动。现在面对高考英语,她只需要重新梳理一下语法知识,背一背单词,就能轻松应对。她每天都会抽出一个小时来练习英语听力,听着那从老式收音机里传出的英语对话,她的脑海中会自动浮现出相应的场景。

姜早复习得热火朝天,消息很快就在村子里传开了。村里的一些知青听闻后,纷纷前来向她请教问题。

这天,知青小李拿着一本数学练习册,一脸愁容地来到了姜早家。“姜早,这道数学题我想了好久都没想明白,你能帮我看看吗?”小李指着练习册上的一道立体几何题说道。

姜早接过练习册,看了一眼题目,微微一笑。她拿起笔,在纸上迅速地画出了一个立体图形,边画边给小李讲解:“你看,这道题的关键在于找到这个面和那条线的垂直关系,然后利用三垂线定理……”

小李的眼睛随着姜早的笔尖移动,脸上的愁容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恍然大悟的神情。

没过多久,越来越多的知青找上门来。他们有的拿着物理题,有的拿着化学题,姜早的家俨然变成了一个临时的学习交流中心。姜早总是耐心地解答他们的问题,她的讲解通俗易懂,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知青们受益匪浅。

有一次,知青小王在复习历史时遇到了瓶颈。他对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一些事件的因果关系总是搞不清楚。姜早便从鸦片战争讲起,把中国近现代史的脉络梳理得清清楚楚。她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社会矛盾,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每一个重大事件的起因和影响。

小王听后,不禁感叹道:“姜早,你讲得太清楚了!感觉历史在你嘴里就像一个生动的故事。”

知青们频繁地出入姜早家,这一情况引起了大队长的注意。大队长是个有远见的人,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在这个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的时代,他希望村里能有更多的年轻人通过高考走出农村,去外面的世界闯荡。

一天傍晚,大队长来到了姜早家。姜早正在给几个知青讲解英语语法,看到大队长来了,大家都站了起来。大队长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坐下,然后对姜早说:“姜早啊,我看这些知青都喜欢来找你问问题,你这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啊。”

姜早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大队长,我就是自己复习的时候多琢磨了一些。”

大队长沉思了一会儿,说:“我有个想法。咱村里有不少年轻人都想参加高考,但是大家复习起来都没个章法。我想在村里开设一个高考补习班,让你当这个班长,你觉得怎么样?”

姜早听后,心中一阵惊喜。她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不仅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实现高考梦想,也能让自己在教学相长中更好地巩固知识。她连忙点头说:“大队长,我觉得这个主意太棒了!我愿意当这个班长。”

大队长满意地点点头:“那就这么定了。你好好准备准备,咱们尽快把补习班开起来。”

得到大队长的支持后,姜早立刻投入到了高考补习班的筹备工作中。

她首先对村里有意参加高考的年轻人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她挨家挨户地走访,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报考意愿。

经过一番调查,她发现村里有二十多个年轻人都想参加高考,但他们的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已经自学了很多高中课程,有的则还停留在初中知识水平。

根据调查结果,姜早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她将补习班的课程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政治七个科目。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她打算从最基本的知识讲起,逐步夯实他们的基础;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她则准备开设一些提高班,帮助他们攻克难题,提升解题能力。

在教学场地方面,大队长帮忙协调了村里的一间闲置仓库。姜早和几个知青一起,对仓库进行了简单的改造。他们打扫干净仓库里的灰尘,用木板和砖块搭建了一些简易的桌椅。仓库的墙壁有些斑驳,姜早找来一些白纸,把墙壁糊了起来,让教室看起来更加整洁明亮。

为了获取教学资料,姜早四处奔走。她向村里曾经上过高中的人借来了他们的旧课本和学习笔记,还托人从县城的书店里买来了一些高考复习资料。她把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类,根据不同科目的教学进度,分发给同学们。

经过几天的筹备,高考补习班终于开课了。

开课那天,仓库教室里坐满了人。大家的眼神中都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姜早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责任感。

她清了清嗓子,开始了第一堂课。“同学们,我们这个补习班今天就正式开课了。高考是我们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我希望大家都能珍惜这段时间,努力学习。”

第一堂课是语文。姜早从汉字的起源讲起,讲到了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她在黑板上写下了一首唐诗,然后逐字逐句地给同学们讲解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有的同学还认真地做着笔记。

数学课堂上,姜早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同学们理解数学概念。她把复杂的数学公式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和算式,让同学们更容易接受。有同学在做练习题时遇到了困难,姜早便走下讲台,耐心地在他们的本子上演示解题步骤。

英语课上,姜早用她那标准的发音带领同学们朗读单词和课文。她还设计了一些有趣的英语对话场景,让同学们分组进行练习。同学们从一开始的羞涩不敢开口,到后来能够流利地进行简单对话,进步十分明显。

在物理和化学课上,姜早注重实验教学。她利用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演示物理现象和化学反应。同学们围在她身边,看着那些神奇的实验结果,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历史和政治课上,姜早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同学们记住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政治理论。她把枯燥的历史年代和人物串联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同学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考补习班逐渐走上了正轨。

每天早上,同学们都会按时来到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教室里弥漫着浓厚的学习氛围,同学们有的在背诵课文,有的在做练习题,有的在低声讨论问题。

姜早作为班长,不仅要负责教学,还要关心同学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有一次,同学小张因为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情绪很低落。姜早发现后,便在课间找他谈心。“小张,一次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什么。你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在姜早的鼓励下,小张重新振作了起来,学习更加刻苦了。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姜早还组织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学科优势的同学组成,他们在课余时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学习小组经常会组织一些学习竞赛,比如数学解题竞赛、英语单词拼写竞赛等。

获胜的小组可以得到一些小奖品,如笔记本、铅笔等。这些竞赛活动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在课余时间,姜早还会组织同学们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她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她带领同学们在村子的操场上进行跑步比赛、跳绳比赛等。同学们在运动中释放了压力,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然而,高考补习班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首先是教学资源的匮乏。随着教学的深入,姜早发现现有的复习资料已经不能满足同学们的学习需求。一些科目的练习题数量有限,同学们做了几遍后就没有新的题目可做了。而且,村里没有图书馆,同学们无法借阅到更多的参考书籍。

其次是时间安排上的冲突。村里的农活比较多,同学们经常需要请假去地里干活。这就导致了教学进度受到影响,有的同学因为请假错过了一些重要的课程,在后面的学习中就会感到吃力。

还有就是个别同学的学习态度问题。有少数同学在刚开始参加补习班时热情很高,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他们逐渐产生了畏难情绪,开始逃课或者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

面对这些困难,姜早并没有退缩。她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

对于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她写信给在县城工作的亲戚,请求他们帮忙收集一些高考复习资料。同时,她还鼓励同学们之间互相分享学习资料,把自己觉得好的题目和知识点整理出来,供大家共同学习。

针对时间安排冲突的问题,姜早和大队长商量后,调整了补习班的上课时间。他们根据村里的农活安排,制定了灵活的课程表。在农忙时节,减少上课时间,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干活;在农闲时节,则增加上课时间,加快教学进度。

对于个别同学的学习态度问题,姜早逐个找他们谈心。她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她给这些同学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从简单的知识点入手,让他们逐步找回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在姜早的努力下,高考补习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一次次的模拟考试中,很多同学的分数都在稳步上升。他们对高考的信心越来越足,学习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姜早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颇丰。通过教学,她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她发现,在给同学们讲解问题的过程中,自己也能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

同时,她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她能够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活动,协调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更重要的是,姜早在村里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认可。村民们都对她竖起大拇指,称赞她是一个有本事、有爱心的好姑娘。那些曾经对她参加高考表示怀疑的人,也都改变了看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