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重生之赵武天下 > 第四十一章 逃出生天

重生之赵武天下 第四十一章 逃出生天

作者:清平白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49: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周围是摔在地上的东西,赵雍双眼无神的看着大殿之外,毫无形象的坐在台阶上。曾经他最喜欢的,在自己的别墅顶上,躺在玻璃屋顶之下,看着天空中的星星入睡。朋友说,这是他童心未泯,真怀疑他是如何在激烈的商场搏杀中活下来了。然而事情往往事与愿违,你越讨厌什么事情,可能就会越专注于他。

晋阳的事对于他来说,并不是最痛苦的,他已经考虑到会发生这种事情,所以将李衍三人放在晋阳周围了。他难过的是,即使到达这个世界八年,即使做了即使赵肃侯想做都没有做成的事情,现在的赵雍,却依然无法随心所欲,这种无力感,才是他最痛苦的。

这种问题之所以会出现,其实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就是赵雍本身对自己苛求过高,。他没有什么政治斗争经验,也没有什么丰富的历史知识积淀,在这种沧海横流的时代大潮中,只能是想当然的去恣意妄为。虽然歪打正着的做成了几件事情,但是基础上面的薄弱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暴露出来。何况虽然商场如战场,但是政治斗争从来都是你死我活,比之商场更加残酷,总是借用商场的斗争经验放在政治上,始终是不行的。

其二,就是历史本身造成的。历史上赵武灵王是经历了许多波折之后,才推动了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不断的获得了耻辱,才让赵国人有了奋发向上、戮力革新的勇气。即便如此,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都并非一帆风顺。而如今这个赵雍,仅凭着着自己曾经的认知,提前推动了改革的进行,固然有先发的优势,确也让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改革的必要,反而看到的是自己利益的受损,自然会赢来反对势力的反扑。这一次是自己过于侥幸,那么下一次呢?谁都不会幸运一辈子。

赵雍又想那个秋夜,鹖冠子的谆谆教导:“所谓法令,实则乃有双层之意也。其一,法令当为束缚万民之恶而利于国家之统治;其二,法令施之于民,也定当侍奉于民。故法令之正确与否,当以上述两条为准。”简而言之,一条法令的施行是双重性的,不能只是为了束缚某些人的自由让他舍弃某些权力,同样,因为法令的目的应该是用之于民的,所以要让他们感觉到法令的好处。

回到这件事情上来说,晋阳赵氏之所以那么做,无非是自己之前的法令过于严苛,导致他们对自己产生了抱怨。不能因为赵氏宗亲是阻碍自己改革的事物就一棍子打到底,且不说自己的力量还没有达到那种程度彻底消灭他们的程度,即使真的达到了,也是会物极必反的。再联想到,为什么秦国依靠严刑峻法能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机器,而秦始皇一薨,国家就四分五裂了?这里面固然有六国余孽的作祟,但是秦国本身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牛翦和楼缓一前一后走了进来,看到赵雍神情专注,放佛没看到他们,两人立刻行礼。

“唔,刚才孤有些失神了。”赵雍回过神来,看了一地的狼藉,对一直在身后不敢大声说话的宦人说道:“去,着人收拾了。”

那人看到刚才赵雍失色,早就恨不得早早离开,此刻听令,如闻仙乐,忙不迭的跑出去,喊人收拾去了。

“刚才是孤失态了。当了这么多年的君上,还是这点定力没有。”

“君上较之一般人,已经非常沉着了。”楼缓小心翼翼的回应道。

是人就喜欢听马屁,赵雍也不例外。“其他不多说了。刚才是晋阳传警,族公赵咸,城守赵然和守将赵燕,有谋反之嫌。某怕此事传到军中,引起军队恐慌,故将那人拖出去斩首,以绝谣言之患,此时军中,恐怕只有我们三人知晓此事。”

两人一听,赶紧跪倒在地,指天起誓,决不将此事传播出去。赵雍让两人起来,轻笑说道:“此事虽然有些意外,好在孤早有计划。李衍、廉武和赵山三人,富有谋略,素来忠心,三人兵力约有万人,晋阳不过千人左右。即便晋阳叛乱,依三人之兵力,足以平叛。再不济,对方固守晋阳,相信一年半载,也就是极限了。这一点时间,孤还等得起。”

楼缓两人本以为赵雍因为晋阳之事发火,恐怕会影响北伐之事,但是现在看来,似乎并不会这样。两人也大大松了一口气。两人在外谋划良久,也准备了一套劝慰的说辞,却是用不上了。遂开始夸耀其赵雍的圣明烛照等等,让赵雍苦笑起来,果然拍马屁这件事情,是人之天性,只不过看是什么时候使用罢了。

“对了,入城之时,某吩咐联系李拙等人的事宜,不知道探听得如何了?”赵雍看着牛翦说道,李拙和许袑之事本就危险异常,此事他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同意执行的,但是约定的时间已过,却未曾见两人踪影,的确让赵雍好是担心。

牛翦和楼缓相视一笑,前者说道:“老臣正要回禀君上。李拙和许袑两人已经传来消息,他们已经按计划渡过大河,此刻正在云中城外三十里处,正在往这边赶来。”

赵雍一听,晋阳那点事情的阴霾又被冲淡了。站起身走到牛翦面前,高兴的说道:“这么说,两人的确两过大河,从秦国上郡北出,和林胡人交战了?战况如何?”

“此事二人到没有提及,只说稍后到达云中之后,另有大礼送于君上。”

当许袑看到云中城上,飘扬着鸿鹄的图腾的时候,飘荡了一个多月的心终于落定了。他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李拙,和早就落魄成了乞丐,战马也伤痕累累的骑兵们,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因为他带领了一只铁血的队伍,冲破了秦军的封锁和林胡人的勇猛,在到达了这里,只有经历了,才深有感触。

话说当日,许袑和李拙两人带领这支骑兵向榆中进发,而魏章知道对方必然是不敢久留秦地,要么南下,要么北上。只不过这种事情是万万不能猜测的,即使自己有一万分的把握对方会北上出秦国长城,也必然要在他们南下的道路上放置重兵,防止他们从上郡一路攻打到咸阳,那个时候自己就彻底玩完了。是以他几乎没有怎么考虑,就把防御的重点调集到了榆林南下的要道上,北边则要求各关隘固守,不得放任何人通过,同时调集骑兵,将敌人向榆次驱赶。自己虽然带着伤,也本着将功折罪的精神,围追堵截。

相对于秦军的担忧,许袑是不着急的。他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北上,从缴获的地图上可以看到,从榆次出发,想要北上只有挺关一个关隘是最近的。也因为其西部地势险要,所以秦军的防守反而薄弱,赵军想要最大限度的逃出秦境,挺关是最合适的地方。

制定了作战目的,就该决定如何行动了。前有大城阻碍,关隘重重,后有骑兵追击,插翅难飞。许袑被希望能够甩开魏章,直接北上挺关,在秦军防守未稳的时候强行出关。但是现在看来,一旦强行出关,定然会受到追赶而来的秦军增援部队的合围,风险较大。于是二人商议,故技重施。李拙带领骑兵大部佯攻榆次城,引起榆次城的警觉和传讯,而许袑则在附近策应。万一援军和守军合围李拙部队的时候,李拙部再次向石茆方向移动,吸引对方援军跟随,然后由许袑进行狙击,李拙再回援进行合围,吃掉这支增援部队,就能让赵军轻松许多。

这种在运动中作战的思想,说白了,就是对围魏救赵的一种复刻。赵军对于这种打法非常熟悉,更何况此刻用的都是骑兵,其机动性之强,是不用担心的。而秦军则要担心自己城池被攻击,反而会丧失警觉性,给赵军造成机会。

不过,魏章也不是一般将领,他能够待在这个位置上,心中还是非常有谋略的。他分析局势之后,认为赵军南下,因为是骑兵,所以攻城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除非对方是陷阵营那样的死士,出来混就是要恶心死你的。但是这不符合这支骑兵的特点,赵军也没这么大的手笔,所以他们还是要逃离上郡的。是以他也开始放慢速度,多派斥候,沿途侦查,即使有信使来报,对方准备攻打榆次城,他也不紧不慢。

魏章的冷静拯救了自己,斥候在发现埋伏的许袑部一千骑兵之后,魏章率先对许袑发动攻击,许袑见计划败落,自然就无法再掩藏下去,靠着赵国骑兵的个人素质,硬是顶住了三倍于己的秦军骑兵的进攻,并等到了李拙的到来,合力杀出了重围,期间不但将秦军的边境骑兵消耗大半,已经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拦截,而且还李拙还顺手牵羊,将昏迷的魏章也俘虏了过来。这可真是天大的战功了。紧接着利用挺关守将的疏忽,和魏章的令牌,赵军强行出挺关,彻底跳出了秦军的势力范围,进入到了林胡的活动区域。而经此一役,赵军六千骑兵,有两千人将生命丢在了秦国大地上,另有一千多伤员,勉强可以作战。其惨烈程度,可见非常。

在秦国长城附近盘桓三日,确认没有秦军出长城追击他们之后。赵军开始在林胡腹地作乱。不过其惨烈程度,到真的不如在秦国如此激烈。起初两人还以为中了林胡人的奸计,准备对自己聚而歼之。没想到多方打听才知道,林胡王带着族中士兵,北上云中驰援楼烦去了。在确认了这个消息之后,两人放下心来,一边应付林胡为数不多骑兵,一边穿着林胡人的服装四处劫掠。林胡人本来就是游牧生活,林胡王在这里,大家还能阻止对抗,但是林胡王正在外随军,如何能够组织起有效的进攻?赵军像是进入羊群的恶狼一般,让林胡人惶惶不可终日。终于,在原阳城大败而归的林胡王带着林胡骑兵赶来,赵军这才算是和林胡人进行了一场真正的战斗。结果自然是毫无悬念的,在原阳被打了打败的林胡骑兵,劳师动众的从原阳赶来,来不及休整就进入了作战状态,自然被早就吃饱喝足的赵军打的七零八落,损失惨重。林胡王眼见于此,立刻投降,并希望拜见赵雍,愿意归附赵国,以供驱策。

这才有了许袑和李拙二人,出现在云中城外的情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