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北马寻龙 > 第1368章 城郊皇陵吗

北马寻龙 第1368章 城郊皇陵吗

作者:一笔心酸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2 01:27:4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姜玲翻阅书中记载,顺势勾画明确的记录,于1908年11月15日,刚过七十三岁生日没多久的慈禧太后因病去世。慈禧对清王朝的统治将近半个世纪,而这也几乎是上世纪的历史上,最为黑暗、最为风雨飘摇的半个世纪。

尽管当时大清已然是一副列强割据、苟延残喘的局面,慈禧的葬礼却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依然不紧不慢地准备着,每一处细节都金雕玉琢、奢华无度。关于葬礼的规格、陪葬的物品,太后在生前就已经下达了许多命令。

传闻将夜明珠置于死者口中,便可保证尸身万年不朽。慈禧因此而派出许多人去寻找品质上乘的夜明珠。据历史记载,慈禧下葬时含于口中的夜明珠重四两二钱七分,价值足足一千零八十两。

而且太后的棺椁,也大有讲究,她的棺材是以金丝楠木打造而成,这是当世最为贵重的一种木材。棺材内里有一颗纯金打造的球体,重三十余斤。棺木外部包裹着丝绸,丝绸上用金丝绣着代表皇家的龙与凤。

至于陪葬的金银珠宝、翡翠摆件,那更是数不胜数。为了抬动慈禧和她的陪葬品去陵墓下葬,送葬队伍浩浩汤汤,见头不见尾。

在这样隆重的葬礼中,却发生了几件极其诡异的事情。

相传,太后送葬当天,更是怪事连连,她的遗体更是臭气熏天,慈禧的葬礼隆重举行。从上上京抬着棺材走到清东陵,仪仗队走了整整5天。第一天出发时还晴空万里,到了晚上寒风呼啸,阴风阵阵。仔细看慈禧陪葬的纸人仿佛各个都活了一样,在寒风中抖动,惨白的脸上浮现狰狞的笑容。

相传太后下葬,李莲英召集了上京所有的杠子手,总计7900多人,他们或是负责抬棺,或是负责抬纸人和陪葬品,场面极其浩大。而专门负责抬棺的人数就有218人,他们在抬棺的过程中发现,慈禧的棺材非常重。虽然里面有大量的金银珠宝,但是也不至于让200多人都气喘吁吁,同时他们还看到,慈禧的棺材一路上都在滴血,场面诡异吓人。血迹源源不断地顺着棺椁的缝隙向外流,滴滴答答,十分瘆人。

这样的一幕吓坏了随从送葬的大太监李莲英,然而他并不敢声张此事,直等到棺椁被送到了陵墓处才敢开棺查验。

棺中的景象让在场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太后的棺木刚被打开,一股厚重的香料味夹杂着臭味扑鼻而来。待李莲英捏着鼻子凑上前去查看,发现棺木中竟然姿态各异地躺着几十只硕大的老鼠,它们七窍流血、死状狰狞。

纵使李莲英跟在慈禧太后身边多年,见识过无数寻常人难以应付的场面,却依然被眼前的一幕吓得僵住了。他深知此事不可声张,不然自己都有可能性命不保,于是他故作淡定地命令手下清理掉棺材内的老鼠尸体,再若无其事地将慈禧的棺椁下葬。

为了得知棺木内老鼠的死因,李莲英偷偷留下了几只老鼠,暗中寻找了一位外国的医生对老鼠进行查验。

在对老鼠的尸体进行检测后,外国医生明确地告诉李莲英,这些老鼠死于毒鼠香。听到这个名字后,李莲英恍然大悟。

原来,慈禧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开始建造自己的寝陵,派人多方搜罗陪葬的珍宝。但是,在珍宝还没搜罗完的时候慈禧就去世了。为了满足慈禧生前对葬礼的诸多要求,众人只好推迟一年再下葬。

尸体停放没多久就散发出一股难闻的臭味,这必然是不被允许的。因此,在出殡时,李莲英为了掩藏这股臭味,只好在棺木中放置散发着浓烈香气的香料毒鼠香。

慈禧尸身腐朽的过程中招来了许多老鼠,它们悄悄爬进棺木。棺木掩盖后,它们逐渐失去空气,又吸入大量毒鼠香而无处可逃,最终只得死在慈禧的棺木中,死状可怖,七窍流

血。

让棺木中钻进老鼠和让老鼠的血渗出了棺木,这两个罪责无论哪一个都足够李莲英被问责。此时慈禧已经去世,他在皇宫中无依无靠,索性自己请辞,告老还乡。

直到三年后,在李莲英的生命也即将走到终点的时候,他才将这件一直掩藏在心底的事情告诉旁人,使得慈禧死后棺椁出血一事不至于成为一桩恐怖悬案。

综上,都是历史可查的实证...咋看之下,并没有什么异常!

可是,当这本书翻到后面的时候。

姜玲却拿出笔,圈书备注……细想李莲英的这番描述,能瞒得过世人,却骗不过玄门中人!

金丝楠木为枉死冤魂的棺椁,而一个太后,为什么要在临死之前,断送一个黄帝的命数。

自此,也毁了一代江山朝堂.....最令人感到质疑的,是慈禧为什么要从外面找来风水师?

难道朝中,当时就没有钦天监吗?

果然,随着翻阅之后……书中,竟还为此落下了求证。

同样是历史中的一段记载,太后作为清晚时代最后的掌权人,她一辈子丧权辱国也做过,革新变法也尝试过,最后丢下一堆烂摊子撒手人寰,死之前为什么还要带走光绪帝。

于1908年11月15日,风光了半辈子的太后,死在了仪鸾殿。

她死后安葬于清东陵,但是令人诧异的是,太后下葬的时间并不是死后不久,而是1909年的十月,这与太后去世已经过去了将近1年时间,为什么要拖如此之久才入土下葬?

姜玲百思不得其解,翻阅旁书求证,据悉,1908年11月14日,慈禧也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她临终前找到李莲英,嘱咐他一定要找最好是算命先生,选一个黄道吉日让自己入土为安。于是李莲英找来了全燕京所有的算命先生,让他们一起推演最佳日期。

结果算出来的最好的日子有两个,一个是1908年的12月7日,另一个则是1909年的10月9日。

可在当时,并没有选择1908年下葬!因为当时清东陵普陀峪的慈禧墓,还没有修建完毕。而且工匠回信,直到12月7日估计也无法完工,于是李莲英一咬牙,干脆就放一年,1909年再下葬。

就这样太后的尸骨,被存放在宫中整整一年,这也导致了1909年慈禧下葬时,场面异常诡异。

可种种迹象,令人不免在意,为什么堂堂皇室,自私奢华一度的太后,临死前会有那么多反常的征兆。

提早修建了园林,却临时选用金丝楠木的棺椁?

姜玲犀利的在书上写下疑惑,这是她的阅读习惯,对此,陈安然也不便吐糟,毕竟这是姜家的藏书阁,别人爱怎么标记,她也不便过多表态。

只是看着姜玲的批注提问,她内心也充满了狐疑,作为出马世家的人,她又怎么不知道玄门这些最基本的忌讳。

金丝楠木,那是以前福贵豪门世家,下葬的棺椁...可在玄门中,金丝楠木也是用来收敛枉死和横死的冤魂。

而历史中,并没有记载太后,是暴毙而亡...陈安然也在一旁揣测:「难道太后的死,另有蹊跷!」

「而且在清朝末期,」陈安然记得:「慈禧太后动用钦天监,四处寻***间能人异士,以探寻风水龙脉为由,曾一度找过不少玄门中人。而她的身后事,也几经更换。好像是纳兰家的人,为之善后!」

「没错,」姜玲笃定:「就是纳兰家!」

二女都没有忘记,刚才姜老爷子曾提到过,这是纳兰家的前人留下的祸患。那这事和纳兰家,必然有所联系。

至于慈禧为什么如此重视身后事,死后,陵寝却

迟迟没有修好。

很快,二女便在书中找到了答案,那是因为起初,钦天监原本就帮他选定好了墓穴,可晚年的慈禧,居然临时起意,重新换了一处。

为了确认这一点,姜玲开始在书房查起了所有关于慈禧陵墓的记载。

有目标的搜索,很快...就在书房里,找到了相关的记载。

只见书上明确收录了当时的情况,据悉...1873年,38岁的慈禧开始命人为自己修建坟墓。

这一年的清明节,朝廷就开始忙于为两宫太后的墓葬进行选址,并由同治帝亲自上山勘察风水。

三月十五日,经商议大家将普祥峪,定为慈安太后的墓葬,而普陀峪,定为慈禧太后的墓葬。

1873年8月,慈安太后的墓葬和慈禧太后的墓葬同时动工。

1880年两座陵墓同时修建完成,一共用了6年多的时间,两座陵墓一共花费白银两百多万两。

本来在那时候,慈安太后是咸丰帝的正宫皇后,论级别,是比慈禧太后还高的,在陵寝建设规模肯定要比慈禧太后还要高一些。

但是,慈禧在咸丰帝在位期间也是一个贵妃,如今又是同治帝的生母,身份比较特殊,因此,她的陵墓规模和质量都是与慈安太后的陵墓一样的。

两陵建完不久后,慈安太后就去世了,她的遗体被葬在了普祥峪清东陵。

慈安太后去世后,慈禧就成为了整个大清的真正统治者,从此,她变得更加的肆无忌惮了。

她是整个大清朝至高无上的人物,自己陵寝的建筑和装饰上自然得于慈安的陵寝。

她经常到普陀峪观察自己得陵墓,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

1895年,慈禧派人到普陀峪查自己的陵寝保护得好不好,到那边的人发现慈禧陵墓地宫墙壁上出现了一些脱落的现象。

这件事把慈禧给惹怒了,她要求朝廷的王公大臣们要重新修缮自己的陵寝,而且她要求自己的坟头上……寸草不生。

没错,就是最后这段记载,看的姜玲和陈安然眼神一变:「寸草不生!?」

试问,他们怎么能不震撼?

作为玄门出马世家,风水之事,他们也通晓其中的原理。

只是数千年来,出马只为平事...大家准尊崇因果,所以如果不为平事,出马弟子,也不会贸然沾染风水上的问题。

但作为出马世家的传承,二女对风水大阵,也是深有研究。

眼下,看到寸草不生四个字,简直难以想象...什么样的风水,会讲究这点?

所谓风水风水,连草木尚且不生,何以衍生风水玄说?

二女对这段历史记载,简直难以置信……因为古往今来,哪个人不希望自己死后坟头会长草。根据风水上的说法,坟头上的草长得越茂盛,说明那座坟的风水越好,子孙后代就会越旺。

如果坟头上寸草不生的话,说明那个地方的风水不好,会影响到子孙后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