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父亲的小情人 > 第235章 这算不算误诊?

父亲的小情人 第235章 这算不算误诊?

作者:东方红阿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10 19:53:00 来源:小说旗

徐阳带着一股酒气冲了出来,他显然听到了最后几句对话,脸上充满了困惑和不满,话语冲口而出,带着年轻人特有的莽撞:“罗主任!我就想问一句!这诊断,三天前说是要命的急性白血病,今天又说不是了,变成什么综合征!这……这不是误诊是什么?你们医生说话还有没有个准谱了?!”他情绪激动,声音在安静的走廊里显得格外刺耳。

“徐阳!你给我住口!滚进去!”

徐明院长脸色骤变,厉声呵斥,又急又怒。

他深知儿子这番话不仅无礼,更是对眼前这位权威专家和整个医疗团队专业性的巨大冒犯。

然而,出乎意料地,罗大佑医生脸上并未浮现丝毫怒意。他只是平静地抬手,止住了徐明进一步的训斥,目光温和地看向涨红着脸、胸膛起伏的徐阳。

“徐阳,你的心情我理解,关心则乱。”他的声音平稳而清晰,“但这恰恰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把这两种病的关键区别,再和大家详细说一说。这并非误诊,而是医学认知疾病、疾病自身展现的一个动态过程。”

他转向徐明和随后跟出来的徐家其他成员,开始了深入浅出的科普:

“首先,要明白‘症状相似’这个核心问题。无论是急性白血病(AL)还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它们打击的都是我们身体的‘造血工厂’——骨髓。工厂出了问题,生产出来的合格‘产品’(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自然就少,质量也差。所以,病人都会表现出‘产品短缺’的后果:红细胞少,贫血,人就没力气,脸色苍白;血小板少,止血功能差,就容易出现瘀斑、牙龈出血甚至内脏出血;正常的抗感染的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少,身体防御力下降,就容易反复发烧、感染。这是两者症状重叠的根本原因——打击的是同一个系统,造成的是类似的功能损害结果。”

“那么,区别在哪里?”罗大右自问自答,“在于骨髓这个‘工厂’内部,具体出了什么性质的‘事故’。”

他伸出两根手指:“第一种‘事故’,就像急性白血病(AL)。这相当于工厂里突然爆发了恶性叛乱!一群原本是预备役工人的‘原始细胞’(白血病细胞),它们不仅自己疯狂复制、数量激增,完全失控,而且它们极度幼稚、低效,根本干不了正经营生(无法正常分化成熟为有用的血细胞)。更糟糕的是,这群叛乱分子还霸占了厂房(骨髓腔),把那些原本能干活的好工人都挤兑得没地方待、没资源用,彻底压制了正常的生产线(正常造血)。这是一种爆发性的、高侵袭性的灾难。我们诊断AL的核心铁证,就是在骨髓或外周血中,发现这些叛乱分子——原始细胞的比例异常增高,必须超过一定的警戒线(通常是≥20%)。这是性质上的根本判断。”

“第二种‘事故’,就是我们现在高度怀疑徐老先生的mdS。”罗大右继续耐心解释,“mdS的情况更复杂些。它更像是工厂的‘管理体系’和‘生产线’本身出了大问题,发生了癌变(恶性克隆)。这个癌变的管理层指挥混乱,生产流程设计错误。结果就是:工人们(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看起来很努力地在干活(增殖),但生产出来的大部分都是不合格的残次品(无效造血),或者生产流程走到一半就卡壳了(成熟障碍)。所以,虽然工人数量可能不少,甚至增多(骨髓细胞量可以正常或增多),但真正能出厂使用的合格血细胞却严重不足。同时,这个混乱的工厂环境,也更容易滋生‘不稳定因素’——那些形态怪异、功能异常的‘问题工人’(病态造血细胞),以及少量试图浑水摸鱼、但暂时还未成气候的‘预备叛乱分子’(原始细胞比例增高,但通常<20%)。mdS的核心特征是‘病态造血’和‘无效造血’。”

“所以,”罗大右总结道,“回到徐老爷子身上。三天前,他病情危重,症状凶险,外周血也看到了异常增高的原始细胞(可能接近或达到当时急诊检查的临界值)。在那种紧急情况下,结合年龄和高危症状,临床医生首先考虑最常见、最凶险的急性白血病,并发出预警,是完全符合医疗常规和逻辑的。这是一种基于当时可得最佳证据的‘高度怀疑’或‘初步诊断’,目的是启动快速干预通道,争取救命时间。这不是不负责任的误判。”

他话锋一转:“而随着时间推移,经过初步治疗,老爷子的身体状态有所缓和,为我们赢得了更深入检查的机会和时间。我们得以获取更关键的证据——骨髓活检和细胞遗传学分析。这些检查如同深入工厂内部的‘深度调查报告’。活检报告显示:工厂里虽然一片混乱(病态造血明显),生产线效率低下(无效造血),但真正的‘叛乱分子核心力量’(原始细胞)并未达到发动全面叛乱的规模(比例约10-15%,<20%)。同时,基因层面的‘工厂内部通讯记录’(染色体分析)也指向了mdS特有的‘管理混乱模式’(如5q-缺失等),而非白血病常见的‘叛乱基因’。这些新的、更精准的证据链,让我们得以修正最初的怀疑,得出更准确的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罗大右的目光扫过徐阳,最后落在徐明身上:“诊断是一个动态过程,尤其是在疾病早期或表现不典型时。从‘高度怀疑AL’到‘确诊mdS’,这个转变,恰恰反映了疾病自身演变的特点(如mdS早期症状可模仿AL,或mdS转化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爆发),以及我们医学认知不断深入、依据新证据修正判断的科学过程。这并非诊断错误,而是认知深化和精准化的体现。就像看清一幅画,初看轮廓以为是猛虎,走近细看纹理,才发现是斑斓的锦缎。”

走廊里一片安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