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AI之后 > 第71章 五行再变河图

AI之后 第71章 五行再变河图

作者:今日微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10 19:49:54 来源:小说旗

气候渐变,海平面渐升,雨雪渐多,四代弟子长大。等四代树及其群落形成之后,物种竞争再起。对于整个圈层,对于大树,对于孙浩然,这种竞争只能算小小的波澜。波澜虽小,收获颇丰。

八位二代弟子终有突破,各部《洞极真经》正式成书。这一次,孙浩然没有拖后腿,几乎与八位弟子同时突破。突破之后,天五行在脑海里面演化出地五行虚影。八位弟子的变化类似,由一个光点演化出另外一个光点,或阴生阳,或阳孕阴,形成阴阳、天地。

本来,八位弟子或阴或阳,有着明显差别。天地、阴阳光点形成之后,动态之下,阴位与阳位的练养重点不同;静态下观察,却没有明显区别。这种情况,是不是另类殊途而同归?

物种竞争延伸到大树的私树领地之后,变化明显加剧。孙浩然怀疑,是不是大树的 “同化”能力发挥作用?问大树,大树不清楚,也不关心。如今,树心树意专注于飞行器外壳,多余的资源,也都投在这里。

孙浩然与大树的状态都差不多,所谓的味道,极其淡泊,大树根本不会在意。大树不在意,孙浩然很在意,开启新一轮味道之问,选择群落的演变方向。这是孙浩然内心唯有的执念,不然的话,真的找不到可能的突破方向。

一如过去,等到脑海里的天地五行光点全部凝实,五行再次演变为河图,淡泊的味道也随之消失。美味不再,天地无色,天籁无音,前路渺茫;孙浩然叹气,抚摸着树干说道:

“树啊,就靠你了,要是不能突破飞行器外壳,咱们恐怕要老死在此地球!”

大树知道群落物种的生灭,也知道死亡的概念,唯独不知道自己的生死:

“不会,树没有生死之说。”

二代弟子的突破没有停滞,由单属性阴阳光点,向阴阳五行光点变化。其过程极其缓慢,比大树侵入飞行器还要缓慢百倍、万倍,整个圈层重新陷入枯寂。

孙浩然曾经带弟子四处探寻,仅仅见到早已废弃的功夫号;吕梁运动中,功夫号沉入大地,不知所踪。其它飞行器,连影子都没找到;很可能,与功夫号的命运相同,因为地质结构的变化,消失在大地之中。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民间也有了他们自己的心路宗、练养道,讲究的是有教无类,人人都可以加入。各类学校中,也都有教授与练养、功夫相关的内容。世人形成共识,不锻炼身体,身体一定差;寿命短不说,还会神经病。

真正的心路宗、练养道,已经被世人遗忘,就连孙浩然、铁壁的名字,都没人知道。人类的生命力顽强,求生的能力巨大,不会因为某些人、某些事而受到影响。人类最大的优点是遗忘,遗忘过去的悲伤,赞美生活的美好,畅想未来的光明。不仅仅是练养道、心路宗,东南、中部、西部的某些类似组织,也同样被世人遗忘,成为虚无缥缈的传说。

曾经的星空路、星空旅行,被新生代质疑,已经变成神话故事。尽管不相信,还是有好事者依据这些传说,演化出种种故事,用以解释,从何而来。

逐本求源,对人类身体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中和医;经过几代医生的努力,中和医进入极盛时代,彻底灭除与生俱来的体弱病、精神病,让整个地区得到安康。

天下人都知道,带来变化的是平阳。平阳建城之后,五地八方,有名的医生云集于此,各地的食、药材也云集于此,种植于此。受此影响,中和医得以发扬光大。

借地理之优、中和医之优,平阳更加繁华,东往西来,南来北往,成为这片大地上,名副其实的中心。各大势力都在这里开办商号,经商赚钱,教书育人,传播理念。

孙浩然每天都要问大树:

“大树,大树,有没有进展。”

大树的时间观念与人很不一样,总是欣喜地告诉孙浩然:

“大石头里生出一根新根须。”

不记得问了多少年,也不记得大树欣喜了多少次、多少年,突然有一次,大树改变了答案,告诉孙浩然:

“机会来了,树感觉到,树生最大的机遇即将来临。”

孙浩然纳闷,传递过去质疑:

“树啊,你知道什么是树生?”

大树回答道:

“知道啊,吃东西、喝东西,长枝叶、长根须。你明白吗,根须很重要。”

孙浩然十分怀疑,大树是不是变聪明了,追问道:

“树啊,你昨天可没有这么说!”

大树疑惑道:

“昨天是什么意思?”

此类问题,孙浩然几乎天天解释;又解释了一整天,大树勉强接受关于昨天的概念。第二天再问,大树还是忘记了昨日的一切,包括“昨天”这个概念。大树似乎有些亢奋,反复告诉孙浩然:

“机会来了。”

孙浩然疑问道:

“树啊,你总是说机会来了,究竟是什么机会?”

大树回答道:

“树不知道。”

孙浩然一如既往,天天问,大树依旧天天答,人不觉得厌烦,树不知道厌烦。

气候又开始变冷,海平面又开始下降,泑泽继续向西收缩。世人都忘记了准备,也忘记了种草绿化,任由天地自然演变。如此放任,后果很严重,赖以生存的农耕文明,几近崩溃。

首先崩溃的是最北部的农耕城襄平,作物种子不能适应气候变化,种不出庄稼。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不得不做出改变,背井离乡求活路。一部分人进山成为猎人,一部分进草原游牧,大部分人南迁到广宁、平城、平阳。

广宁、平城、平阳也受气候影响,作物种子也不能适应,大面积歉收。天不绝人,襄平的种子以及庄稼技艺,很适合此地的天地气,这也是大部分襄平人南迁的道理所在。同一类作物,不同类别的种子,自有不同的耕作方法。因为这个缘故,襄平农人大受欢迎,毫不费力,融入三地。

紧随其后,东南部、中部、西部的农耕,接连崩溃,且没有外来种子可以代用,人们纷纷迁至平阳,以求活路。

人多资源少,平阳大变,再也看不到往日的繁华与祥和,人们按照籍贯方位,分为东南、中、西、北五大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