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在七扇门当差的日子 > 第161章 囊中羞涩

在七扇门当差的日子 第161章 囊中羞涩

作者:三观犹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5:01: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武三郎是两日前失踪的,由于背景调查之事一直卡在了诸葛烧饼那里,他的入职一直没有解决,这段时间我让他给江南、刘三斤帮忙弄各大门派备案一事,倒也勤勉。

我让他来江湖司,主要是看中了他嫉恶如仇,而且有侠肝义胆,这一点在处理金陵流民和松江生丝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按江南所言,失踪当日他们准备去漕帮办门派备案,办完之后,几人准备去喝酒,结果被人拦住,那人跟武三郎说了几句话,武三郎跟江南交代了两句,就跟着对方走了。

本以为他办完事会回来,谁料一去就再也没有了音讯,如同人间蒸发一般。刘一手利用他爹在金陵丐帮的关系寻了两日,始终没有了下文。

张幼谦问,他都五十多的人了,就算离开也该知会我们一声,怎么不声不响的就离开了?有没有可能是被绑架了?

我分析道,不无可能,最近我们推行备案制,各大门派虽表面上比较配合,但私下里的意见也不小。他们不敢对我们动手,把目标转移到武三郎身上,也不是没有可能。

张幼谦道,我这就起草寻人告示。

我点头道,就算将金陵城翻遍,也要把武三郎找到,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寻人告示写完,我签上名字,吩咐江南递到诸葛烧饼那里,按照朝廷流程,要诸葛烧饼签字之后才能正式加盖官印,满城通告。可是告示到了诸葛烧饼那,又被退了回来。

得知此事,我也坐不住了,带着告示去找诸葛烧饼。诸葛烧饼正在处理一些公文,案头上摆着一本书,正是《八卦周刊》近期刊印的一本《冥山传说》,我心说想不到还对这种侠义感兴趣。

诸葛烧饼低头不语,我俩人坐在一旁等他处理文书,茶水换了几次,他才问道,苏捕头、张捕头,不知你二人来找本官何事?

我将寻人告示递了过去,说我们江湖司有个兄弟失踪了,我们想发个告示寻找线索,江南说大人没有签字,所以特来请大人指点一二。

诸葛烧饼皱了皱眉,说这武三郎不是还没有入职嘛?

我心说要不是你卡住背调报告,他的入职早就办完了。口中却道,话虽如此,但武三郎这段时间一直在江湖司帮忙,算是半个江湖司中人。

诸葛烧饼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我连忙上前,将茶杯斟满,道,还请大人通融一下。

诸葛烧饼眯着眼,说苏捕头来金陵也将近半年了,也知道失窃、失踪和失足这三失乃公门中的三大难题,尤其是人口失踪,每年都有几十起,像这种案子,耗费人力物力不说,基本上也没有成效。若要张贴告示,那就算正式立了案,若到年底无法解决,上级考核咱们破案率时,难免有些难堪了。

我心中一阵火气,诸葛烧饼迟迟不肯立案,竟是为了考核指标。

金陵六扇门的破案率在朝廷中排名名列前茅,很多案子都是先破案再立案,或者如松江府罗有道那样胡乱找人替死结案,这样做数据上好看,但我却不敢苟同。

我说怎么说都是咱们六扇门自己人,诸葛总捕头这么做未免让做下属的有些寒心了吧。

诸葛烧饼摇头道,苏捕头,咱们是大明的官员,做事要考虑民心、考虑百姓,咱们六扇门花的每一个铜板,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啊。

我见状他满口官腔就是不肯松口,我愤然而起,说既然如此,那我们江湖司自己来找人好了。

诸葛烧饼点点头,这就对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

回到江湖司,张幼谦连问办的如何了?我觉得有些窝火,伸手将茶杯摔碎,说六扇门不给贴告示,咱们就发悬赏令,我就不信找不到武三郎。这银子,还要麻烦你来出一下了。

张幼谦说死太监那一万两银子还在这里呢,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人提供线索,核实后赏银一百两,找到武三郎,赏银一千两。

我点头道,就交给刘一手去办吧,他们丐帮人多。对了,让江南把武三郎的背景调查誊一份给我。

没多久,江南拿来了武三郎的背景调查报告。

武三郎,男,五十一岁,山东东平人,其父武四六,乃东平县形意武馆拳师,家中行三。景泰十七年,考过武举,未中,后东平遭匪患,大兄遭人毒害,二兄在梁山落草为寇,跟其父举家南迁至松江府,遂在松江府务农。

这份履历中规中矩,唯一的污点就是二兄曾落草为寇,应是这个原因才让他无法通过政审。看来诸葛烧饼不签字,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不过,六扇门选拔人才也都非根正苗红,当年十三鹰之中,就有不少在加入之前,曾是江洋大盗。

如今人已失踪,这个背调之事只能暂时搁置,不过若有机会,还是想办法给他抹去这个污点。

三日后,整个江南武林都知道了这个悬赏令。一时间,各种线索纷纭而至,有的说武三郎在扬州出现过,也有人声称在镇江见过此人,但一番调查之后,却都是一些空穴来风。又过了半月,仍然杳无音信。然而我们并未死心,我让江南放下手头工作,全权负责追踪此事。

九月末,江南一场霜冻来得特别早。由于倭患原因,今年秋稻栽种的迟,正值结穗之时,这场霜冻给江南带来了灾难性的损失。稻米减产了将近一半,倭患又导致江南几大粮仓空虚,城内的几个控制粮食的势力开始囤货居奇。

一时间,米价飞涨,几乎快赶上了倭乱之时。

老天爷今年不开眼,江南一年之内先后遭了一次**、一次天灾,城内粮食告急。

坊间开始有了一种传闻,说今岁江南有恶龙作恶,毁了江南风水气运,从而导致了这两场灾难。不知流言从何处传出,但传播十分迅速,连京城内阁那边都发了廷寄来询问此事。

闵秋叶整日里愁眉苦脸,跟城内士绅、势力召开会议,要求他们捐米度过危机。各大门派、势力口头却在此时和稀泥,口头上答应的好,然到了拿真金白银之时,却又都翻脸不认人。

而此时十月将近,马上进入冬月。

循例,进入冬季之后,两京十三省要向京城各部衙送炭敬。虽是陋习,却也是千百年来的传统。京官不比州官,俸禄本来就低,一年到头就盼这个三节两寿、冰敬、炭敬来充实下腰包。

可如今江南遭了难,可宋知府发了话,今年向京城各部衙的三十万两炭敬,一个铜板也不能少,与受难的百姓相比,在京城各部衙留个好的印象更加重要。

这个任务交给闵秋叶督办,可闵秋叶为人刚正不阿,根本就不管这套规矩,在宋知府办公会上直接怼了回去,让宋知府很没面子。一二把手关系闹得很僵。

宋知府、诸葛烧饼在金陵浸淫若干年,在很多事情上,两人联手打压闵秋叶。

与此同时,江南制造局却向内廷寄去了报功书,说今年生丝大丰收,要在年底前向京城押送十万匹苏锦、五十万两银子给内宫。毕竟到了年底,皇帝也不能太吝啬,文武百官、各路藩王、七大姑八大姨都要有赏赐,以显皇恩浩荡不是?

我倒十分欣赏闵秋叶的作法,只是我却知这并不是明智的选择。据说宋知府曾对人发牢骚,清官、好官、名声都让他闵秋叶一个人赚了,结果却让知府来给同知擦屁股。

闵秋叶听到后,也只是笑笑,并没当回事。

十月初八,闵秋叶正在给六扇门开会,他分管刑名、农事、学政,我和诸葛烧饼正跟他汇报近期金陵城内治安情况。

原本诸葛烧饼当上金陵同知机会最大,结果却被闵秋叶占了位子,加上他又是金陵地头蛇,每次对闵秋叶讲话很不客气。这时,有人来禀报,江南制造局冯宝来送请帖,说十月初十是江南制造局少监冯零感五十寿辰,邀请我们参加他寿宴。

两人对待冯零感的请帖态度截然相反。

诸葛烧饼对冯宝十分客气,说冯公公这些年来为内廷操碎了心,这次生日还能想到我们,令在下倍感荣幸,届时一定要叨扰,跟冯公公讨杯喜酒喝。说话间,还当着我们面,给冯宝封了一百两银子,小冯公公亲自来送帖子,一路劳顿,这点小意思,就请公公笑纳,请弟兄们喝茶。

冯宝连忙推辞,说,诸葛大人这可使不得,干爹交代的事情,就算是刀山火海我们都要去做,怎么能收你银子呢?话虽如此,诸葛烧饼还是将银子硬塞到冯宝怀里。

闵秋叶在一旁不说话,冯宝只得道,不知闵大人能够赏光,干爹还在等咱家回复。

闵秋叶说后天我要去句容调研,恐怕去不成了。

冯宝只得说,干爹特意交代,这次务必请闵大人赏光,也许有意料不到的惊喜。

闵秋叶冷着脸说,难道冯公公良心发现,准备把押到京城的三十万两银子拿出来赈灾?

冯宝尴尬道,闵大人说笑了。

闵秋叶将请帖往书桌上一搁,道:放心,到时候我回去的,就算人不去,孝敬也一分不少。

冯宝陪笑道,闵大人能去已是令制造局蓬荜生辉之事,我们又怎敢收大人的礼?

闵秋叶说知道了,不送。

冯宝临走,看了我一眼,说既然苏捕头也在这里,我就不单独跑一趟了。说着从怀中取出两份请帖,这是请苏捕头、张捕头前往赴宴的请帖,一并交给您了。

我楞道,冯公公真是看得起我,这请帖你还是给张捕头吧,这这里实在是囊中羞涩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