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重生之赵武天下 > 第三十九章 百口莫辩

重生之赵武天下 第三十九章 百口莫辩

作者:清平白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49: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贾差的死,像是一点星火,彻底燃起了晋阳这堆茅草。城郭内外,百姓官吏,无不是将此事作为谈资来评判,但是无论是谁,都觉得,定然是赵咸等人的报复,导致了贾差一家的自缢。自古最受人同情的,莫不是背负着冤屈之人,无论赵咸等人如何去解释,悠悠众口,是堵不住的。其实就算是赵氏内部,也都怀疑真的是赵燕所为。否则怎么解释,贾差一家早不死,晚不死,偏偏赵燕到他家之后,全家就自缢而亡呢?

阴谋和悲剧,在普罗大众眼中从来都是非常有市场的,他们从来不去考虑背后的真相如何?

当然,真相到底是如何,又有什么用呢?

赵咸气沉丹田,尽量让自己保持平静,而赵然坐在一旁,却是坐卧不安,时不时的抬头看一眼跪在两人面前的赵燕,还有气定神闲的赵咸。不知道赵咸此刻作何感想。

事实上,当初赵咸提议要实行这个计划的时候,赵然并不支持,最主要的原因是,虽然赵国对于宗亲贵族们有极大的放任,但是对于他们的管束,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盖因赵国历史上,多次发生过宗亲贵族的叛乱。

当年赵简子赵鞅的五个儿子中,以赵无恤最贤,为了保证赵氏的荣耀,赵简子放弃了“立长不立幼”的传统,废除了长子赵伯鲁的继承权,改立赵无恤继承他的地位,是为赵襄子。赵襄子继位后,深感内疚,于是在攻灭代地之后,将赵伯鲁分为代成君,待赵襄子去世后,也没有立自己的儿子,而是立了赵伯鲁的孙子赵浣为继承人,是为赵献子。对于这件事情,赵襄子的儿子非常不忿,于是其子赵嘉将赵浣进行驱逐,自立为赵候,称赵桓子,定都中牟。

但是天不假年,赵桓子在位仅一年,就崩逝了。赵国宗亲联合其他势力,杀掉了赵桓子的儿子,推举赵浣再次继承赵候的位置。

这样悲剧并没有因此结束,当年赵烈侯身死,群臣因为世子年幼,改立了赵烈侯的弟弟继位,是为赵武公;赵武公崩逝后,群臣复立赵烈侯的世子赵章为新任赵候,是为赵敬侯。

历史总是那么相似,赵敬侯继位之后,赵武公的儿子赵朝因为不满继承权被褫夺,也发动了叛乱,失败后逃到了魏国,魏武侯派兵相助,同样失败,自此赵国将都城从中牟迁往了邯郸。

这两次叛乱中,虽然都暴露了赵国国君在继承权问题上的失败,却也同时反映出赵国自身的问题。赵桓子迁都中牟,赵敬侯又从中牟迁往邯郸,既有整个国家战略决策的改变,同时也有对宗族势力的规避和忌惮。

而恰恰是在这些叛乱中时隐时现的宗族势力们,由于当时的执政者缺少对于他们的打压,才让这些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危及赵国的存亡。只不过宗族势力问题,不仅仅是赵国的问题,更是所有诸侯国的问题,甚至放眼整个历史,宗族势力一直都是执政者的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所以当赵咸说要逼迫赵雍让步的时候,赵然坚决反对,只不过后来赵咸的意思是对赵雍施加压力,而非是反叛。再说,他虽然年龄大了,但是脑子还算好使,晋阳周围有三股部队,李衍和廉武两人都是赵雍的亲信,赵山虽然是赵氏宗亲,不过说到底是邯郸的赵氏分支,对于晋阳甚少走动。

而且,晋阳的士兵本就只有三千左右,而李衍三人共有将近一万兵马,想要突围简直难如登天,而如果固守晋阳的话,以晋阳之粮草,虽然能够撑上年余,但是当赵雍大军北伐结束南归的时候,就是众人覆灭之际。

叛乱不同于反抗。如果仅仅是对赵雍施加压力的话,那么顶多被训斥,剥夺财产。但是自古叛乱,不被族灭的,很少。即使是本家叛乱,也至少会灭此一个分支。这才是赵然最害怕的地方。

“赵燕,老夫再问你,你的确没有对贾差等人用刑吗?”思虑良久,赵咸缓缓问道。

“族公,小子就是再无知,也定然不是那失了分寸的人。”赵燕此刻已经六神无主了,他当然知道贾差一死,意味着什么。“小子进入贾府大门的时候,贾府四散无人,小子也是纳闷,不知道发生了何事。没成想进入了大厅,推开门,正好看见贾大人已经自缢多时,早就不可救回。正当小子想找人询问的时候,才被告知贾家上下,除了仆人和一个小孩无所踪影之外,其他人全部自缢,就连贾老夫人都在自己房中自缢而亡。”

“小子知道兹事体大,不敢妄言,匆匆忙忙就让人锁了贾府,赶紧找二兄商议了,结果从二兄那里出来,才知道此事在晋阳城中已经沸沸扬扬了。这才知道捅了篓子。”二兄就是指赵然。

“那你从贾府出来,为何要锁了贾府?直接派人通知所有人去勘察即可,你这一锁门,不就是做贼心虚吗?”赵咸猛然站起身来,一手指着赵燕,一手的拐杖不停的点着地面,疾言厉色的说到。他实在没想到,赵燕平日里还有些小智慧,到了这件事,就暴露出性格的软弱了。

“这...”赵燕惊慌失措的看着两人,略带哭腔的说到:“这...这...”他“这”了半天,也没有下文,赶紧不停的对着赵咸磕头,边磕头变说到:“族公救我!族公救我啊!”他也知道,如果坐实了这件事情,他这一支赵氏,就彻底完了,现在能救他的,只有赵咸了。

安抚了赵燕的情绪,让他在家中先做好准备,不要随意走动。赵然答应着,再次恳求赵咸等人救他一命,然后就准备离开。

“且慢。”赵咸突然喊住他,状若无意的说到:“安全起见,为了做好晋阳的防守事宜,你还是先把虎符交出来吧。”

赵然眉头一挑,赵燕则是眉头一皱,继而说到:“虎符还在孩儿家中,稍后便送来交给族公。”

赵咸点点头,说到:“一会儿让你二兄去你府上取吧。”赵咸看了一眼赵然,喃喃的说道。

赵燕恭顺的说到:“是。”,然后就失魂落魄的离开了大殿,只留下赵咸和赵然两人。

“族公,你看这...”赵然看着一脸淡然的赵咸,忍不住问道。他清楚,赵咸心里,恐怕已经打定了主意。

“老夫失算了。”赵咸长出了一口气,缓缓的说到,“没想到贾差这个人,竟然如此刚烈,竟敢舍命和老夫作对。老夫本打算和其好好谈谈,没想到他就此自缢了,难道老夫昨日,有些咄咄逼人了?”

“族公,贾差之死,难道真的另有其人?”

赵咸看了一眼赵然,心中升起一股无力的感觉,晋阳是个安乐窝,晋阳的赵氏们都习惯了那种安享荣华的日子,早就对于这种政治斗争失去了敏感和天性。再看看邯郸的赵氏,即使对赵雍同样不满,但是在赵成的曲意奉承和据理力争之下,虽然有些损失,但是整体还是非常具有战斗力的。

“现在需要考虑的,不是贾差的死因!而是他死了之后,我们改如何去处理?无论是自缢还是我们逼迫,只要有人想对付你,总会拿这件事情做文章的!”

赵然缩缩头,不敢再说话了。

“把赵燕的虎符要来,然后劝劝他吧。”赵咸说着,就起身,准备往后厅去了。

“嗯。”赵然魂不守舍的点点头,然后反应过来,对着赵咸的背影问道:“劝什么?”

赵咸闭上眼,也不转身,背对着他说到:“一个大臣死了,还死的不明不白,无论是邯郸那边,还是君上那里,都会要个说法的。”他顿了顿,继续说到,“邯郸那边,死的是肥义的人,他不会善罢甘休的。这几年我们和他作对太多次了,这一次被他抓住了把柄,定然是不死不休。”

“君上那里,终归是要敷衍一下的。只要有人愿意背这口锅,我们就能相安无事了。”

赵然越听,越发心凉。赵燕虽然不是赵咸的本宗子弟,但是多少喊他一声族公,天天对赵咸也是曲意逢迎,没想到赵咸对于他,也是说抛弃就抛弃,丝毫不见手软。

“还有,让那两个人立刻去邯郸送信,告诉赵成,只要他能保住我们,一切都可以谈。”说罢,像是用尽了所有的力气,身形又佝偻了一分,晃晃悠悠的离开了。赵然站起身,看着空荡荡的大厅,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背着手,晃晃悠悠的走向了大厅之外。

大厅之内,看着赵然离开,赵咸彻底松了一口气。他对身后的小儿子说到:“拿份帛书来。”

赵咸自有三子,三子却都不为官,只是在晋阳做着富家翁。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让自己的孩子参与到政治中来,以他活了这么久的经历,自然知道这个乱世,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小儿子恭恭敬敬的将一份帛书放在他面前的几案上,赵咸将拐杖放好,接过小儿子递过来的笔,均匀摊开,提了一口气,徐徐写下几个字。小儿子刚开始还非常疑惑,待看到赵咸写的几个字时,顿时大惊失色,跪倒痛苦道:“父亲,不可啊!”

赵咸老泪纵横,看着他,勉强微笑着说道:“痴儿,只有这样,才能保住你们的性命啊!”

“您不是已经打算,让赵燕当替死鬼了吗?”

“咱们君上,是个寡恩之人,之前我们几次三番的挑衅于他,他都隐忍未发。此刻他大军在握,我等闯下如此祸事,他岂能容下我等?一个赵燕,是不够的,即使加上一个赵然,也未必让他满意啊。”

“父亲!”小儿子跪在那里,泣不成声。赵咸将他搂在怀里,竟不知道说些什么。

当赵然领着自己的一干人马赶到赵燕府上的时候,这位晋阳守将正在大厅中大马金刀的坐在那里,手中擦拭着自己的青铜剑。等赵然进去的时候,他正好看到赵燕面前的几案上,摆放着那枚代表着他身份的虎符。看到赵然进来,那个畏畏缩缩的赵燕,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