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重生之赵武天下 > 第四十四章 成周洛邑

重生之赵武天下 第四十四章 成周洛邑

作者:清平白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49: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周天子姬定双手伏在宫殿的拱桥上,不用踮脚,就能看到成周之外,密密麻麻的五国联军,这在当时,可谓是一大盛景,已经好多年没有出现过了。

成周洛邑的修建,最早可以追溯到大周建国之初。大周建立后两年,武王病殁,周公摄政。后三监作乱,周公平叛,深感周王室偏居西北,缺乏对东方和中原的有效管控,故开始筹建另一个都城,就是成周洛邑。

成周洛邑位于洛水之、瀍水之间,分为王城和成周城两座城邑。王城是周王室居住之地,太庙、宗庙(文王庙)、考宫(武王庙)、路寝、明堂五宫齐备,是周朝的重要都城。周幽王时,由于宠爱美女褒姒,烽火戏诸侯,废除了太子宜臼,改立伯服为太子。太子宜臼的母亲申后被废后,改立褒姒为王后。申后的父亲出于愤怒,勾结犬戎攻破镐京,重新拥戴太子宜臼为新任周天子,由于镐京破坏严重,只能迁都到王城,史称“平王东迁”。

周景王死,公子猛和王子朝争位,公子猛乃是长子,但是生性懦弱,王子朝是庶子,有王者之像。朝中大臣坚持立长不立贤,让姬猛继承王位,但是景王临死之前,立了王子朝继承王位。悼王立,王子朝不服,发动叛乱,劫持了姬猛,辛亏晋文公派兵夺了回来,并将他护送到了王城。然而经此一事,周悼王惊惧不已,仅在位一年就病死了。

周悼王病死后,周悼王的弟弟周敬王立,王子朝卷土重来,将敬王赶出了王城,敬王不得不再次向晋国借兵,和王子朝进行了数年的对抗,终于王子朝抵不过强大的晋国,携带者周王室内的典籍逃奔楚国,周敬王这才得以回到王城。后来,王子朝的余党儋翩又叛乱,敬王不得不再次出逃,并意识到王城中王子朝的势力强大,遂迁到了成周,晋人率领诸侯为敬王进行了修缮,从此世代周天子就居住在成周。

周哀王继位后三个月,其弟姬叔袭杀哀王继位,是为思王。思王继位后五个月,被其弟嵬袭杀,是为周考王。这一段兄弟相残的悲剧,让周考王担惊受怕,于是,将王畿周围的土地,以承祀周公的名义分封给了自己的弟弟姬揭,称之为西周国,姬揭就是西周桓公,住所就在成周洛邑的王城。从此,周天子的王畿之内,又多了一个诸侯国西周公国。

周显王二年,西周威公薨,西周公立,因为与自己的弟弟姬根不和,又遭到韩赵两国的逼迫,遂将自己的弟弟姬根分封到巩国的旧地,称之为东周国,姬根就是东周惠公。自此,周天子本就不富裕的王畿上,又多了西周国和东周国两个诸侯国,自己就只剩下一座宫殿,几户人家和为数不多的士兵。而周天子居住的成周城,就属于东周国。正是因为这样,自平王东迁后一落千丈的周王室声誉再次跌落。

不过这些对于姬定来说,总有一股说不出的悲伤。因为这些应该对自己毕恭毕敬的军队,现在就算是路过成周,都想不到来拜见一下自己。当然,即使他们来,恐怕他也惶恐不已,还担心明堂内的九鼎,被这些虎狼之师掳掠走呢。

“大王,您是否沐浴一番?”身后的宦人看着姬定落寞的眼神,忍不住问道,在他看来,这些大王和将军们驻军在此,定然会前来拜见的。

“放心吧,他们不会来拜见寡人的。”姬定摇摇头说到,“即使前来拜见,寡人也不会见他们的。”突然他又狠狠的说到,“秦国不是好东西,东方六国也不是什么好人,就让他们狗咬狗去吧。”紧接着,又落寞的说到:“可惜,寡人既无一可用之将,更无一可用之兵,如之奈何?”说着,再也不看城外密密麻麻的军队,转身进入大殿去了。

就在五国联军的大营处,同样也有人眺望着成周城。

“犀首大人,真的不去觐见天子吗?”

营帐之前,乐毅和公孙衍并肩而立,看着不远处的成周城,忍不住说道。这是乐毅离开大梁之后,第一次和公孙衍距离这么近。哪怕上次公孙衍亲自到赵国,乐毅也未曾和他单独见面,的确是有了避嫌的考虑。不过,这次乐毅和庞葱奉命前来参加五国联军,本身也说明了,赵雍对乐毅的放心,所以,他也不到担心被庞葱看到,自己和公孙衍站在一起。何况,庞葱和公孙衍,也是相识的。

“去了,未必会被召见,徒惹人嫌,不去,反而落得清静。”公孙衍说道,“何况我们出现在这里,本就是天子所期待的罢了。”

乐毅点点头,的确,对于七国混战,天子乐见其成,又颇感无奈。只不过实力所限,管不了这么多罢了。所以去还是不去,都无所谓了。

“离着约定的时日无多了,但是楚国作为纵约长,似乎尚未派兵前来。”乐毅决定结束那个话题,谈起了五国联军之事。

赵国接到消息后,乐毅和庞葱立刻向北伐的赵雍询问,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乐毅和庞葱率领五千骑兵,三千步卒赶到了联军的集结地成周洛邑。等两人到来之后,韩国六万士兵已经严阵以待,魏国的三万士卒也早就营垒森严,燕国一万士兵也已经在这里集结,唯独楚国的士兵尚未到来。在约定的日期还有三天的情况下,楚国到来的可能性越来越渺小。

对于此,公孙衍的确有些措手不及。东方六国之中,韩国和魏国出兵最多,是因为两家受到的威胁最大;燕国一万士兵,大有敷衍的意思,来的将领,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赵国八千人,虽然人数有限,但是无论乐毅还是庞葱,都算是和公孙衍有过交情,指挥起来定然是比较方便的,而且也能看得出,赵雍对公孙衍算是推心置腹了;但是唯有楚国,他以为此次不但会出兵,而且一定是人数最多的一支,竟然到现在都没有出现,这无疑给六国的联合之事,蒙上了一层阴影。

“乐子,你以为此次伐秦,成败几何?”

乐毅看向公孙衍,知道此刻,公孙衍既然问出了这个问题,就代表他也觉得胜算渺茫。

“此刻考虑此事,毫无意义,关键是联军士气,断不能因此而泄,否则大战尚未开始,我军就已经输了大半,徒惹人笑。”

公孙衍点点头,“此事我自清楚,稍后我会休书一封,发往大梁,希望大王能够派得力之人,说服楚王派兵。”

“除此之外,这指挥之事,犀首还要慎重啊。”

“某知道。”

赵雍之所以认为此次联军之事不可期,大抵是因为统一指挥权的问题值得商榷。虽然各诸侯国信任公孙衍,但是此次带兵出征的,却是各国的将领们,想要让他们心服口服,即使是公孙衍,定然也要费些周章。更何况,打仗这种事情,说不好是谁吃亏谁占便宜。譬如攻城,定然是兵力多且强悍者攻城,其余诸人掠阵或围城以分散敌人注意。而像函谷关这样的关隘,只能硬攻,没有什么战术战法好使用,凭借的就是硬碰硬,那么损失几何,实在不可预料。

如果攻城之时,有一家率先撤退,对于联军,将是覆顶之灾。

“我纵观各国,恐怕只有君能指挥此事,某欲将这指挥之事托付于君,不知君可否接下此番重任?”公孙衍突然对乐毅说道。

乐毅听闻此言,自然是心潮澎湃。这可是十万之众的部队,而且是五国联军,能够指挥这样一支联军,对于乐毅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承认。至少在公孙衍眼里,乐毅的才能,已经超过了韩国的暴鸢,魏国的公孙喜,还有燕国的将军,足以成为这支部队的总指挥。这种殊荣,乐毅当然想获得。

“恐怕不妥。”乐毅摇摇头,升起一种无奈的感觉,“第一,楚国为纵约长,这总指挥之名,定然是犀首和楚国的将军负责,怎么说也轮不到赵国的;第二,我赵军不足万人,上阵杀敌都捉襟见肘,更奢谈指挥其余联军了,恐怕就连燕国,都不会服气的。”

公孙衍点点头,乐毅说的的确非常有道理,只不过在指挥这件事情上,他的才能是不如乐毅的,如果让自己指挥,恐怕有个三层胜算,而换做乐毅的话,他相信,至少有六层。

“无妨,若是楚国不来,再请君坐镇指挥吧。”

乐毅看着公孙衍,也略微泛起一阵苦涩,只不过实力摆在这里,他的确也没有办法。刚要说些话安慰公孙衍,却听得一人轻笑道:“以某观之,此番进攻秦国,可算是你公孙衍最大的败笔了。”

公孙衍听罢,倒也无所表示,倒是乐毅很是好奇,到底何人有此资格,竟然敢在这里直言公孙衍的不是。以公孙衍今时今日的地位,整个联军中恐怕无人敢对他如此说话。乐毅转过头,却见不远处走来一人,此人身穿常服,并无盔甲在身,当不是一个武将,但不是武将,却跟着部队来到此地,的确奇怪。

等那人走到近前,乐毅仔细打量,却听那人说道:“你乐毅在魏国毫不得志,没想到去了赵国,得到重用。果然魏国之人,魏国用不得,只有他国能用的,真是好个魏国,嘿嘿,好个魏国!”

乐毅见此人竟然认得自己,自己却毫无印象,正要请教,却听公孙衍说道:“某此次来此,本就没有找你,只不过你非要跟来,跟来却在这里大放厥词,实在不当人子。早知如此,该好好放你在大梁,坐那隐居之人便好。”

“我尉缭本就是山野之人,不通庶务。只不过近年来闲的久了,才跟你公孙衍出来转转,看看这魏国是否气数已尽而已,即使你不带某,某便不会自己来吗?”

这一章较水,主要因为成周洛邑之事,是绕不过去的,必须说一下。

关于成周洛邑,史学界尚无定论,主流观点认为,周公营建洛邑,是两个城池,一个是王城,一个是成周城,就像是西周的都城丰镐一样,一个是丰京,一个是镐京。当然也有观点认为,洛邑就是成周。此其一也。

其二,关于西周公国和东周公国的这段历史,因为和成周洛邑有关,也绕不过去。驻兵在洛邑,就要和这两个国家有关系。

其三,关于尉缭,并非我个人杜撰。史学界关于魏国的尉缭子和秦始皇时期的尉缭子是否是一个人,至今存疑。因为两人的背景太像,但是年代上有一百年左右的差距,在那个时代,能活到一百岁,也算是奇迹了。但是《尉缭子》开篇天官第一就是:梁惠王问尉缭子曰....,在已经证明《尉缭子》此书不是后人托名而写的伪作之后,尉缭子的身份就成了谜。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