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非洲酋长 > 第二十五章 借款

非洲酋长 第二十五章 借款

作者:更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6:38:37 来源:平板电子书

郭建之前带着许盛、许凌叔侄在隆塔跑了一两个月,也不是纯粹瞎忙。

他们除了拍摄大量的图片资料,找来隆塔当地大量的地质材料,还将这些资料传回国内,请国内的专家研究,帮着寻找对策。

这次他们过来,已经有相对明确的思路,也带来大量的图片资料,直接跟伊波古金矿附近的岩层地貌做比较。

三个小时后,恨不得将伊波古矿区翻个底朝天的谢思鹏、许盛等人,他们才收工走回到木屋前。

看他们的神色,直觉告诉曹沫,他们已经锁住附近几个重点区域了。

德古拉摩的华人圈就那么点大,曹沫还不想将这个圈子里的人都得罪干净,也准备邀请他们在部落用餐,鹿角川河里的鱼虾也是一绝。

而这些天来,曹沫还让从部落里雇请的两名厨娘,尝试在林子边缘整出来的一片空地,种了一些蔬菜。

虽然长势谈不上喜人,但有几种生长期比较短的品种都已经能摘食了,在这里做一顿符合中国人口味的中餐,还是有条件的。

许盛、谢思鹏却急着离开,一方面是天黑后路不好走,他们需要赶回隆塔市镇住宿,一方面是附近的部落,确实有与伊波古金矿岩层地貌极相似的地点,他们想要抓紧时间跟那边的部落进方交涉后|进行取样检验,方便以最快速度巩固此行的收获成果。

见他们急着离开,曹沫也就不再挽留,送他们到部落的村口,说道:“那我在这里就预祝谢总你们早有收获……”

“你要添置什么设备,现在可以物色了,过两天你回德古拉摩就过去找我,签了借款协议,我就直接将款打到你公司帐户上。”谢思鹏也爽快的拍着曹沫的肩膀说道。

他们看矿上的条件太简陋,工人也颇为懒散,与工人接触也确认曹沫为菲利希家族提供设备及技术服务的说法不假,矿上具体负责生产运营管理的都是当地黑人,但不管怎么说,曹沫跟当地人的合作还是稳固、可靠的。

再者说,他们现在还没能在隆塔扎下根来,答应出口的事,谢思鹏还不会急着反悔。

…………

…………

谢思鹏答应的这二十万美元借款,对矿区的前期发展太至关重要了。

曹沫花了两天时间,重新调整了一下近期需要采购的设备及材料清单,也让露西联系相关的供应商,咨询供货情况。

二十万美元其实不多。

零四年想在新海市买套商品房,都只能在二环外挑选。

卡奈姆的工业品、机电工程设备都依赖于进口,价格昂贵,曹沫这点钱能添置的设备相当有限。

好钢要用到刀刃上,曹沫又希望刀刃能立即派上用场、发挥出作用来,助他劈荆斩棘,所有的设备自然都是挑现|货采购。

有二手的,也尽可能挑二手,毕竟价格低廉。

那些付足全款后还需要一两个月甚至更久才能从国内海运过来的设备,价格再优惠,暂时都不在曹沫的考虑范围之内。

除了引进新的机械设备外,矿区配套的建设可以立即进行下去,甚至可以加大建设的规模。

这些准备工作完成后,曹沫就带着卡布贾、波图等人,赶回德古拉摩,找到也刚从隆塔回来的谢思鹏签署借款协议。

在借款协议公证过后,谢思鹏也很爽快的直接将二十万美元,汇入曹沫设备租赁公司的帐户里。

一台挖掘机、一台用于岩层开孔放置炸药的凿岩机、一台中型碎石制砂机、一台二手翻斗车、一台二手柴油发电机等等设备的采购,以最快速度谈妥,陆续由供货商运往伊波古村。

曹沫这次也狠狠心买了一部卫星手机。

十八万美元就这样没了。

而这些钱花出去,才叫伊波古金矿稍微有着像一家矿企的样子。

卡奈姆的驾驶证以及特种设备操作证申领都相当简单。

跑到隆塔市镇,找到相关机构,交费拿到申请表,填好递交上去,约个时间考试,隔不久就能发放下来。

考试环节也相当宽松;要是不想考试,给考官塞点小费也就过关了。

不仅曹沫、卡布贾,波图、帕里以及另外六名接受过初等教育的伊波古村青年,都已经拿到相应的资格证书。

不过,曹沫找工地付费让他们接受的培训时间,实际上都不是很长,操作还有些生疏。

好在设备到场之后,曹沫也没想一下就将产量提升上来,让波图、帕里他们抓紧时间,先熟悉设备的操作,加紧学习修护、修维。

曹沫也担心操作失误,将一台七八吨甚至十数吨重的设备,弄翻到鹿角川河里去,请吊车过来帮忙是不可能的,曹沫舍不得那钱,还只能请老酋长菲利希安出面,动员部落的男女老少过来帮忙了。

新的设备陆续运入矿区投入使用,这时候加上前期的盈余,曹沫手里还有七万美元用于矿区的基础建设。

…………

…………

新的设备投入使用,效果是相当立竿见影的。

即便波图、帕里他们对新设备的操作还很生疏、谨慎,但到九月中旬,伊波古金矿的日产出折合足色金,就已经稳定在三百克往上了;比之前增涨了一倍。

除开设备投资外,虽然每日的柴油等物料消耗也大幅上升,但利润增涨幅度更大。

这当中为了避开岩金开采与砂金淘选的冲突,重新的将砂金淘选的作业地点,往鹿角河下游转移了两百米。

曹沫估算着,即便不增加新的工程采矿设备,等矿区初步建设好,各种工序进一步梳理顺畅了,劳动纪律进一步强化,每天的足色金产出应该能稳定在五百克左右。

更重要的一点,岩金矿附近伴生的河床砂金矿,随着土层越挖越深,含金量是逐步增加的——当然,一旦挖到基岩层了,砂金也就开采一空了。

伊波古金矿目前还有继续开发的潜力,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的将盈利拿出来采购设备、扩大生产,金矿在接下来一年当中的产值规模将更高。

曹沫这时候也禁不住感慨,难道城里人看到别人乱花钱,会怼上一句“你家开金矿的啊”!

一台挖掘机的效率高得多,加上凿岩机、翻斗车,原采金队仅需保留三十人,就能维持现阶段的金矿开采。

多余出来的人员,除了七八名接受过初等教育的青年,作为专门的仓储后勤管理、设备维护等方面培养外,其他人都暂时编入基建队。

基建队一下子就扩充到五十多人,矿区建设的进度也快速提升高起来。

金矿开采还是最重要的工作,曹沫主要交给卡布贾与波图、帕里负责。

奥韦马则在另两名青年萨姆、艾德的帮助下,负责管理后勤与基建。

当然,大多数的事情,都是曹沫他先学,灰浆的搅绊,砌石墙时怎么看垂直、放水平,都得他先学,然后再手把手教下面的工人——心特别累。

好在当地有建木屋的传统,部落里能做木工的青壮年还有几个,勉强算得上心灵手巧,学起来也快。

除了正在卡特巴上学的莉莉外,部落就没有几个人接受过中高等或相应水平的职业教育,这个是比较头痛的问题。

伊波古村的定居点较为分散,老酋长家及神庙附近可以是部落最为集中的居住点了,也就二十多户人家,但部落规模实际上并不小,总计有两千多人。

菲利希安以及奥韦马,作为军政府时期的旧军人出身,他们本身也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但他们回到部落还是想办法办起学堂。

总的来说,部落的年轻一代,有百分之三四十接受过基础教育,有百分之十几接受过初等教育——这差不多是隆塔市镇区域才有的教育普及水准了。

矿工所雇佣的九十多名工人,接受基础教育的比例还是相当高的,接受初等教育的工人都超过三成。

卡奈姆的初等教育,特别是卡奈姆的边远地区,跟国内的初等教育相比,还是存在极大的差距。

不过,总体来说,一个两千多人的大部落,挑选出三五十人受过初等教育的,去接受目前说来还是相当简单的职业培训,并不存在什么障碍,成长起来也快。

这些人之前只是没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罢了,并非智力上存在什么缺陷。

而当地发展、教育如此落后的情况下,他们能坚持到接受完初等教育,说明他们的家庭,对教育的重视以及他们自身的努力,都还是相当可以的。

曹沫之前是完全没有资本跟底气,只能事事亲自操心。

他在德古拉摩闲得够久,年纪也轻,刚接手伊波古金矿,劲头正足,强撑了三个多月,还能吃得住苦。

现在资金宽裕一些了,金矿的产出也是稳步提高,曹沫就从隆塔市镇雇请两名教师,借用部落里的学堂,给矿区的员工上夜课。

虽然东一锄西一耙的进行投入,侵占掉曹沫应得的一部分利润,但他要是不想捞一把就走,想着在伊波古村长期发展,有些事是越早做越好。

要不然的话,等到矿上想进一步添加设备、扩大规模,就会发现在设备操作、矿区管理上,人手就会越发的捉襟见肘。

然而他一开始从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就全部使用当地人,等发展到后期,他想着从国内招聘专业人士过来,强行取代卡布贾、帕里、波图、奥韦马等人的地位,去接手矿区的管理,曹沫想也不用想,就知道到时会出现怎样的抵触情绪跟混乱了……

当然,从国内聘用专业管理人员的成本也太高了。

比如说他吧,在东盛仅仅是普通员工,但东盛集团将他派遣到德古拉摩,工资、海外津贴、食宿补助、每年一次往返机票补贴,以及缴纳的社保公积金等等,每年在他一个人身上的投入,就要超过二十万人民币。

东盛每年在郭建这种海外基层主管身上的投入,超过三十万,而在杨德山这种海外中层管理人员身上的投入,则要超过五十万。

他真要从国内聘用专业管理人员,得要多少投入?

曹沫计划再有两个月,将卡布贾、奥韦马、露西三人的月薪提高到六百美元,三个人加起来,一年也才二十万人民币左右。

而这个收入不要说在隆塔了,在德古拉摩也要算金领阶层了,但当地雇工仅有受过优良教育的殖民者后裔,能在欧美企业拿到这样的薪资,卡布贾、露西他们是没有机会的。

社保、公积金?

卡布贾、奥韦马、露西谁敢这时候跟他提这个,他就跟谁急眼!

真当他是来搞社会主义建设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